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上午8点,中设蒙古支队一行三人登上了从北京飞往乌兰巴托的CA901次航班(图1)。不到两个小时,飞机就在一阵雨中落地了。听着雨点敲打机舱的声音,我知道自己即将在这个完全陌生国度里的陌生城市生活一个月之久。乌兰巴托距离北京1100多公里,和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致相当,同样是两个小时的航程,但两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却完全不同。乌兰巴托四面环山,城市内高楼稀疏,向远处眺望还可以看见包围着城市的棚户区。
图1 CMEC蒙古支队出发时合影
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蒙古国”)地处亚洲内陆,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19大的国家,也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内陆国家。蒙古人口320万,分布在相对广袤的国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个人,蒙古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4710公里,是中蒙两国边界线的长度。作为与中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邻国,蒙古和中国之间每年会有人民来往200万人次,接近了蒙古总人口数的2/3。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集中了全国45%的人口。在乌兰巴托,街上会有骑着马的骑兵,但并不是所有的蒙古国小孩都骑马上学;蒙古国在那达慕大会期间也会有摔跤比赛,但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会在街上摔起跤来。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蒙古国的街头和中国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蒙古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蒙,称希望中蒙可以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和常来常往的好朋友。实际上,蒙古国的发展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契合的。
2014年11月,蒙古国提出基于地处欧亚之间的地理优势,准备实施“草原之路”计划,旨在通过运输和贸易振兴蒙古国经济。“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总投资需求约为500亿美元,具体包括建设长达997公里的高速公路直通中俄,同时新建输电线路1100公里,并在蒙古国现有铁路基础上进行扩建,对天然气和石油管道进行扩建。蒙古国政府认为,“草原之路”计划将为蒙古国新建交通干道沿线地区带来更多的商机,并可带动当地各类产业的升级改造。蒙古国的核心产业即能源产业和矿业也会享受到此计划带来的直接好处,必将使行业得到新的腾飞。中蒙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高度契合,符合双方共同发展利益。
本次实践的主题之一是乌兰巴托空气污染治理,虽然夏天的乌兰巴托是天高云淡,凉爽宜居的,但是到了冬天,整个城市就像变脸一般,雾霾笼罩,挥之不去。人口集中过快,汽车保有量激增,供暖时间过长,能源结构落后,这些因素让冬天的乌兰巴托成为世界上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
从地理位置来看,蒙古国作为内陆国家,属于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漫长且伴有大风雨雪,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供暖期从9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长达8个月之久。首都乌兰巴托地理坐标为北纬47°,东经107°,从城中心往外看去四面环山,所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延长了污染物在乌兰巴托上空的停留时间。
从能源结构看,蒙古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燃煤发电量占比总发电量的90%以上,燃煤电厂的用煤全部来自于本国煤矿,由此也可看出蒙古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燃煤发电厂如果未安装脱硫和脱硝装置,则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比燃煤发电更多的污染来源是用于取暖的锅炉从烟囱排出的烟尘(图2)。这些锅炉包括用于社区和公用事业单位集中供暖的链式锅炉和手烧炉,也包括在每个家庭内用于取暖的传统锅炉。低温锅炉燃煤取暖产生了80%的空气污染物,其中60%的污染物来自于居住在棚户区的乌兰巴托居民,这些居民主要靠散烧煤或者木材取暖。2011年12月6日发布的乌兰巴托市空气质量报告显示,该市北部棚户区粉尘和二氧化硫监测值分别超过标准含量的8倍和2.6倍。
图2 乌兰巴托主要空气污染源
除电厂、供暖站等固定污染源之外,乌兰巴托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移动污染源。乌兰巴托市在最初是按照60万人口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的,极少能见到4车道的马路。但是如今的乌兰巴托已经承载了设计容量两倍的城市居民,城市道路基础建设滞后,使得拥有近20万辆汽车的城市中心地带交通拥堵现象成为常态。蒙古国每年还会从日本和韩国进口大量二手车,走在乌兰巴托街道上就可以闻到没有燃尽的挥发汽油和刺鼻的硫氮氧化物的味道,这些二手车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加重了乌兰巴托市的空气污染。
城市污染程度与发展程度并不成正比,这句话在乌兰巴托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尽管夏天没有供暖需求,走在街上仍能闻到浓重的尾气味,路过第二电厂同样可以看见滚滚排出的黑烟。驱车前往高地,俯视整个乌兰巴托,也会看到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云。城市的发展需要人,但城市的污染同样来自于人。西伯利亚高原的风吹不散乌兰巴托上空的雾霾。乌兰巴托,是时候拿出决心、计划和行动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兰巴托的污染治理也非一朝之功。
因为无法承受冬季的空气污染,乌兰巴托部分市民带着面罩喊着“我们无法呼吸”的口号,在苏赫巴托广场前示威抗议。为了不让这座“红色英雄”之城因为空气污染而蒙上灰色,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寻求空气污染的解决之道,包括限制原煤的使用,城市内车辆限行,以及积极与企业合作利用先进技术从源头解决空气污染。在这其中,也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与贡献。
蒙古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国,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即和中国建交,煤炭、羊绒、肉制品成为蒙古国对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中国也在蒙古国援建了体育场、学校和残疾儿童发展中心等设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寻求与世界各地的政府、组织、企业密切合作。
