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一个问题:你现在是处于生存线,还是发展线?
有时间看书的人,大部分处于生存线以上。学习是一个求发展的过程。
也许有人会说:“我处于生存线以上,但是钱不够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处于生存线以上但钱不够花,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在求发展的时候钱不够花。
如何分辨自己处于生存线以上,还是处于生存线以下呢?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能清晰地分辨出来,这件事情就是记账,把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记下来,分析一下支出就能分辨出来了。
如果已经在记账,就直接选择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如果没有记账,可以先算出3个月的支出,再乘以4,预估出一年的支出,作为参考。
看看自己的支出,尤其是意料之外的支出,是不是为了生存而支出的。通常,意料之外的支出都不是为了生存的支出,相当于你突然买了一个东西,虽然你花的钱不多,但刚好能买。或者你做一件事情,虽然资金方面有点吃力,但是钱正好够花。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而支出,就可以理解为并不处于生存线上,而处于发展线上。
生存线会不断上涨。如果你是单身,生存线就是一个人的,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果你有家人,生存线就要覆盖两个人、3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如果开了一家公司,有一个团队,公司的生存线就覆盖了你、团队、公司的各项支出。
生存线是不断变化的。不管是经营家庭还是创业,都要把自己的生存线算出来。生存线的变动通常不会太明显、太快,半年调整一次就差不多了。
一个人想启动自己的发展线,有两个信号:一是当月营收超过之前月营收的3倍;二是如果当月营收没有超过之前月营收的3倍,至少要存够10个月的生存基金。也就是说,万一失败了,在10个月之后,可以再回到最开始的生存线以上,至少不会让自己跌到生存线以下。
发展线,是在生存线之上做一些相对有长期价值的事情,短期内不产生收益,但是从长期来说会创造巨大价值。在发展线上,人们会为未来投资,不看中短期收益,而看中长期的绝对价值。阅读、写作、教育……是在发展线以上做的事情。
做发展线以上的事情,需要我们有长远的眼光、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忍耐力。
在生存基础上求发展,是指只要过了生存线,就要做求发展的事情,尽力越做越好。
我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员已经过了生存线,但还在做生存线上的事情,发展线一直没有跟上来。
也会看到一些人已经很有钱,但依然在做生存线上的事情,原因可能是其早年经历过贫穷,生存危机感比较强烈。
本质原因是绝大部分人没有长远的思考。
这本书就是引导大家——只要过了生存线,就要做更长远的思考,想办法做求发展的事情。
如果处于生存线以上,就不要再做求生存的事情,因为在生存基础上求生存,并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一定要在生存线以上求发展,这样进步的速度会很快。
做求发展的事情并不一定有利于生存,因为发展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甚至还有可能存在短期的风险。但是在生存基础上求发展,从长期来看,我们肯定会比现在生活得更好。
每个人的生存线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个月有1万元才能活下来,有的人一个月有500元就够了。如果一个人赚1000元,把500元放在投资中,这就是在做发展的事情。
如果想做推动以后发展的事情,现在就是开始探索的时候。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有多少时间用来求生存,有多少时间用来求发展。
有时候感觉自己进步得特别快,有时候感觉自己进步得特别慢,有时候感觉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有时候感觉今天没有学到东西,这种差别不在于时间本身,而在于做的事情到底是在求生存还是在求发展。
求生存,是指把你能做的事情力所能及地做到极致,慢慢地从生存线走到发展线。如果一直处在生存线,就会感觉自己没学到很多东西。如果处在发展线,就会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因为在做求发展的事情。发展让一个人从不会到会,收获自然很多。
当处在生存线以上时,可以留出一部分资金,将其作为财务安全区域,这部分资金全部用来求发展。在求全新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失败,但是失败的前提是不影响生存。
可以在发工资或有了一笔收入后,将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生存资金,即使遇到困难,半年左右的生活费也是足够的;另一部分作为发展资金,如果目前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看不到未来,也不要急于发展,可以将发展资金存起来,当确定自己要追求一个全新的事业时,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求发展。比如想运营自己的视频号,或者想拍视频,想要拍得好,就需要添置一些基本设备,如果你处在生存线以上,有发展资金,就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发展线中。
求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开始的时候,要想清楚做求发展的事情的节奏,关键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而是明确哪些事情是打基础的,哪些事情是求突破的,有节奏地推进。
如果明白了在生存基础上求发展的道理,那么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是在求生存,还是在求发展。
如果计划做一件针对未来的事情,首先要做的是保障生存,然后推进其他事情。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月的生存线,工作没有做好,生意没有进账,基础的生存线没有守住,那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尽快找到现金流。
比如一个人突然被公司辞退,没有了工作,下个月就没有工资,房租或房贷、车贷、信用卡、商业保险等都需要交钱,他就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先有基本收入,再考虑其他的。
如果生存线还没有完全稳住,那么每天投入发展线的时间不能太多,为什么呢?因为投入太多时间去求发展,生存线可能保不住。
还有一种策略是,拼命地把生存线稳住,在之后一段时间内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比如,一个人有房贷,计划用3年时间还清房贷,在这3年里,他没有奢侈消费、不去饭店、没有多余支出,大部分钱都用来还房贷。3年后,他把房贷还清,以后就不用每个月准备一笔钱来还房贷了,生存线的压力会大大减轻,相比有房贷的时候自由度大大提高。
在相对自由的时候,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哪怕事情有点难,因为处在生存线以上,所以会从容不迫。
在“现金流游戏”中,有两个赛道:老鼠赛道和快车赛道。从老鼠赛道跑到快车赛道,就是过了生存线,快车赛道上的各个项目都是求发展的事情,有时间,有资金,就可以去探索。
有人寻求建议:“有新的工作机会,要不要换工作?”
