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失败这一天终会到来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任正非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像生命的轮回一样。企业也不例外,按照这种说法,企业最后的结局便是失败、破产、灭亡。任正非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最深刻的,他的危机意识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让他预见到了最坏的结果,即华为的末路。

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恒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你一定要相信。从哲学上,从任何自然规律上来说,我们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能延缓这个时候的到来。

任正非坚信,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而,他也一直在呼吁全体员工准备迎接。在他看来,只要做出了准备,即便不能避免危机,至少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的,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

所以,任正非坚持把这种“失败即将来临”的意识传递给企业的每一个人。华为不只需要某个人、某个部门或某个管理决策层具有危机意识,而是要求全体员工“严阵以待”。

为了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任正非甚至将这种思想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华为公司基本法》中亦有明确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这条规定出台后,曾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大家也就此在讨论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反对方认为,“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这个决定是不明智的。在当时的多数人看来,发展信息服务业不仅能对促进企业现有产品的销售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它本身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其利润可能要比传统的硬件设备收入更可观。总之,他们认为华为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

对于华为为什么不走信息服务的道路,任正非最后做出了解释:

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定位成一个设备供应商,我们绝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机和压力意识传递给每一个员工。进入信息服务业有什么坏处呢?自己的网络卖自己产品时内部就没有压力,对“优良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理解也会淡化,有问题也会互相推诿,这样企业是必死无疑了。在国外我们经常碰到参与电信私营化这样的机会,我们均没有参加。当然,我们不参加,以后卖设备会比现在还困难得多,这迫使企业必须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质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否则就很难销售出去。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会受到其他环节的批评,通过这种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我们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会把我们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

不得不承认,任正非的视角是独特的,但其说出的道理也是无可辩驳的。因而,他最终还是将这大多数人给说服了。

任正非说得虽然肯定,但预见性的事情谁也没有保证。对于可能到来的失败,人们好似并不能做什么,但也一定不能什么都不做。他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人,就是希望他们做出应对的准备。

世界上我最佩服的勇士是蜘蛛,不管狂风暴雨,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不管网破碎多少次,它仍孜孜不倦地用它纤细的丝织补。数千年来没有人去赞美蜘蛛,它们仍然勤奋,不屈不挠,生生不息。我最欣赏的是蜜蜂,由于它给人们蜂蜜,尽管它有时会蜇人,人们都对它赞不绝口。不管您如何称赞,蜜蜂仍孜孜不倦地酿蜜,天天埋头苦干,并不因为赞美产蜜少一些。胜不骄,败不馁,从它们身上完全反射出来。在荣誉与失败面前,平静得像一潭湖水,这就是华为应具有的心胸与内涵。

华为未必会走到穷途末路的那一天,但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直风调雨顺,狂风暴雨是一定会有的,任正非对此坚信不疑。他希望华为真到那一天的时候,华为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像蜘蛛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坚强面对,然后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应对危机。 KcHEeuhVBZXUHulvLy9rNWDXmq5ps7u2xwJSnYGBf+0GdD3ee9NNdpQLnp0DT6N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