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带一路”海外工程项目人才需求的思考

潘洪武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后,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这充分说明,该项举措是具有前瞻性和有效性的。诸多双赢的合作成果使不同国家的政府意识到,这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一次真正的巨变,更是合作共赢的伟大实践。

斯里兰卡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前线,在那里,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承包商在海外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需要人才支持。

一、海外工程项目的挑战

斯里兰卡的位置靠近国际主航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虽然面积不大,却已经有80余家央企在此建立海外驻地,开展业务。“一带一路”海外基建项目多是大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或枢纽工程。比如斯里兰卡机场高速公路是斯里兰卡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而普特拉姆煤电站则是斯里兰卡最大的火电站。这些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同时也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近年来,斯里兰卡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广阔的市场为承包商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同样的,过分迥异的国情,也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和挑战。

(一)海外项目的工程技术问题

正如哲学中所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这些建筑建成之后,在各方面都会大有裨益,但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工程技术难题,却并不能避免。例如,某公司在斯里兰卡承建的高速公路项目,设计路线需要大规模穿越泥炭土区。泥炭土层强度低,厚度大,沉降厉害,变形严重。国内极少出现这种情况,复杂的地质条件给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挑战。雪上加霜的是,斯里兰卡的交通建设基础薄弱,缺乏相关的参考资料,中方只能另寻出路。即便修建过程如此困难,也没有人有过放弃的念头,而是一直在试着去寻求解决方法。最终,中方企业组织课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在斯里兰卡泥炭土地基上建设的难题,迎来了技术上的又一大进步。

(二)海外项目具有和国内不同的规则和模式

斯里兰卡在独立前曾是英国殖民地,受历史因素影响,工程项目采用的是英国规范。在国内,一般都是设计工作全部完成后再开始进行施工作业,而在斯里兰卡则不同,这里采用的方法是,设计单位设计一段,施工单位建设一段,完工后再进行下一段的设计和建设。另一方面,海外项目对执行过程的把控也与国内项目不同。海外项目的业主和监理往往特别重视设计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任何设计和修改都要以计算书或者规范为依据,但国内项目,往往将专家的经验和设计的规范与标准相结合进行工程设计。这些差异,更增加了国外项目实施的困难。

(三)海外项目对工程的管理与国内项目不同

工程建设是庞大而复杂的项目,需要既全面又细致的管理才能够保证项目的高效进行。由于监管要求、市场环境、行业标准等因素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海外项目的工程管理也与国内项目不同。以施工进度为例,国内项目往往会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灵活安排施工进度情况,在时间上以周为单位进行计量,而在海外项目中,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度的预估要求一般精确到天,并且严格按照进度安排执行监理工作。这些工程管理方面的差异都需要中方承包商企业重新适应、安排,从而符合项目所在国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

(四)海外工程建设的沟通协调问题更为复杂

为了保证项目的良好开展、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与多方沟通,协调好各方利益。“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多为当地重大项目,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方企业不可避免地需要同当地政府部门、咨询监理公司、当地员工和居民打交道。而语言问题,是“一带一路”海外建设者们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超过四十种非通用语。但这一关,又是顺利开展项目必须解决的障碍。举例来说,某企业在斯里兰卡拓展业务,派遣了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来领导工作,可该经理英语水平不过关,和当地人交流都需要翻译陪同,既然是翻译,传达就一定会有所偏差,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项目的执行。另外,海外工程项目市场是买方市场,中方企业作为承包商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良好的沟通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维护中方企业的利益。

只有上述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了,“一带一路”项目才能更好、更加长足地发展。

二、海外工程项目的人才需求

中国承包商在海外企业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包括各种层面的,但无论是哪一个层面,最终都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去解决,正因为如此,海外工程项目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多样的。

(一)海外工程项目需要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海外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来说也更高一些。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避免冒犯当地民众引起冲突;也需要掌握当地和工程有关的规范和规定,并在了解其和中国规范的差异后,适当借鉴国内经验,针对海外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采用经济安全的技术方法和施工工艺;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全过程、全方位、全面地对项目建设水平进行监控管理,保证能清晰地向业主监理解释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考虑的因素,对监理的意见进行合理评估,采纳其中合理的部分。

(二)海外工程项目需要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法律人才

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第一负责人,需要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并且对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都了解,同时,也要熟悉当地项目的运作方式,统筹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熟悉国家市场标准、操作规范和市场运营规则,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技术和人力。海外项目经理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他们承担了项目的对外工作,要保证与业主、监理和当地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另外,海外项目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可能发生突发问题,需要项目经理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后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定。

此外,法律人才也是海外项目的一大需求。良好的合同管理是海外项目成功的基本保障。国际工程法律人才要能熟悉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合同范本,在项目前期进行充分调研,认真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在招投标阶段,透彻研究合同,分析潜在风险,规避条款中的不利内容,后期合理运用合同规则,实行合同索赔,维护公司的利益,保证海外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海外工程项目的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高校和政府的全面参与及合作。

企业是“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除了让员工们在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技能外,还应为员工的自我学习和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西方承包商企业都很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Hochtief公司是德国最大的承包商企业,该公司员工可申请去高校攻读和业务相关的博士学位,符合条件的员工将享有三年的假期,并且在攻读学位期间照常发放工资。中国承包商可以向西方企业学习,科学设立制度,激励员工自主学习。

以斯里兰卡某中方企业为例,该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员工学习:对于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员工回国进行资格考试,如果顺利通过考试,回国的往返费用全部报销;组织技能比赛,对表现优秀的人才进行奖励和提拔……这些措施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很多员工忙完工作后,在办公室自习,学习专业英语或准备考取资格证书。此外,对本地员工的培养也是企业重要一环。选拔优秀的当地员工担任一定的领导岗位,能帮助企业本地化,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劳资关系。

同样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系统中更是起着支持作用。高校应结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针对性培养相应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强化学生的国际意识与能力,在传统课程基础上,设立“一带一路”有关课程,帮助同学了解“一带一路”的背景、意义、重点和规则等。另外,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智力支持。人才培养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完全由企业完成人才培养,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财力、物力负担。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后备支持和指导。高校同企业开展合作,实现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助力企业人才培养,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帮助管理人员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

政府也是“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在人才培养中起到统筹作用。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各方的利益和权力不同,需要政府部门协调,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系统作用。政府应鼓励高校培养“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并指导相关院校设计培养体系。这样既帮助高校针对性培养“一带一路”需要的人才,又避免学校盲目开设专业,造成某些专业的过热和资源的浪费。对于缺口较大的专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毕业生们到“一带一路”前线参与建设工作。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机制,鼓励中国和相关国家的人才交流,这既有利于培养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人才,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双方民心相通。

在“一带一路”前线,一群无私奉献的中国员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造福他国人民。同时,中国承包商在海外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人才有巨大需求。随着企业—高校—政府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人才缺乏将成为一个历史问题。中国工程人才将走出国门,用建设成果书写合作丰碑。“一带一路”将唱响世界,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共赢实践。

背景介绍

作者潘洪武,水利系2015级博士研究生,2017年随中冶集团斯里兰卡中部高速(CEP)项目支队前往斯里兰卡开展暑期海外实践,期间参与中冶集团中部高速(CEP)项目调研。 W/p0W4QaXnfnOA1R8NN+6MFzAsZMYHhAlkXVqgkKLwkF3z7qvdJWpvgbIR4H17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