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理学的定义
护理学是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学科,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实施治疗及促进康复时的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以及与促进患者保持健康状态相关的方法的科学。
护理工作是最贴近人类疾病与痛苦的职业。每个人一生之中都会有与疾病和痛苦打交道的时候,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温暖的心理安慰是护理工作者能给予的最专业的帮助,是真正地帮助人进行修复破损身体和心灵的过程,正如南丁格尔所说:“许多人夸奖艺术家在石头上的雕刻或在画布上的作品,但是那些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护士的工作才是真正的艺术,需要何等的专注与精力的投入,是在人的身上工作,有什么艺术工作能比得上这个尊贵呢?”
随着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再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护理已经从过去以治疗疾病为主的护理,转向从整体人的角度出发,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专业照顾,使护理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护士除了承担起传统的照顾者、病房管理者角色外,还必须担当起评判性思维者、决策者、患者的代言者、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咨询者、研究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角色。护理工作已经渗透到除医院以外的工厂、公司、社区、学校、养老院、家庭等各个领域,护士开始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发生健康问题时给予照顾,促使其早日康复,更重要的是指导健康人的自我保健,了解并掌握疾病预防的能力,从而建立从家庭、社区到医院的无缝隙护理,使护理服务贯穿于生、老、病、死的全过程中。
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护理的服务对象将包含不同信仰、不同习俗、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不同文化产生的背景、文化与健康的关系,能够针对不同的文化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关怀与护理。
认识护理,才能更好地从事护理研究;如果对护理和护理的精髓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无法成为优秀的护理研究者。
二、护理研究的定义
科研是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科学有效的途径,护理学的发展依赖于护理研究的发展。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探究、解释护理现象的本质,探索护理活动的规律,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可靠、有价值的护理证据,产生新知识和方法,以提升护理学科水平的系统过程。护理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形成、提炼或扩展护理领域的知识,加强护理实践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提供、维护和促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护理服务。因此,护理研究可以研究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
护士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不仅是疾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用专业的知识、技术、能力和才干,以及爱心、信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患者的痛苦,在人的全生命周期里促进全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环境)的康复和生命成熟。护士解决有关健康问题的过程就是建立护理临床思维的过程。护理临床思维的实现遵循护理程序,包括护理评估,发现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进行护理评价。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科研思维过程,护理研究就是将这个程序思维过程以更科学、真实、有效的设计加以证实,总结规律,使其具有可推广性、实用性。开展护理科研可以培养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护理服务效率与质量。
护理研究的重要性在于能对临床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研究者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能更清楚地了解护理的本质,并将科学发展的新结果与基本的护理工作结合,更新和创造更适合、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为护理知识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三、护理研究者的素养
好的护理研究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和优秀的医德品质,这样才能在日常繁琐、重复的节奏和沉重的护理工作中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关爱护理患者的同时,坚持相对枯燥的护理研究,并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和价值。
(一)研究者要有好奇心,没有功利心
好奇心是做研究的动力来源,好奇心会引发研究者做研究的灵感与求知的欲望,让研究者对研究产生兴趣。对于一个没有好奇心,对研究没有兴趣,只因想混个文凭,或晋级需要而写文章、做科研的人来说,科研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唯有对一件事情深感兴趣,才会去投入时间和精力,阅读积累文献、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总结、分享研究结果。
(二)研究者要不畏挫折,不断尝试
做研究要勇于面对和接受困难和挑战,不要害怕失败。在科研中遇到挫折,被批评、否定是很正常的现象。开题的时候被批评质疑;搜集资料不如预期;投稿的时候被拒绝,等等。研究者不要轻言放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外界的评价,接纳别人对你的研究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好好反省、思考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要坚持但不要固执;要继续不断尝试。
(三)研究者对研究要有界限,有舍有得
做科学研究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下尽量地做最完美的研究。因此,确立界限,有所取舍非常重要。整理文献,不是查阅一些包括所有的内容却没有主题焦点的文献;研究对象,是在目标人群里、可招募的对象中,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所选择的人;研究结果,不是什么都要呈现,不能到最后,虽然你的研究内容很多,但别人却搞不清楚你最主要的发现是什么;最后,在论文撰写、投稿中也是有字数限制的,要心中有数,严格把握。
(四)诚实和虚心是研究者的特质
诚实守信是科研的根本。诚实是研究者的重要特质之一。做研究,必须要忠于研究数据,对研究数据的修改、捏造是不被容忍的。很多研究的阴性结果,研究者只要认真讨论和分析,对其他研究者同样有参考意义,也可以发表文章,不是只有阳性结果才是好结果,真实的结果最重要。