中设蒙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CMEC蒙古子公司)由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于2016年在蒙古国设立,以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目前已经在当地获取了能源和建筑两大资质。2015年,由CMEC蒙古子公司总承包的蒙古国阿木古郎供热站(图3)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乌兰巴托最现代化、最环保的供热站,极大地缓解了东部城区供暖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作为蒙古国第一座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站,阿木古郎供热站的成功建造为东部区域棚户区的改造和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由CMEC蒙古子公司总承包的赛因山达风电项目落成并于2019年投入运营,计划每年向电网输送2.1亿度电,满足10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
图3 CMEC蒙古子公司的建成项目
2019年,CMEC蒙古子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乌兰巴托的小锅炉改造项目,应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的要求,为乌兰巴托境内的245台小锅炉加装尾气处理装置。这也是清华大学赴CMEC蒙古子公司博士生实践支队的主要项目之一。245台小锅炉中包含39台链式炉和206台手烧锅炉,前者功率在1.4MW以上,后者功率在101~1400kW之间。对于功率较大的链式炉,公司拟采用气动乳化脱硫法,进行气动乳化脱硫除尘一体化改造项目的设计、制造、施工、检验等一系列工作。对另外的206台手烧锅炉,则使用水浴脱硫除尘法,在每台锅炉后新建一套水浴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
截止到2019年8月,该项目已进展到现场勘查与施工阶段,公司计划在2019年的供暖季来临之前完成锅炉除尘设备的安装工作。小锅炉改造一旦完成,预计可以从源头消除70%~95%的总悬浮颗粒物和30%~90%的二氧化硫污染。
CMEC蒙古子公司承包的乌兰巴托境内锅炉改造项目,致力于从源头处就地消除污染,这对于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很大帮助。但想要乌兰巴托的冬天既温暖又晴朗,只改造锅炉还是远远不够。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棚户区集中供暖,对汽车实行限行标准,城市管理者尚需要作出很多政策与决定。而中国的政府与企业在治理污染这一方面颇有经验,CMEC蒙古子公司承包的塞音山达风电项目,阿木古郎供热站项目都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蒙古国与中国可以继续合作实现双赢。
在乌兰巴托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余,时间大多用于沉浸式地感受蒙古国文化。我们居住的小区在北京街,一条由中国援建的街道。小区与印度大使馆和中国大使馆相邻。从书房的窗子看出去,可以看到中国大使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思念祖国的时候就盯着红旗看一会儿,然后就又有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蒙古国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中国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蒙古国没有加班,也没有996,员工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全家都会到城外草原露营中,没有信号,也不接受打扰。公司同事也会在周末带我们去玩(图4),自己动手做蒙古传统美食“石头烤肉”。所谓石头烤肉,就是用烧得滚烫的石头和肉一同放在锅里,再焖煮一个小时。烤肉用的石头一定是要选择在清冽的河水里泡了很久的圆润卵石,干石头一烧就容易裂开,尖石头受热会不均匀,圆润有韧劲的卵石可以和羊肉最大程度地贴合,让羊肉在焖煮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焦香。一行七人,半只山羊,我们在寻找适宜野餐的地点时,也见到了许多其他全家出动的蒙古人,带上帐篷、烧烤架、泳衣和橡皮船,择水边树荫处支起帐篷和折叠椅,放一段音乐,享受美好的周末时光。
图4 与蒙古员工的周末团建
在乌兰巴托,我们还幸运地赶上了7月初的那达慕节。在市中心体育场外看着身穿盛装的蒙古国人,在电视上看着体育场内的摔跤比赛,就好像在异国他乡过了一个热闹的新年。
在乌兰巴托的一个月大概会是我这一年中最惬意的一个月,便捷的购物、整洁的街道和友好的蒙古国人都给我一种异域风情的美好体验。尤其是乌兰巴托的蓝天,更是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2019年7月3日上午10点,国航CA901号航班在雨中降落在乌兰巴托成吉思汗机场,也把我带到了这个我将生活一月之久的城市。从7月3日到7月28日,我路过乌兰巴托林立的高楼,追赶过草原遍布的羊群,体会了那达慕节举国欢庆的气氛,也看见过戈壁滩上难生寸草的荒凉。这一个月如梦似幻的生活,虽然感受非常真切,却也和学校的生活节奏相去甚远。
非常感谢学校的“Go practice”计划,让我可以在博二结束之后的暑假走出国门看世界,也非常感谢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蒙古子公司的接纳与肯定,在蒙古国为我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每一段经历中难忘的事情,都是和共事的前辈与同学一起创造的。感谢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在实践开始前夕就带着我们开会,明确实践任务,让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项目设计、分包、跟踪、验收等各个环节熟悉一项承包工程的流程。从签证、电话卡等日常琐事,到合规管理、许可文件等专业问题,新入职的我们都能从经验丰富的员工身上找到答案。
从蒙古国员工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于中国人、特属于蒙古国人的另类生活方式——周末驱车到郊外的河边烤肉,度假就举家搬到草原上的营地中,远离电磁信号缠绕的市区,安心与家人共享阖家欢乐,在放松和休闲上,游牧民族起源的蒙古国人确实更加洒脱。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乌兰巴托市的一个月虽然只是读博生活中的短暂一瞬,但在这里的所习所思也足够我回味很久。希望自己能培养出一些蒙古人勇毅与坚韧的品格,然后在艰难孤独的读博时光中继续奋斗。
背景介绍
作者耿宇昊,化工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2019年随蒙古乌兰巴托CMEC支队前往蒙古开展暑期海外实践,期间通过调研乌兰巴托市空气污染情况,提出综合性的污染解决方案(如改造电厂、建设绿色能源、兴建供暖设施、实施棚户区改造、推行新型公交和绿色交通)和资金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