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路和建议

当前,民族地区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但是民族地区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脱贫成果仍不够牢固。在下一阶段,民族地区要坚决按照党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等有关指示,积极应对风险与挑战,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为此,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一)建立监测预防返贫机制

民族地区脱贫基础不够牢固,要继续深化“两不愁三保障”机制,积极应对返贫风险。特别是要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数据共用、共享,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并做好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舆情监测工作,精准分析返贫原因。

在监测预防返贫风险方面,可以借鉴江西省贵溪市的“一户一码”制度 。2020年以来,贵溪市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扶贫工作,在江西省内率先建立推行“一户一码”,推动帮扶责任、扶贫政策和工作落实到户到人。首先,坚持脱贫攻坚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监测查询服务系统建设,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专属扶贫二维码。其次,按照精准识别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数据资源,加强扶贫对象分类监测管理,推动帮扶过程精准监管、扶贫绩效精准评估、帮扶方案精准定制。最后,聚焦扶贫工作中算账难、档卡规范难等难题,延伸“一户一码”服务功能,推动扶贫诉求“码”上办、“码”上清。自贵溪市推行“一户一码”以来,扶贫工作实效得到显著提升,上级部门和贫困户可以通过随时扫码,及时了解扶贫政策落实、干部帮扶等情况,监督推动帮扶工作精准有效开展。政府可以利用系统在线跟踪监测情况,并精准实施脱贫方案,靶向发力,确保脱贫质量。

此外,江西省吉安市的“遇困即扶”机制也值得借鉴 。2020年4月,吉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建立“遇困即扶”机制,通过“四个一套”帮扶体系,及时阻断致贫返贫。一套排查核准程序。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并已识别为易致贫低收入户和易返贫脱贫户的,或遭遇突发情况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或收入骤减的人群作为主要排查对象。一套应急救助办法。对返贫风险高的群众,由村里上报,经乡镇批准后,可先期采取必要的帮扶措施,迅速解决生活必需的保障问题,后按程序进行认定。一套专项帮扶措施。综合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其他帮扶等措施。一套保障措施体系。建立县级“遇困即扶”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每户“遇困即扶”对象统筹安排1~2名帮扶干部,实施问责制,严格落实扶贫责任。

(二)持续深化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

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是实现刚脱贫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在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中,要积极创新,持续深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工作。除了要继续做好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常规工作外,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要立足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性、短视性。要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以及产业发展基础,积极研判国家政策,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特色农产品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加工行业发展。引进一批加工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生产加工企业落地脱贫地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二是要充分利用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平台,打通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劳动力的输送通道,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同时做好相应的技能培训,完善劳务输出人员及其家属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切实实现就业扶贫。其中,云南省祥云县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昭通市劳务合作扶贫模式值得借鉴。

1.祥云县鹿鸣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模式

云南省祥云县鹿鸣乡位于祥云县东南部,长期以来以煤炭产业为主,农业以种植烤烟、水稻、玉米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随着煤矿资源枯竭以及煤矿企业的全面关停,产业发展滞后,鹿鸣乡的群众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鹿鸣乡立足乡情,广泛论证,坚持因地制宜,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发展适合当地的青花椒种植、柑橘种植、美国山核桃种植、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实现发展产业就地脱贫一批。通过发展经济果木林,既优化了鹿鸣乡的产业结构,又涵养了水源,保护了山区生态。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或生态保护人员,实现工资性的稳定收入;成立产业合作社,让群众通过参与合作社,就地实现劳务收入。

2.昭通市劳务合作扶贫模式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居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于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昭通市受到区位、交通、历史等条件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针对昭通市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滞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实状况,昭通市与广东省东莞、中山两市坚持把劳务协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探索提升劳务合作新模式,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实现群众“输得出、稳得住、能增收、促脱贫”。按照“昭通所需、东莞中山所能、协作共赢”的原则,结合昭通人力资源丰富和珠三角城市用工紧缺的实际,三方建立议事协调、定期会商、对口联系、结对帮扶、考评激励等机制,全力推动劳务协作工作。同时,昭通市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主导和宣传引导作用,逐户逐人摸清劳动力现状、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针对性进行帮扶,推动实现转移就业。

2019年,昭通市培训贫困人口36391人次,转移输出贫困人口到广东省就业14797人,省内就地就近就业48868人,到其他省市就业18026人。2020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点对点输出昭通籍劳动力到广东务工32031人(东莞10971人、中山50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800人(东莞3953人、中山1890人)。

(三)创新拓展健康扶贫模式

健康扶贫通过降低贫困人口的经济脆弱性和健康脆弱性,斩断“疾病—贫困—疾病”的恶性循环,能够化解因病致贫、返贫的现实困境。不断完善健康扶贫成果是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之一。除了要继续推动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覆盖和衔接外,还要做好刚脱贫人口的心理健康保障工作,面向脱贫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推进健康扶贫方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北省临西县的模式值得借鉴。