另外,研究者也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研究、积累,不要把自己想的太伟大,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做研究贵在坚持、虚心学习,不断积累。
(五)研究者要审慎对待自己的研究,先说服自己再出门
花时间、精力所做的研究就像是研究者的孩子,在展示给别人看之前,一定要经得起自己的推敲。对研究每部分的把握,对论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都不能随随便便。说服自己,并非意味着要让研究完美,作为研究者,需要清楚,是否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最重要的内容阐述得非常清楚?是否对研究最弱的部分做了交代?是否对研究最有可能遭到质疑的部分有所说明?如果研究者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就很难去说服别人。
(六)科研需要团队的力量
能有一位在科研上的引路人对研究者非常重要,他是研究者从事研究的学习典范。再有,定期参加沟通和交流会也能开阔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一群研究领域、研究兴趣、研究背景相似的同行、同学,定期地互动、讨论,互通有无、互相激励会帮助研究者在相对枯燥、单调的研究中成长。另外,任何一项科研课题的设计、实施要想顺利进行,一个人是无法做好的,需要一群有同一目标、不同特点、科研素质过硬的人员(包括科研理论基础、相关知识、技术与研究方法,处理文献的能力)组成科研团队,定期开会、研讨、不断补充修正。在漫漫学术路途上,从事科研需要团队的力量,研究者需要引路人、同行者,而随着自我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者也终将成长为带领者。
四、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护理研究的主题呈现多样化
目前的研究主题以临床护理为主,其次是基础研究、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以及心理护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社区护理、居家养老护理、医养结合的研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此外,护理领域也逐渐开展了动物的实验研究。随着医疗模式及医患关系及护患关系的变化,护理研究的主题也逐渐向社会人文方向渗透。
(二)强调多学科合作研究
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围绕全人健康开展的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team, MDT)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地推广到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由不同专科医师、护士、营养师、药剂师、康复训练师、心理医生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中,各种预防、治疗、康复的方案及措施的执行离不开护士的配合。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护理策略的实施是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中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的挑战,更需要护士与多学科人员的协作。随着新医科、新工科的发展,学科交叉融合,利用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展医疗护理研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未来护理研究的重要趋势,智能化护理在未来护理学科的发展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支持,护理科研工作者与人工智能开发者的合作势在必行。此外,在精准医学背景下,在以个体基因分型、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生物学差异为导向的精准医疗基础上开展精准护理研究,为多学科融合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循证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通过寻求最佳临床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已在我国临床护理的各个领域广泛开展。临床护士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开展循证证据生成、传播、评估和应用相关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当代,科学证据不断更新,针对某一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也越来越方便,护士在解决临床问题时采用循证证据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原则。
(四)患者参与医疗照护决策
患者参与医疗照护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即在治疗护理决策中发挥患者的主动权,尊重患者的意愿,并结合其具体需求和偏好,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方案,使患者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并采取行动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诊疗过程中,患者有权了解治疗护理的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并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随着网络医疗信息的普及,患者在就医咨询、治疗护理方法方面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医患关系的复杂性也使患者在参与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这不仅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也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全面了解患者需求,帮助其参与医疗照护决策的新挑战。
(五)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健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手机电话、短信、微信、相关应用程序(APP)、远程服务在内的健康教育手段满足了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需求,从而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一、研究问题
护理研究的范围很广泛,涉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确定研究问题是护理科研工作的先决条件。护理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临床实践、研究者与同事间的相互交流、阅读专业文献、理论、科学研究基金指南。每个研究都需要有明确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需要专注在一个很小却很独特、重要的议题或主题上,要“小题大做”,将此问题研究得非常透彻,而不是确定一个非常大又宽泛的主题,泛泛地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二、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也叫研究因素,是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变化的因素,可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指研究者控制和操作的变量,因变量是指随自变量变化的变量。有些描述性研究没有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分,但是每个研究一定有研究变量。护理研究的变量包括比较具体的能够测量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脉搏、心率等;也包括比较抽象的概念,如社会支持、病耻感等。另外,研究中有些因素会干扰研究结果,例如护理研究中常涉及的变量:疼痛,患者的年龄、疾病分期、个体经历、情绪状态、文化背景、社会角色等因素会影响疼痛,这些因素称为混杂变量或干扰变量。
