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
2.学习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3.验证功率传输最大的条件。
4.掌握应用Multisim 14软件验证戴维南定理及功率传输最大的条件。
1.装有Multisim 14的计算机
2.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0~30V 一台
3.可调直流电流源 0~200mA 一台
4.直流电压表 0~500V 一台
5.直流电流表 0~5A 一台
6.数字万用表 一支
7.1kΩ 电位器、变阻箱 各一支
8.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实验板 DDL-22 一块
1.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网络)。
戴维南定理是求解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等效电路的一种方法。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对其外部特性而言,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的支路替代,其中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的开路电压 U OC ,串联的电阻 R 0 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内部所有独立源为零时在输出端的等效电阻,如图2-28所示。
图2-28 戴维南定理示意图
应用戴维南定理时,被变换的一端网络必须是线性的,可以包含独立电源或受控源,但是与外部电路之间除直接连接外,不允许存在任何耦合,例如受控源的耦合或磁的耦合等。外部电路可以是线性、非线性、定常或时变元件,也可以是由它们组合成的任意网络。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 I 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 I SC ,其等效内阻 R 0 定义同戴维南定理,如图2-29所示。
图2-29 诺顿定理示意图
U OC 和 R 0 或者 I SC 和 R 0 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开路电压 U OC 和短路电流 I SC 的测量
1)直接测量法。当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 R 0 远小于电压表内阻 R V 时,可将有源二端网络的待测支路开路,直接用电压表测量其开路电压 U O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 I SC 。
2)零示法。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示法测量,如图2-30所示。
零示法测量原理是用理想电压源与被测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比较,当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相等时,电压表的读数为0,然后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理想电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即为被测有源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 OC 。
(2)等效电阻 R 0 的测量
图2-30 零示法测试电路
分析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关键是求等效电阻 R 0 。
1)直接测量法。先将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置零,即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把电路变换为无源二端网络。然后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接在开路端口测量,其读数就是 R 0 值。
2)短路电流法。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 U O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 I SC ,则等效内阻为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3)伏安法。若网络端口不允许短路(如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很小)时,可以接一个可变的电阻负载 R L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如图2-31所示。根据伏安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an φ ,则等效内阻 R 0 为
可以先测量开路电压 U OC ,在端口AB处接上已知负载电阻 R N 。然后测量在 R N 下的电压 U N 和电流 I N ,则等效内阻为
4)半电压法。若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测试方式如图2-3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一半时,负载电阻(由变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即
图2-31 伏安特性曲线
图2-32 半压法测试电路
3.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一个含有内阻 R 0 的电源给 R L 供电,其功率为
为求得 R L 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的最佳值,可以将功率 P 对 R L 求导,并令其导数等于零,即
于是得当 R L = R 0 时,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由此可知,负载电阻 R L 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条件是负载电阻 R L 等于电源内阻 R 0 。这时,称此电路处于“匹配”工作状态。
4.实验电路图
图2-33 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2-33所示,其对应原理图如图2-34所示。
图2-34 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实验原理电路
a)含源网络 b)等效电压源模型 c)等效电流源模型
1.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仿真
(1)含源二端网络仿真
1)打开Multisim 14软件,按照电路图2-34绘制如图2-35所示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单击
分类图标,打开“Select a Component”窗口,选择需要的电阻、电源等元器件,放置到仿真工作区。
● 直流电压源:(Group)Sources→(Family)POWER_SOURCES→(Component)DC_POWER。
● 电阻:(Group)Basic→(Family)RESISTOR。
● 直流电流源:(Group)Sources→(Family)SIGNAL_CURRENT_SOURCES→(Compo-nent)DC_CURRENT。
图2-35 含源二端网络仿真电路图
● 地GND:(Group)Sources→(Family)POWER_SOURCES→(Component)GROUND。
● 电压表:(Group)Indicators→(Family)VOLTMETER。
