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把手的“焦虑症”

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必然的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

——任正非

在很多人看来,任正非就是一个“焦虑症患者”。表面上看似乎真的是这样,因为不管华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任正非对其始终都充满了担忧。

当年,华为用两年时间进行研发、实验以及市场推广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终于在国内市场站住脚,取得了规模商用,成了广大农村通信市场的主流设备之一。这是华为在自主研发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华为员工为此欢欣鼓舞,同时也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而此时的任正非并没有与他的员工一同沉浸在喜悦中,而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任正非看来,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世界范围内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因而必然会出现拼死争夺的情势。国内外产品齐聚很容易导致市场严重过剩的危机局面,而为了获得市场,大家一定会拼命削价,展开一场价格竞争的恶战。那些跨国企业本身就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早已占领了大部分中国市场,因而这样的局势并不会对它们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于中国还维持着分散经营的企业来说,必将困难重重。

1996年,华为全年销售额达到26亿元,华为渐入顺利发展的佳境。就在人人都喜气洋洋的时候,任正非却尖锐地提出:面对眼前的成功,华为人要有一个清醒、理智的认识,否则成功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危机。

就在这一年,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发起了惊天动地的“市场部领导集体辞职”的运动。当时,很多人以为这会给华为造成混乱。可事实上,市场部经过整改后,连续三个月创造了历史最佳业绩,月销售额甚至升至3.15亿元。在这一段时期内,华为捷报频传,首先与深圳商业网、广东视聆通等顺利地签订合同,然后与天津HONET签订并实施综合接入系统备忘录,之后中国联通深圳公司与深圳市邮电局纷纷使用08机做专用接口机……这些项目带给华为的不仅有利益,还有新领域、新市场的拓展,这都是战略性的突破。

在一次表彰大会上,任正非向奋战在前线并做出成绩的华为人提出了表扬,并号召全公司的工作人员向他们学习。在庆功会上,任正非还不忘提醒大家警惕危机。

繁荣的背后都充满着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的必然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丢失繁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多么深刻的启示。忘却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了华为文化。

关于对危机的阐述,任正非最著名的言论还要数他的“冬天论”。在华为的发展史上,任正非总共四次拉响“冬天”的警报。每一次,他都要求华为的高层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戒骄戒躁。

此外,任正非的“焦虑症”还展现在他的各种讲话和采访中: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华为已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它往往会使我们以为八年的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与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里面,处处充满危机。

事实上,危机意识并不是任正非一个人的专属,很多企业家也都习惯保持高度警惕。

作为公认的成功企业家,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常常告诫他的员工——“距离破产只有十八个月”,以使他们时刻保持危机感;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企业家之一,他也曾描述过自己的经营感受——“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世间管理比较复杂困难的是工业,而工业中最难管理的是电子工业。电子工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规律,它技术更替、产业变化迅速,同时,没有太多可以制约它的自然因素。例如汽车产业的发展,受钢铁、石油资源以及道路建设的制约。而用于电子工业的生产原料是取之不尽的河沙、软件代码、数学逻辑。正是这一规律,使得信息产业的竞争要比传统产业更激烈,淘汰更无情,后退就意味着消亡。要在这个产业中生存,只有不断创新和艰苦奋斗。而创新也需要奋斗,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华为由于幼稚不幸地进入了信息产业,我们又不幸学习了电子工程,随着潮流的波逐,被逼上了不归路。创业者和继承者都在销蚀着自己,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顽强奋斗,丝毫不敢懈怠!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业界巨头,这是严酷的事实。

由此可见,每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领导,大多可以撑起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取得胜利时,他最关注的不是企业的成功,而是企业还能走多远,又或者企业是否有可能会面临危机,怎样的危机,以及该如何应对危机。

企业家是否具有危机意识,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命脉,它反映出的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一个组织越是沉浸于过去的辉煌,就越容易跳入安逸的温水中,从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一旦危机来临,他们只能陷入措手不及的慌乱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缺乏危机意识绝对是一个致命伤。领导者没有危机意识,就没有变革的意愿,渐渐地丧失的就是变革的能力和转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而没有创新的企业就只能停滞不前,因而在未来的竞争中也没有任何战力可言,落败只是早晚的事。

因此,企业家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任正非显然是中国讲危机最多且最尖锐的一个企业家,甚至是把危机“常态化”了的企业家。他把危机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然后传递到每一个人,让员工也无时无刻不处在这种紧张的忧患环境中,为的就是抑制他们的盲目乐观,从而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经营危机的事业,任正非更是将危机的经营发挥到了极致。任正非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思考,已经将华为的成长基调推向了一个一般中国企业所不能企及的思想高度,这也是华为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crFYguh4vkAvq8j9uUbqnUbto74imdmnPyU5vjvbwnyr0Mcy/swRnvrbWMcnqn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