三、研究对象
护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包括健康的人、患病的人,以及处于临终状态的人。在护理中,人被定义为一个整体,即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因素、灵魂之间相互关系的动态组合。研究对象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生理、心理、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减少偏倚。此外,护理研究的对象也可能是家庭。
在确定研究对象后需要明确总体和样本的概念。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对象某项观察值的全体集合。样本(sample)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某项观察值的集合。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sampling)。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特定领域里某一问题相关的已发表文献进行系统的查阅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文献回顾首先要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从而引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要着重分析研究课题内容:国内外是否有人研究过?如果已有同类或相关研究,现已达到何种水平?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主要分歧和争论的焦点在哪里?今后研究的方向如何?通过文献回顾寻找立题依据。
五、研究的概念框架/理论框架
概念是人类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成果通过概念加以总结和概括,而后形成理论。因此,概念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模式(conceptual model)是指一系列能描述某一学科集中关注现象的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这些概念以及命题构成了概念模式。概念模式为抽象且广泛的现象和现象间关系的组织化和形象化提供框架。每个概念模式都会提出一个独特的“参照系”,指出应如何观察和解释该学科所关注的现象。概念模式提供看待学科现象不同的可选择视角。
在护理研究中对某一现象进行研究必然涉及一系列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模式着重关注学科中的某一现象,而忽略其他现象。因此,用不同的概念模式或理论模式作为研究框架,探索、阐述、解释不同研究现象,或者同一现象不同的研究层面和角度,以便对该研究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对护士压力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研究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过程,选择不同的理论框架,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研究发现也不同。
六、研究目的
任何护理研究,都应该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护理研究的目的除了解决问题以外,还包括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因此,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研究者针对研究问题,思考、设计、制订研究计划,进行研究,最终解决研究问题,实现研究目的。为实现研究目的,就要确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为了实现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它是一些清楚而简明的陈述。
七、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是明确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而研究意义需要阐述解决该研究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也有必要阐明研究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的意义。研究意义强调预期成果的科学意义、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例如,基础研究,可以从学术价值层面论述项目的科学意义;应用研究,可以论述其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或应用前景。
开展护理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不断完善护理知识体系,了解患者个体化需求,寻求临床护理实践中相关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效益和护士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的疾病负担,提高个体生存质量,等等。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之初、之中和之后,一定要不断地明确其重要性和意义,特别是该研究对临床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科研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对护理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进行充实和发展的。另外,在当前医患关系复杂紧张的情况下,开展护理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各种需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度和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对缓解医患关系产生积极作用。
八、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对同一研究目的,可以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和时间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实现。护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包括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质性研究包括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民族志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
九、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指完成研究内容所采用的途径、方法、步骤,以及涉及实验时的技术流程,一般用图的形式表示。
十、护理科研设计
