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天,我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西藏建筑艺术讲座,认识了李江博士。他人很热情、勤奋、务实,是非常典型的21世纪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学者。当时,他把他的书《张掖大佛寺建筑研究》送给我。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圈子里,我又认识了一位青年才俊,非常高兴。我没有想到的是,2021年底,李江博士和他的团队又完成了新书《河湟地区传统建筑研究》撰写工作,并约我为书作序。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和乐此不疲的研究,令人钦佩。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灿烂辉煌,是人类建筑史光彩夺目的建筑艺术之花。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理念、木构体系、建造技艺,等等,无不承载着中国儒释道文化的精髓,记录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历史、智慧、情感和生活。《河湟地区传统建筑研究》的编辑和出版,无疑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增添了一个重要的部分,让读者能够从更系统和更整体的角度,认识河湟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法国思想家丹纳讲,地域、民族和时代是建筑艺术创作离不开的三个要素。《河湟地区传统建筑研究》紧紧抓住这些要素,对当地的自然山川、民族文化、历史演变做了比较深入的实地调查,对民族与建筑在时空的分布做了分析,对当地三种类型建筑,大木作建筑,伊斯兰建筑,藏传佛教建筑做了研究和总结。
自先秦时期,河湟地区就是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地。那里的壮美山川,质朴而亲切的自然景观,为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形成了特色鲜明和富于变化的河湟地区传统建筑。而这些饱含不同文化内涵的传统建筑,无不表达着那些文化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
儒家文化是汉族思想文化的核心。河湟地区遗存的大木作建筑,是中原建筑的承袭。其中的轴线和对称布置,中规中矩,中庸和谐,山门在前,大雄宝殿居中,经楼在后,东晨钟,西暮鼓,无不传递着儒家文化中的礼乐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维系了当地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
伊斯兰教是回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万物非主,唯有安拉”。河湟地区遗存的伊斯兰清真寺,多为庄廓院落式的中原传统建筑,攒尖高塔,青砖灰瓦。在看似非伊斯兰文化的建筑形式下,穆斯林忠实地坚守五常,顺从着安拉的教诲,每日面向西方,洗礼、朝拜……,繁衍族裔,平安生活。
藏传佛教是藏族思想文化的核心,河湟地区遗存的藏传佛教建筑,布局随意自由、无拘无束,表达着世界虚幻,摒弃执念的宗教理念。而建筑内部的回字形布置,方便着信徒对佛的顶礼朝拜,也时刻提醒着信众,走出轮回之苦,获得觉悟解脱。对中原传统建筑形式的接受和承建,全无贪恋,只是善巧方便,因应随缘,以求利益众生。
《河湟地区传统建筑研究》为开展更多的地区性传统建筑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为深入挖掘地区性传统建筑文化所凝结的文化精髓,积累了经验。《河湟地区传统建筑研究》是一本新书,更是一个课题,有待人们继续研究,不断深化。因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将成为人类情感的永久寄托。人们都知道,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不会停歇。现代建筑已经走进了全球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高原圣城拉萨。现代建筑已经为人们打开了现代生活的大门,并不断满足着人类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徐宗威
202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