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我国城市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20世纪西方不断涌现出“田园城市”“广亩城市”“带形城市”等规划理念时,我国的城市建设并没有受到过多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城市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产生若干负面影响。我国城市原有发展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城市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因此,钱学森先生的“山水城市”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学者、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规划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山水城市理念从提出至今,其研究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各方专家从各自专业出发,从不同角度对山水城市理念进行充实和完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的实践方面大大促进了许多拥有丰富山水资源的城市努力向山水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使这些城市开始寻求建设具有本土化城市特色的道路,以体现现代化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2013年12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更是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种“将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战略构想,是党中央首次对我国的城镇建设提出的如此具体的描述性要求,体现出决策者对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化和成熟。另一方面,“山水城市理念的实践还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对于政治经济发展、文化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向好等方面的优化效果显著,可以说惠及子孙万代。例如,许多山水城市的打造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环境,强化了城市本土化特征,还推动了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山水城市的美好景观还促进了相应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醇厚的文化氛围,敦促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而提升了市民的人文素养和城市品位,其社会效益也尤为显著。 0kAUI2GNQIH11LkrQcJlBLwpbcoNebfzDcOstECOPyvB5J2MmKUmWtnUNiNjc1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