我回答:“人挪活。”
换一份工作,如果收入增长,当然是最好的。也有可能换工作后,收入并没有增长,但这份工作离家近,每天省下两小时的交通时间。这也是另一种隐形的增长,换个角度看,可以用这两小时去求发展,交通时间减少了,每天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工作,工作会做得更好,还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还有人问:“具备什么条件才适合创业?”我说:“具备3个条件中的一个,才可以选择创业。”第一个条件是,离职前或创业前,手上的创业项目已经开始赚钱;第二个条件是,离职前已经有一笔钱,它可以保证未来一年的生活,且项目客户已经预定未来一段时间的产品或服务,有现金流;第三个条件是,存下了未来两三年的生活费,因为创业不一定会成功,特别是对于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来说,再想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难度比较大。”
我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所有潜能的发挥,不在于你所做的具体事情,而在于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极致。
如果辞职了、创业了、放假了,看似时间比较多,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想想每次的“五一”假期、“十一”假期,看起来有时间做很多事情,但放假前想做的和放假后实际做的完全是两回事。
永远不要想放假后要做什么,辞职了要做什么,或者可以多做什么,要思考:今天我可以做什么?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都把事情做好时,就会养成自律的习惯。在时间多的时候,自然可以要求自己多做一点事情。
有了这种意识,只要闲下来,就会给自己找事情做,甚至发呆的时间都可以多一些,这也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我在《时间记录》一书里专门讲过,休闲娱乐时间一天应有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包含了发呆的时间,一个人如果一直集中注意力、不走神,是很难受的。
如果发呆的时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呆的时间,就可以把所有发呆的时间花在思考未来上。换句话说,所有的写作内容、日常思考内容,都可以聚焦在“过了生存线之后,要怎么做”上。有的人对“以后怎么做”并不是很清楚,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可以在脑海中思考“以后怎么做”。你会有很多种思路,但是你只能按其中一种思路做。
当处在发展线上时,一定要花时间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什么是发展?就是觉得做某件事情可能会更好。很少有一件事情在积极向上发展的时候,每一步都是清晰的。换句话说,在成长和学习时一定会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如果做求发展的事情,可能三五个小时、三五个月甚至三五年都没有产出,特别是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个新事物,或者换一份新工作、做一个新项目时。对于发展线以上的事情,你一定会做不擅长的事情,这需要花时间学习。这时候你不用担心生存,不用担心收入,只需把项目做好。
如果做项目的时候还想着生存问题,可能会不知道收入从哪里来。一个项目可能已经做了90%,还剩下10%,做完项目就结项了,就可以结账了。如果处在生存线以下,心里很着急,觉得项目做了这么多还没有收入,转而去做别的项目,原本的项目没做完就结束了,那么会失去原本可以获得的收入。
很多企业做项目,就是把原来别人做了80%~90%的项目再往前推进一点点,结果就成功了。原来做项目的团队不知道这种情况吗?当然知道,原来的团队放弃项目很可能是因为团队资金链断裂。
如果大部分人时间足够、金钱足够、资源足够,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怎样才算时间足够呢?如果工作内容是让你探索最新出现的视频号玩法或者直播玩法,就需要你专门拍摄视频。一开始可能不会拍摄视频,但因为这是工作任务,要主动学习,学习后才能在工作中使用。在探索过程中,做原来不会做的事情,你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工作中,你会经历很多次这样的过程,一开始可能不擅长做某件事情,做的时间久了,就擅长了。原因在于工作时间虽然不自由,但它给了你在工作区域内探索的自由。
一个人在专业领域没有做好,有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够。就好像一些书一天看不完,没关系,花一年时间看,每天看一个小时,能看完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
要在一个领域内变得专业,一定要去看教材。但是看教材是短期内不能变现的事情,刚开始可能还会看得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书里讲什么。但是任何一个领域,教材是最基本的,在学会很多知识后,会发现原来教材里已经讲过很多知识点了。很多人在多年后才发现的,大学所用的教材是最经典的教材之一。