科研设计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理设计方案,用以指导研究过程的步骤和方向,目的在于得到真实、可信、可靠的研究结果。科研设计方案要考虑研究主体、客体、方法、目的和性质五个要素。研究主体,即人;研究客体,指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方法指科学的方法;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质,指认识和实践。护理科研设计是护理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思和安排。科研设计可使抽象的研究目的具体化,形成研究方案,指导研究者开展科研工作。
十一、护理研究中的伦理
护理研究应遵循对人尊重、仁慈和公正这三个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护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所有的研究个体接受研究都要在了解研究的事项后,自愿参加。研究对象有对研究相关事宜的知情权,研究者有义务向参与研究的对象说明、解释研究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并取得研究对象的同意。研究过程不能对研究对象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不能加重疾病病情的进展、不能因研究延误研究对象的治疗时机和增加经济负担。此外,研究中要保证每组患者接受了公平的护理和照顾,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信息的安全,这些都是研究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要求。
护理研究遵循研究的普遍性规律,强调在现有知识指导下,对尚未研究或尚未深入研究的护理现象和护理问题进行系统探究。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概念化阶段;②设计与计划阶段;③实证与分析阶段;④传播应用阶段。
一、概念化阶段
研究者对护理实践中的某个现象或问题产生疑问,想要寻求解答,通过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批判性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对与研究主题和评价结果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回顾的文献来源包括中外数据库及专业领域内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与该主题有关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分析前人的研究范围、内容及解决了哪些问题,未曾涉猎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到研究不完善、空白之处,也就是知识鸿沟(knowledge gap),并从中获得启发,再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研究问题和创新之处,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之后研究者通过查找与研究有关的理论,明确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作出研究假设,预测研究可能得到的结果。以上就是概念化阶段研究者需要完成的工作。
二、设计与计划阶段
在此阶段研究者对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途径、步骤等进行科学周密的设想并拟定实施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确定研究对象与样本量
首先明确研究总体与样本。要想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必须使得样本具有代表性,因此在抽样过程中应遵循随机化原则。为了节约人力和物力,在保证样本具有足够代表性的前提下,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量。量性研究样本量估算方法主要有经验法、查表法、公式计算法和软件计算法。经验法是以前人科研实践经验所积累的常数作为样本量的大致标准;查表法是按照研究条件在统计学家根据不同α、1-β等条件编制出的样本量表中查找样本量;公式计算法是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估算出所需样本量;软件计算法是指以数学公式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软件协助计算的方法。质性研究样本量以达到信息饱和为准,一般现象学研究所需样本量较少,10人或更少些;扎根理论的样本量为20~30人;人种学研究所需样本量较大,常为25~50人。
确定总体与样本之后,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及排除理由,如确定疾病的诊断标准、分期,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等;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等。
(二)确定招募方法和抽样计划
确定研究对象的招募方法和抽样计划,是指研究者需要确定何时何地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研究目标人群,并从研究目标人群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抽样方法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 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使得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同的抽样方法。概率抽样可以估算抽样误差,使样本对总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以及多阶段抽样。①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先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编号,再通过抽签、随机数字表等方法从中抽取样本。通常,在总体数量不太大、总体分布较集中时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先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并根据抽样比例规定好抽样间隔H(N/n取整数部分),再随机抽取一个号码K作为起点(K<H),每间隔H抽取一个编号,将这些编号所代表的研究单位组成样本。系统抽样简便易行,但当总体中的观察单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趋势或单调增减趋势时,系统抽样所得样本会有明显的偏性,因此系统抽样主要适用于抽样顺序个体随机分布的情形。③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先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层,再从每层中抽取个体组成样本。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较小,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还可以根据调查对象的特征,在每层中选择不同的抽样方法,对不同层进行独立的统计学分析,比较层间差异,主要适用于层间差异较大的情形。④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先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群,再从中随机抽取某些群,被抽中的群内所有个体组成样本。整群抽样便于组织调查,容易控制调查质量,主要适用于群间差异较小的情形。⑤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进行大型调查时先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一级抽样单元(例如县、市),再从抽中的一级抽样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如街、区),再从抽中的二级抽样单元中抽取三级抽样单元(如居民)。还可以推而广之,做更多阶段抽样,三阶段以上的抽样通称为多阶段抽样。
