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芍药甘草汤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张锦 李轶 李明哲 陈萌

根据痔的发病部位,可将痔分为外痔、内痔及混合痔,混合痔是合并有外痔和内痔的混合类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约占肛肠疾病的85.5%,女性为其高发人群,可导致肛门坠胀、异物脱出、局部出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方法,外剥内扎术是传统治疗混合痔的最常用术式,虽能有效清除痔疮,但手术创伤较大,极易影响患者的肛肠功能,甚至诱发各种并发症,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是当前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手段。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是基于“肛垫学说”理论制定的术式,该术式主要是通过切断痔核的供血动脉分支以及促进肛垫的复位,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该术式由于需要将非脱垂部位黏膜一并切除,手术后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是基于痔上黏膜环切术改良的一种新型微创术式,其主要是在符合肛门解剖生理条件下对痔疮进行选择性剥除,不但能发挥PPH术的“断流”“悬吊”作用,还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些年已经成为痔疮的常用术式,但是由于该术式并非彻底地、完全地剥除痔疮,容易导致部分痔体残留在肛内,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此外,手术对患者而言属于一种外源性刺激,极易导致肛门坠胀、肛门出血、肛门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芍药甘草汤具养阴生津、柔肝理脾之效。本研究旨在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学诊断标准 :参考《痔临床诊治指南》关于混合痔的诊断标准,相应部位的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与内痔(肛管血管垫)血管丛相互融合,甚至可导致环状痔

的脱出。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中医外科学》中关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的辨证标准:①血随便下,色鲜红、量大。②肛门处肿物外脱,肿痛灼热。③肢体困重,渴不喜饮。④纳呆呕恶。⑤大便里急后重,小便短赤。⑥脉弦数,苔黄腻,舌质红。具备上述①~③中至少一个症状及④或④~⑥中任一症状即可确诊。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关于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关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70岁。③既往无肛肠手术史者。④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面协议。⑤无意识障碍或精神病病史,或可正常沟通交流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入组前1个月内使用抗感染、免疫、激素等治疗者。②无法完成治疗方案或临床资料不全者。③合并有心、肝、肺、肾、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④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及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等特殊人群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20~70岁,平均(45.59±3.32)岁;病程1~20年,平均(11.19±3.36)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20~70岁,平均(45.64±3.41)岁;病程1~20年,平均(11.25±3.42)年。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 P >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TST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适度扩肛,选择大小适宜的肛门镜插入肛门并将内筒拔出,使痔区充分暴露,将待切除的痔上黏膜置于肛门镜窗口内,使用“2-0”可吸收线在齿状线上3~4cm处行点线牵引缝合。对于较大的痔核,可先行荷包缝合牵引,牵引后将一次性TST33-T80开环式痔上黏膜微创吻合器头部置于直肠内,使用荷包线围绕中心杆打结收紧,分别由吻合器两侧孔中拉出缝线,缝线拉出后将吻合器旋紧,打开机身保险,行切割吻合,吻合后压迫止血30s,将吻合器拔出,创面缝合使用“3-0”可吸收线进行缝合。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坐浴、软化大便、利尿、饮食指导等处理。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术治疗,TST术处理与对照组一致。芍药甘草汤方剂组成:甘草6g,白芍20g,连翘10g,金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川牛膝10g,赤芍15g,防风6g,黄芩9g,陈皮6g,秦艽6g。伴便秘者,加火麻仁10g,制大黄10g;对于便血甚者,加槐花30g;对于肛门坠胀甚者,加升麻6g,柴胡6g;排尿困难者,加车前子15g。将上述中药加水600mL,煎煮至300mL,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早、晚2次温服,1剂/d,连续用药5天。

1.5 观察指标: 采用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最大收缩压(maximu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MSP)、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 ARP)、肛管高压区长度(high pressure zone, HPZ)]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无效:肛门坠胀、异物脱出、局部出血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②有效:肛门坠胀、异物脱出、局部出血等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③显效:肛门坠胀、异物脱出、局部出血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肛门狭窄、尿潴留、创口出血、肛门水肿等。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 2 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 )表示计量资料,以 t 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 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HPZ、ARP、M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HPZ、ARP、MS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 <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b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74/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65/80),两组比较,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12/80),两组比较,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2.4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25%(1/80),对照组复发率为11.25%(9/80),经χ 2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5.38, P =0.030)。

