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技术特点的“数智”时代,我国人口结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国的整体经济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基数越来越大,同时受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也会降低;人口结构变化也会对经济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以资本和劳动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未来主要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指通过技术、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通过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的组织结构调整,使得生产关系和谐顺畅,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当前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各产业供应链变革都已经拉开序幕,同时,在新经济思维的引导下,个别产业或行业的供应链改革甚至已经进入深水区。

现在的很多人对供应链的理解依然不清晰,甚至还存在很多误区,这不利于各产业供应链管理真正有效地推进并获得改善。

可以说,供应链是近10年来在中国最火爆的名词之一。但客观地说,国内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并不深刻,更多基于表象进行探讨。我还记得自己在25年前开始学习物流的时候,和别人解释什么叫作“物流”,解释半天最后人家说:“不就是看仓库的吗?”那个时候在企业内部还叫作储运部,后来改名叫物流部,再后来就叫供应链部或者供应链中心了,再细研究就是一个采购的订货或续订部门。当然,后来,我再和别人说自己是看仓库的,大家都说是“做物流的”;到了现在,则更显得高大上——原来是“做供应链的”啊!这也许就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吧!

我从当初企业物流的基层管理到物流企业、消费零售的管理工作,再到电子商务、新零售业务的高级管理,后来又与人合伙创业从事生鲜供应链的数字化优化工作等,一路走来,既见证了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的崛起,也看到了太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案例。回首间,已经毕业20多年了,从我此前的最后一本合著出版到现在已经10多年过去了,这10多年是中国新物流、新零售、新技术、新经济蓬勃发展的10年。希望能够将这么多年的运营经验、研究成果、观察心得汇聚成《未来供应链: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之道》与大家分享。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朋友马岗先生,如果没有马岗的邀请,我也不会沉下心来梳理这些年的运营经验、研究成果和观察心得,并与他一起完成该书的撰写。马岗曾服务于安踏、管家婆、美团点评等企业,参与了多个供应链平台的建设;他在校园O2O领域拥有创业经验,是S2B2C平台的早期实践者之一;他也是零售业独立评论人,多年来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在众多媒体上为国货崛起和供应链自主可控而呐喊。

其次要感谢我的母亲许凤霞女士,虽然她已经逝去,但一直在我心中,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考上大学时,她听我念通知书时那种欣慰的笑容;再次,要感谢我的岳母宗月蓉女士,唯愿时光慢些走,希望我们能够陪她走过更长的路;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杨春明,她的支持和包容是我能够静心写作的基础,这么多年来做物流一直在外面打拼,感谢她为我、为家庭所做的无私奉献,我们携手走过了19个春夏秋冬,特将本书作为我们即将结婚20周年的礼物送给她;也要感谢我的儿子白祥天对于平台经济“六星模型”的建立所奉献的智慧以及对中英文遣词造句的建议。

在组织和教育领域,要感谢: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民进东城区委会副主委、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信息化项目总监王立真女士,她是我的组织领路人;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王之泰先生,我的老师,他是将“物流”这个词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中国物流之父”,没有他或许就没有北京物资学院“物流”这个核心专业,同时也是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物流开始进入现代化进程的探索,谨以本书向他老人家致敬;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邬跃先生,我的老师,他对精益物流、城市物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有深刻研究;中美物流联合会秘书长,同时也是全球供应链课堂联盟的发起人李茜女士,她对中国乃至全球物流与供应链教育的深刻认知,并且为提升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教育水平一直不懈努力和奉献,值得敬佩;北京乐思门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珉先生,中国最早的外企采购供应链职业经理人之一,为推动中国采购与供应链实战化人才培养而奔走四方。

在政府与行业组织方面,要感谢:原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仲维大哥,他是政府部门最懂物流的人之一,对城市物流研究、实践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济南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何元女士,她对济南物流,乃至山东省物流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先生,他是中国物流政策解读第一人,其理论与思想都非常深刻;中国信息学会智慧物流分会秘书长尚尔斌先生,亲切如隔壁大哥,可谓“物流老兵焕发新春”,愿为中国物流的腾飞插上智慧的翅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先生,其对产业供应链研究深入,可谓“一颗赤子心,解与行业知”;汉森供应链总裁黄刚先生,其创立的《物流指闻》是中国物流自媒体当之无愧的王者,为普及中国物流知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实务与理论创新方面,要感谢:中通研究院院长金任群先生,他是中国快递第一人,也是中国物流界思想最深刻的人之一;隐山资本合伙人董中浪先生,他横跨中国物流与投资界,推动中国物流装备产业整合、升级;翟学魂,G7创始人,号称中国数字物流第一人,他努力推动中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升;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他从知名咨询外企转变身份,到国内物流创业,人狠话不多,干出成绩再说;万汇链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于汇先生,我的师兄,其对于数字化对海关、政府政务提升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卓然,在跨境电商以及推动中国海关数字化进程方面成绩斐然;熊猫智联CEO刘忻,我们会时不时交换最新的行业热点知识,从嘉里大通到钟鼎投资再到自己创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自己独特观点的青年专家。

在软硬件创新方面,要感谢:旷视副总裁王银学先生,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战规划专家,京东亚一的操盘手;协同天下罗辉林先生,他是中国物流界研究区块链技术的高手;物流搜索创始人徐军先生,其设立的LT物流技术大奖推动了中国智能装备的发展;邗曦(上海)智能物流科技总裁付长理先生,我们从认识到现在交往已经达18年之久,为特种行业物流装备智能化改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上海胜模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孔军先生,他低头前行,默默研发,四向穿梭车终于横空出世。