2. 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非概率抽样也称非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单位被抽取进入样本的概率不确定,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经验或方便程度等条件来抽取样本。因此非概率抽样的样本代表性不如概率抽样,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某些性质和特征,无法用统计推断的结果来推论总体。一般质性研究多采取非概率抽样。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包括方便抽样、目的抽样、配额抽样以及滚雪球抽样。①方便抽样(convenient sampling):研究者采用最便利的方式来抽取样本,将容易找到的人或物作为研究对象,抽样经济方便,但往往抽到的样本准确性和代表性差。②目的抽样(purposive sampling):又称判断抽样(judgmental sampling),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和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有目的”地抽取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目的抽样多应用于研究总体很小,或研究条件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抽样的情况,其缺点是没有客观的指标来判断样本的代表性。③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先根据某种标准对总体进行分层(组),按比例或数量(即定额)用方便抽样或目的抽样的方法从各层(组)中选取样本。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相比,在各层中抽取样本的方式是非随机的,因此很难说明样本的代表性是否够好,适用于总体比较小,研究者对总体非常熟悉的研究。④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又称链式抽样(chain-referral sampling)或网络抽样(network sampling),指先对能找到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调查,并通过他们的推荐调查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如此重复下去直到达到所需的样本量。滚雪球抽样适用于调查某些特殊群体,如酗酒者、吸毒者、性服务者等难以发现的个体构成的总体。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同时结合人力、物力、时间和经费设计合理的抽样计划,使样本对总体具有最好的代表性。
(三)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是为了解决研究问题,实现研究目的所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方法是确定用哪种科学方法来实现研究目的。如对同一研究主题,可以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甚至对同一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护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包括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质性研究包括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民族志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
(四)确定结局指标和测量方法
确定结局指标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以及数据记录方法。结局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如生理指标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等,也可以包括实验室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菌群数量等。测量客观指标的工具包括研究过程中收集数据的仪器设备,如血压计、血气分析仪等,也包括研究中使用的问卷、量表等。数据的记录应准确、完整,可提前确定缺失值的记录方式等。
(五)预研究
预研究包括预实验和预调查,所有研究在正式实施之前均需要进行预研究。预实验是按照实验设计,就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在小范围内实施,为正式研究摸索最佳条件、所需材料、方法,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改进和调整的依据。预调查是在正式调查之前,先期在小范围内对调查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估环节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的手段和方法,以便发现正式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正式调查时加以避免和改进,同时预调查要请相关专业人员对调查方案、实施及评估环节进行评价,既保证了调查本身的科学性,又强化了调查研究者本身对调查方案的熟悉度和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处理应对,为正式调查的进行节约成本。
三、实证与分析阶段
(一)收集数据
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自我报告法、二手资料收集法、生物医学测量法。
1. 观察法(observation) 研究者直接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反应进行观察来获取资料。观察法的优点是能获得深入、真实的一手资料,适合于对活动和行为的研究,无须采集标本,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缺点在于容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霍桑效应,容易涉及伦理问题。
2. 自我报告法(self-report)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沟通来获取资料,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1)问卷法(questionnaire):是研究者利用问卷或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其优点是适用性广,不受样本大小限制,便于研究对象思考、自由表述意见,易于控制调查项目及内容,资料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缺点在于不适宜文化程度过低的人使用,可能会遇到回收率偏低的问题。
(2)访谈法(interview):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交谈对话,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者进行谈话收集资料。访谈法形式灵活且开放,访谈者可随时观察被访者的态度变化,灵活地改变访谈策略和访谈方法,从而达到访谈的目的。根据访谈问题的形式可将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非结构式访谈。①结构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又叫标准化访谈,指研究者严格按照访谈提纲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提问,并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编码方案记录答案。②半结构式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访谈者问一些预先准备好的、在相关话题和主题范围内的问题,并自由地对被访者的某些观点、某些答案进一步提问,让被访者进行进一步澄清或阐述。③非结构式访谈(non-structured interview):研究者没有事先准备的具体问题,鼓励被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谈论所问的问题。其他类型的访谈还包括小组焦点访谈、远程访谈等。