3.讨论

混合痔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肛肠疾病,该病的发生与不良饮食、生活、排便习惯等相关,可表现为局部疼痛、肛门出血、肛门坠胀、异物脱出等。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混合痔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筋脉横解,肠辟为痔”,认为混合痔的发病与湿、热、风、燥、气虚、血虚等有关,治疗时应以收敛止血、益气固脱等治疗为主。

单纯用药治疗及其他保守疗法并不能彻底清除痔疮,而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切除痔疮,因此手术仍是当前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方案。外剥内扎术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一种传统术式,该术式可彻底、完全地剥除痔疮,对控制病情尤为有效。但近些年的研究显示,由于外剥内扎术的手术创面比较大,极易损伤痔疮周围的组织及血液循环,影响痔疮区域的血供,术后极易造成出血、水肿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创术式,该术式的特点是符合肛门解剖生理,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痔的治疗。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有效保护了肛垫的正常解剖结构及黏膜血管,并可使移位、脱垂的肛垫组织恢复至正常的解剖位。但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肛周微小血管多、肛管感觉神经丰富及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手术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的肛周血管、肛周神经及软组织等,造成肛门肌肉运动、神经传递、血供等功能障碍,不但会增加肛门狭窄、肛门出血、尿潴留、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影响机体对肛门精细活动的操控能力,主要表现为肛肠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肛肠运动缓慢等,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肛肠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研究肛管、直肠、结肠等肠管运动方式的病理生理学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肌电生理、动力学、静力学等。肛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具有操作方便、客观、无创等优点,对肛肠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术后肛门功能的评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大收缩压、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等是反映机体肛肠动力学的几种常见指标。混合痔患者由于肛垫内血管压力的升高及肛门内外括约肌活动的异常,可造成肛门、直肠压力紊乱,造成最大收缩压、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的下降,肛肠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又会进一步影响机体的排便功能,不利于混合痔术后的恢复。当前国内外关于混合痔术后的评价主要停留在术后患者主观感受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上,而关于术后肛肠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较少,极易造成疗效的偏差。本研究中,以肛肠动力学指标作为观察指标,能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反映治疗的疗效。

芍药甘草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具有缓急止痛、柔肝舒筋之效。本研究中所用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连翘、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川牛膝、赤芍、防风、黄芩、陈皮、秦艽等组成,应用时随症加减。方中芍药具有补肝柔筋之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之效;芍药、甘草均具有缓急止痛之效,两药配伍,可起到协同作用,能增强缓急止痛的功效。此外,芍药甘草汤还具有破除血痹、通顺血脉之效;甘草、芍药两药配伍,可起到去瘀生新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芍药可对脊髓及中枢性反射弧兴奋、中枢性疼痛产生抑制作用;而甘草具有镇静及抑制神经末梢兴奋的作用;两药联用,可对神经末梢性及中枢性肌肉痉挛、肌肉疼痛产生治疗作用。因此在混合痔术后应用芍药甘草汤能有效缓解术后的疼痛,有利于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HPZ、ARP、MS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芍药甘草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芍药甘草汤对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肠管收缩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改善肠道平滑肌的运动能力等。朱广伟等研究显示,芍药甘草汤可通过抑制突触前与突触后受体,从而抑制神经兴奋造成的回肠收缩。朱飞叶等研究显示,芍药甘草汤可增加便秘大鼠的粪便数量、粪便含水率及ICC数量,还能对神经递质VIP、NOS、NO等产生抑制性作用,该研究认为芍药甘草汤主要是通过调控肠神经-ICC-平滑肌系统,从而提高机体肠道平滑肌的运动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肛肠动力学指标。韩坚等研究显示,新斯的明属于抗胆碱酯酶药物,可产生拟胆碱作用,具有抑制胆碱酯酶水解作用。乙酰胆碱为平滑肌内兴奋传递物质,可激动M胆碱能受体,从而使胃肠道兴奋,增加肠管的收缩张力和幅度。芍药甘草汤对新斯的明和乙酰胆碱所致痉挛均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可产生拮抗胆碱能受体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进一步改善机体的肛肠动力学指标。

综上所述,采用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肛肠动力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疾病的复发。 ii94aLjzQNR/qkrwN5+LSFjfE9BbMM7cMisL1/lpUQ/FSAaM450JNp8989EyrZ8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