● 电流表:(Group)Indicators→(Family)AMMETER。
2)选择菜单“Place”→“Junction”命令,在输入电阻 R L 两端放置节点;选择“Place”→“Text”命令,文本输入“A”“B”,便于分辨和观察信号。
3)仿真运行,观察电压表与电流表读数。
4)双击负载 R L ,按表2-21改变负载 R L 的数值,仿真运行,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数据到表2-21中。
表2-21 含源二端网络仿真测量数据记录表
(2)含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仿真
1)先估算有源二端网络图2-34a的参数,记入表2-22中。
2)采用直接测量法,将图2-35的 R L 断开,测量开路电压 U OC 与短路电流 I SC ,算出等效电阻 R 0 ,记入表2-22中。
3)采用零示法,如图2-36所示仿真测量开路电压 U OC 。在负载支路串入电压表 U 1 和可变电压源 V 2 ,双击可变电压源图标,在“Value”选项卡可以改变电压源的量程、快捷键和增量百分比,如图2-37所示,将其量程设为20V,增量百分比设为0.01%,不改变快捷键〈A〉。可变电压源的调节可以通过旁边“Key=A”中的快捷键〈A〉调节,按键盘〈A〉键百分比将增加,按〈Shift+A〉组合键百分比将减小;增大和减小的梯度由对话框中的“Increment”文本框中的值决定,系统默认值为“5%”,本例设置增大和减小的梯度均为阻值的“0.01%”。
● 可变电压源:(Group)Sources→(Family)SIGNAL_VOLTAGE_SOURCES→(Component)DC_INTERACTIVE_VOLTAGE。
图2-36 零示法测量开路电压 U OC 仿真电路
图2-37 可变电压源参数调整图
4)仿真运行电路,调整可变电压源的值,使电压表 U 1 的读数尽可能接近0。此时可变电压源的读数就是开路电压 U OC 的取值,记录数据到表2-22中。
表2-22 等效参数的仿真数据记录表
5)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电阻 R 0 ,仿真电路如图2-38所示。双击含源二端网络中的电压源与电流源图标,将值均置为零,得到无源二端网络。
6)找到主页竖排虚拟仪器图标,单击选择万用表,接入无源二端网络AB端子间。双击万用表图标,选择测量电阻。
7)仿真运行电路,记录万用表读数到表2-22中。
8)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根据表2-21记录数据,任选一组电压与电流数据,代入公式
R
0
=
计算,将得出的数据记入表2-22中。
图2-38 直接测量法测量电阻 R 0 仿真电路
(3)戴维南等效电路仿真
1)绘制如图2-39所示电路图,双击电压源图标 U OC 和电阻图标 R 0 ,按表2-22设定值(取平均值)。
2)仿真运行,观察电压表与电流表读数。
3)双击负载 R L ,按表2-21改变负载 R L 的数值,仿真运行,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数据到表2-21中。
4)将等效电路仿真结果与含源二端网络仿真结果对比,验证戴维南定理。
(4)诺顿等效电路仿真
1)绘制如图2-40所示电路图,双击电流源图标 I SC 和电阻图标 R 0 ,按表2-22设定数值(取平均值)。
图2-39 含源二端网络戴维南等效仿真电路
图2-40 含源二端网络诺顿等效仿真电路
2)仿真运行,观察电压表与电流表读数。
3)双击负载 R L ,按表2-21改变负载 R L 的数值,仿真运行,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数据到表2-21中。
4)将等效电路仿真结果与含源二端网络仿真结果对比,验证诺顿定理。
2.最大功率传输条件仿真
1)分析负载 R L 消耗的功率,可以直接在表2-21中通过已测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得到,也可以通过图2-41在输出端接入功率表直接测量。
2)找到主页竖排虚拟仪器图标,单击选择功率表“Wattmeter”,将功率表的电压表与输出负载并联,功率表电流表串入负载支路,即可直接读出输出功率值,记入表2-21中。
3)同理,戴维南等效电路或诺顿等效电路负载端功率,可以直接通过表2-21计算得到,也可以连接功率表,如图2-42所示,测量负载功率,记入表2-21中。
图2-41 含源二端网络负载功率测量电路
4)仿真当负载值 R L = R 0 时,负载消耗的功率 P =_______________mW。
图2-42 含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功率测量电路
5)对比步骤4)中计算的功率值与表2-21中不同负载时的功率值,得出结论。
6)根据表2-21中的数据绘制功率随 R L 变化的曲线 P = f ( R L )。
1.测量等效参数
为了对实验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可先估算有源二端网络的参数,填入表2-23中。然后用上述方法测量等效参数,记入表2-23中,并比较理论值与测量值的误差。
表2-23 等效参数的数据表
2.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伏安特性 U = f ( I )
将图2-34a中的A、B端接上可变负载电阻 R L ,按表2-24中所列数据调节负载电阻值,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不同 R L 值时所对应的负载电压和电流,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入表2-24中。
3.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的伏安特性
用表2-22中得到的等效参数(取平均值),按照图2-34b组成戴维南等效电路,重复上述实验内容2,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24中。
4.测量诺顿等效电路的伏安特性
用表2-22中得到的等效参数(取平均值),按照图2-34c组成诺顿等效电路,重复上述实验内容2,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24中。
表2-24 含源二端网络的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表
根据表2-24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出3个电路的伏安特性曲线,验证其定理的正确性。
5.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验证
根据表2-24的数据,计算负载不同时功率的平均值并绘制功率随
R
L
变化的曲线,即
P
=
f
(
R
L
),验证当
R
L
=_______________Ω时,负载取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为
P
max
=_______________,理论计算结果
,比较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验证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1.理论分析图2-34a中含源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写出分析过程。
2.在图2-34a中,用直接测试法测试含源网络的输出电阻时,要求将所有电源置零,请问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如何处理?
3.理解三种等效电阻测量方法,如何得到与测量的等效输入阻值相等的负载电阻?
4.预习测量戴维南定理等效参数的常用测试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5.在求戴维南等效电路时,做短路实验。测 I SC 的条件是什么?在本实验中可否直接做负载短路实验?
6.分析测量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