3. 二手资料收集法(secondary data collected) 二手资料是指研究之前由研究者、他人或组织为其他目的而收集的资料。二手资料的来源主要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是组织的内部资料,包括患者病历、医院各类报表、访谈资料等;外部来源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公布的数据资料,如人口普查等。二手资料往往由权威机构或专家发布,来源广泛,节约研究的时间和成本,但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且由于研究者未参与策划和执行数据收集的过程,故难以判断可能存在的偏倚。
4. 生物医学测量法 利用生物医学测量工具和方法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功能状态、成分性质等进行测量以获取研究资料。按测量对象可分为离体测量和在体测量,按测量条件可分为无创伤测量和有创伤测量。
(二)数据整理 / 编码
数据的检查和核对是科研取得准确结果的基础,只有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真实和可靠,才能通过统计分析来准确反映调查或试验的客观情况。研究者应及时核查原始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有无差错,有无遗漏重复、不合理的归并和特大、特小异常值的出现。对个别缺失的数据,可以进行缺失数据估计,对重复、错误和异常值应予以删除或订正,但不能随意改动,必要时要进行复查或重新试验。
编码是指研究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用词语、句子或者编号、缩写来代表某一类资料,从而将资料进行简化。对于一些样本量较大或者同时存在定性与定量数据的资料,通过编码可将收集到的信息变成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从而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资料中可进行编码的事物包括:①反复出现的事物;②现象或事物的形式;③现象或事物的变异性。
(三)统计学分析
护理科研统计资料按其性质可分为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
1. 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 又称数值变量或计量资料,是用定量方法测得的某项指标的具体数值,一般有度量衡单位。例如每个研究对象的身高(cm)、体重(kg)等都属于定量资料。
2. 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 又称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特征分类计数的结果。分类变量可分为无序分类变量和有序分类变量。①无序分类变量(unordered categorical variable):所分类别和属性之间有性质上的不同,但无程度上的差别。无序分类变量又可分为只包含两个相互对立类别的二项分类变量(如治愈与未愈,阳性与阴性)以及包含多个互不相容类别的多项分类变量(如血型结果分为A型、B型、AB型、O型)。无序分类变量构成的资料称为计数资料。②有序分类变量(ordinal categorical variable):又称等级变量,各类别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按等级大小排序,有半定量的性质,故又称为半定量变量。例如临床症状中的重、中、轻、无,以及疗效的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等都属于等级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构成的资料称为等级资料。不同类型的资料应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就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分析,对研究结果可否被重复或推广作出评价。
四、传播应用阶段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应用于临床实践,或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人类的认知有限,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来实现的。不同学科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式来理解、认识这个世界。例如化学、物理是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音乐、绘画、艺术是通过感性创作的方式;而护理专业是与人打交道的专业,人是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的个体,因此护理研究就更丰富和复杂。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对基本的哲学问题的看法。影响护理研究的范式包括实证主义范式(positivist paradigm)和建构主义范式(constructivist paradigm),这两类范式分别对应量性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和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两种研究的主要特点如表1-4-1。
表1-4-1 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
续表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跨学科研究和超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混合方法研究逐步成为继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范式之后的“第三种研究范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它克服了一些由于单一方法而带来的问题,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论而言,具有更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的可能性。
混合方法研究目前常见的类型有以下3种。
1. 会聚平行设计(convergent parallel design) 设计的意图是同时收集和分析定量数据及定性数据,并对定量数据及定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种结果,也可用两种数据的结果互相验证。
2. 解释性序列设计(explanatory sequential design) 设计的意图在于先收集定量数据,然后使用定性数据来更深入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这是比较简单明了的设计。
3. 探索性序列设计(exploratory sequential design) 设计的意图在于先用定性研究探索研究问题,因为问题可能不那么明确,研究对象可能很少被触及或者大家对研究对象知之不多,研究领域难以进入。在初步定性探索后,研究者把定性研究发现用于第二阶段的定量研究。这个阶段的定量研究可能涉及设计各种工具来测量变量,设计活动进行干预研究等。在这个阶段,这些定量研究工具、干预或者各种研究变量都被用于定量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