专业人士也有可能忘记基础技能。有一本书叫《清单革命》,书中提倡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个清单。有时候一个流程有四五十条,可能你都会,但很难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还记得怎么做。如果有一个清单,对照清单快速看一遍,你就知道当下要做什么了。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把事情列出来,现在手上做的事情哪些是求生存的,哪些是求发展的。学习类的事情大都可以归于发展,做有利于长期发展的事情,就是在求发展。
在做求发展的事情时,如果觉得不擅长,又遇到了问题,感觉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就选择不做了,就是把发展线断了。这不是能力不够,而是需要你多花一点时间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相关技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回想一下,在过去做过的多少事情属于这种情况?本来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发展大道”,但时间不够,事情就不做了,于是突然把自己的发展线断了。可以从过去做过的事情中找出这类事情,并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规划一个时间比例,一个是为了生存要做的事情,把每天睡觉、吃饭、工作的时间留出来,一个是从列表中找出三五件没做完的事情,开始做。
注意, 生存线上需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包括工作。 即便财富自由了,也要留出工作时间。如果不工作,发展线会掉得很快。原因在于没事干了,生活没有了主线,容易乱花钱或乱投资。
本来你已经实现财富自由,被动收入完全覆盖了你的支出,不用做什么,每个月的被动收入、投资理财收益就能让自己生活得很不错,如果没有工作,就会这个做一下,那个试一下,结果钱可能就花完了。富人很少是因为吃饭把自己吃穷的,绝大部分是因为投资亏损而变穷的。
让自己有一份工作,目的不是领工资,而是让你少花钱,守住财富。在生存基础上求发展,这里的生存不仅包括没有钱之前的生存,还包括有钱之后的生存。即使很有钱,当支出大大超过收入时,也可能会掉到生存线以下。
这样的例子,在新闻里会看到很多,有人突然多了一笔财富,有人工作可以赚到很多钱,他们拥有的财富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花不完。但他们可以在两三年内花掉自己所有的资金。一旦到了生存线以上,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支出,不要让支出远大于收入。
与一夜暴富相比,慢慢积累财富是一种幸福。工作是会让人幸福的。
在生存基础上求发展的隐含原理是:一个人需要不断工作,这其中既包括你做的具体事情,也包括学习的具体内容。人不能只学习不实践。如果持续不断地学习,就会进入一个非常困扰人的误区——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为什么要不断地看书?这时候,你需要停下来做一些实践性的操作。
有的人一开始是为了求生存而学习技能,当真的学会一项技能时,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发展线,一是学会了这项技能的基础理论,二是学到了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三是通过学习证明自己是需要学习的。
学习是需要花时间的,如果学习的这段时间是在工作之外, 可能会为你带来新的机会。 比如,老板让你制作一个视频,你从没做过这件事情,要从0到1做起,要编剧本、拍摄、剪辑,刚开始你会觉得很难。如果平时有一些积累,难度就不会很大,你可以马上开始工作。老板一看,做得不错,以后有机会也会找你。新的机会,来自过去的积累,你不是突然具备了这项能力,而是过去就进行了练习。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可以培养3~5项不同的能力或3~5种兴趣爱好,也许暂时用不上,但要花时间用心去学习。一旦拥有了3~5项能力或兴趣爱好,这辈子既可以很有才华,也可以很幸福,罗素在《幸福之路》一书中也专门讲过。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对一件事情持续产生兴趣,很多时候都是阶段性的。当你对一件事情失去兴趣时,还有另一种兴趣,相当于一辈子可以干三辈子、五辈子能做的事情。
生活中可以同时培养3~5项能力,这3~5项能力可能与生活无关,甚至可能你不具有。但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或许用得上其中一项能力,这是基于未来的发展。不管想做什么,比如投资、赚钱、摄影、拍视频、阅读、写作,现在不擅长没有关系,这3~5项能力必须一直都在培养中。再过四五年或六七年,这些能力中的某一项可能在工作中或者其他地方有了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然后不断向前推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厉害,总能抓到机会?这些机会真的是他当下抓住的吗?不是,他已经为此进行了长久的准备,只要机会一来,马上就可以开始行动。
在生存基础上求发展:一是划出你的生存线,好好保护生存线;二是做3~5种在发展线上的事情,做三五年,你会获得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