1.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扶贫新模式

2013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门有关要求,清华大学启动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工作。南涧县地处海拔较高的偏远山区,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卫生保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先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积极发挥心脏中心医疗技术水平的国际领先优势,创新救助模式。经过实践探索,一附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农合(医保)报销一部分,基金救助一部分,医院减免一部分”的联合救助方式,切实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附院签订帮扶协议,提供技术指导。医院医生不定期为当地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带动地方医院科室发展。同时,免费接收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宾川县、弥渡县等地的心脏超声诊断和新生儿科专业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支持当地医院学科建设和业务水平提升,并持续进行技术帮扶,促进科室建设。

一附院先心病医疗救助项目从最初的南涧、大理,辐射到周边地区并走向全国,先后在先心病高发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宁夏等十几个省区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广泛开展帮扶救治。帮扶救助范围覆盖全国28个省份,涉及近50个国家级贫困县,受益人群包括汉、满、蒙、回、藏等40多个民族。

2.临西县阻断因病致贫返贫模式

临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2018年,全县6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临西县经深入调研后发现,因病致贫返贫日益成为扶贫工作最大的难题。2017年起,该县把实施健康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创新机制,阻断因病致贫返贫路径,实现因病致贫返贫“零发生”。

一是实施免费体检,推动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2017年以来,该县以“免费体检、免费开方、提供优质治疗、提供优良服务”为主题,每年为全县农民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累计已服务83万余人次,并建立了翔实的“健康数据库”,有力帮助农民群众实现了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二是建设“健康小屋”,开展科普、治疗、康复全服务。该县充分运用健康体检大数据分析成果,在患慢性疾病人数相对较多的村域,坚持以村连片扩面,分批次建设“健康小屋”71个,实现了65个贫困村的全覆盖。

三是实行健康巡诊,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濒临和极易返贫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长期卧床患者等,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制定了健康巡诊制度,成立由帮扶专家、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基层医生组成的健康巡诊服务队,统一配备健康巡诊车,为群众提供家庭病床、上门换药、康复指导等病前、病中、病后全方位健康服务。

四是发展健康智能网络,提升健康扶贫水平。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覆盖全县的手机家庭医生签约移动平台,随时提供线上互动咨询、专家问诊、慢性病管理、预约转诊等服务。在全省率先开通了以县中医院为核心、县乡村一体化的中医智能诊疗系统,患者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享受“好医+好药”的服务。与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合作,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在家看京医”远程会诊服务平台,打通了“绿色转诊渠道”,实现身在临西也能便捷“看京医”。

(四)努力完善社会帮扶

下一阶段,要积极完善社会帮扶,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个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减贫事业、共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氛围。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地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类社会力量具有多样性,在应对多因素导致的相对贫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其专业性恰好可以满足多样性扶贫的需求。

进行产业开发,让脱贫地区和群众能够自己发展产业、提高自身致富能力,是增强脱贫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而企业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可以有效地将脱贫地区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惠农网是一家以农产品交易、信息化服务为主的农业B2B产业互联网平台,创办于2013年。惠农网依托电商平台优势,不断创新模式,实施“在线”与“在县”双向攻坚 。“在线”消费扶贫以农产品线上交易为核心,利用农业电商大数据和买家保障体系,促进全国供应商和采购商高效、安全对接;“在县”消费扶贫结合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通过持续开展县域电商建设,努力建设好销售渠道和物流通道,让消费扶贫产品供应有保障、销售有市场。

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化优势。江西省萍乡市红心志愿者协会着力打造“立体化”的扶贫新模式 。萍乡市红心志愿者协会自2011年起汇集各方爱心力量,设立“雷锋热线”,充分利用来自各行业志愿者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新闻扶贫、广告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志愿服务等活动,9年来累计组织各类爱心扶贫活动1000余次,金额总计1600多万元,帮助贫困群众7万余人走上脱贫致富路。

大学生在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也具有天然优势。他们行动力强,富有活力,更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参与到脱贫地区的支教活动中能够为当地注入新鲜的教育资源。自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与普洱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团委与普洱团市委签订校地合作项目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先后向普洱市选派了7批次共47名优秀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支教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增长了能力才干、锤炼了意志品格,也为支教学校和地区带来了新的血液、新的理念,受到了普洱市的高度肯定,实现了校地互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在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时,各级政府组织要做好引领工作,整合形成合力,避免单打独斗、重复建设;也要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防止各主体在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利益相关者权益,鼓励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工作。 h7F+gGpleR8KNKA/ikWCNueUmVv2lyuSoWoYJlHsIxhmTBI7F37mcSz9nHv206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