在宏观经济把握和人文思想方面,要感谢:北京寰海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宇光先生,他对中国快消品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并形成了系统的流通理论与人文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流通界对历史、文化、思想研究较为深刻的人;深圳安居集团李景辉先生——我的老哥,他对宏观经济和深圳精神理解深刻,且具有浓厚的社会人文思想;中国国务院港澳办李杨先生,他对于全球政经和国内政策认知较为深刻,让我更好地把握宏观供应链发展脉络。

在创业与创新的道路上,要感谢:原赛澳递(当初上海最好的落地配公司,没有之一)创始人、众简信息技术CEO刘建华,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物流连续创业成功者;原全峰快递创始人、365企服CEO陈家海,时也命也,虽屡次失败但依然挡不住的是他对中国物流与快递的热情;湖北普罗劳格股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志刚先生,他是真正的博士创业成功者、上得厅堂下得库房的代表;锐特科技创始人陈丽园女士,她走出成功的舒适圈勇闯禁区,再造晶链通,令须眉汗颜;中储京科总经理高啸宇,他对企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乔懿、昌铁钢、王明磊、朱宗良、丁俊、林忠鑫、张瀚宇、郭斌、刘保书、成士余,他们在物流与供应链运营、数据建模、BI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并对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深圳远识文化有限公司CEO江鹏先生,该公司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研学结合,作为清华大学理工男,他的人文情怀令人感动;原百度华南客服总经理刘敏,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众良鲜生总经理陈中强、众良物供联席总裁张春宝、芈农安选随乾(从中医到生鲜供应链的跨界传奇),他们在生鲜零售、末端配送方面经验丰富,力争在各自的领域做出相应的成绩。

要感谢:伴随行业的发展,虽有起落却一直前行的原北京如风达快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义先生;深圳诚和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先生,虽有苦闷,但对行业模式的探索却矢志不渝;号称中国仓配实战专家之一的广西途比供应链有限公司CEO郭保卫先生;年轻却是物流老兵的广州顺亿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先生。

要感谢:百米汇的递易智能创始人邹建华;为中国产业扶贫付出身心的中国市场学会文旅产业振兴专委会主任何健;口头禅非常符合物流形象的来画视频全国渠道运营总经理戴洲洋;创业与激情完美结合的唯捷城配创始人王琦;一直打拼只为全国有房的原北京小红帽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耀弘;为提升第三世界幸福指数而拼搏的原快服务创始人;Nanobank合伙人冯勇;名牌大学毕业却不怕苦不怕累干物流的上海网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蔡志勇;充分证明“技术才是王道”的美团外卖高级副总裁王莆中;精耕物流地产的深圳松成实业副总经理肖波。

更要感谢我的母校——北京物资学院,作为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教育领域的航母之一,一直在理论研究、教育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前行,我也为自己能成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与供应链校友会的会长而感到自豪!在北京物资学院校友总会秘书长余茜老师的支持和推动下,物流与供应链校友分会才得以成立,非常感谢!深圳市易达恒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民先生对供应链金融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理解深刻,实践卓有成效;厦门海铂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宏巍,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少阳,北京中物汇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星浩(在数字孪生和工业软件方面的研究非常到位)和首席运营官赵光,泡泡玛特物流负责人兰昊,铵泰运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鹏,拓扑冷链创始人韩跃胜,北京京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世强等众多学长、学弟一直都在为物流与供应链校友会的活动组织付出自己的力量。

此外,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杨璐女士及出版社的同事,感谢他们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各种付出与努力。

他们都是我的师长、友人,相交多年。我与他们在行业发展、模式探索、技术创新、人文思想以及具体的物流运营、落地配、城配创新、社区团购、外卖等方面多有交流,受益匪浅,这些都是我实践经验的重要来源。要感谢的朋友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介绍,也一并予以感谢!

本书并没有过多地介绍各个行业的传统供应链模型,也没有用更多的篇幅介绍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主要着力点放在新模式、新技术、新经济、新理念等方面,尤其是在牵涉国家宏观经济层面,针对一些热点问题、痛点问题,以及影响供应链的核心问题,如棉花、制造回流、产业转移、芯片恐慌、工业软件、智能装备、智能技术、社区团购、医药供应链、跨境电商等进行深度展开,梳理整体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优劣,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当前乃至于影响未来的新技术、热点行业供应链发展状况和趋势。此外,我希望与更多人探讨供应链与平台经济的结合,即产业供应链,这是供应链创新和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我国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技术和思想高速发展,不断催生、裂变新机遇、新模式的今天,供应链的发展虽然依然保持着基本的内核,但是在一些更宏观或者一些更细微的地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新技术、新思维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现状使得供应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并将随着经济、技术、思想、模式的发展而产生不同的变化。由此,我们希望能够加强供应链理论的深度研究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度观察,提炼更加有意义的观点。如果能够在未来对各行业供应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也算本书的一点小成绩。

在编写本书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和行业都在发生着许多变化,我们力求呈现事实,但是我们自己受思考角度以及认知模式的限制,难免存在不足。但我还是希望所有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或者哪怕只是一点点触动!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新的陌生时代已经明确到来,而我们曾经很熟悉的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与现实无关的过往。”

最后,向所有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除了那些医生、护士、志愿者等,还有许多忙碌的背影:快递员、外卖员、物流人员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唯愿新冠肺炎疫情不再为祸人间,愿安康与和平永驻!

白光利 NY4QYb2uJkLOPPdhOKgO4G2GPQm1PRMqUhOhbJHC+lbCqUqoomSiUCvHBTGZVh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