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行业中,我们可以向先行者学习,可以借鉴使用传统企业已经有的供应链。但是,作为创新创业型公司,很多时候,没有现成的供应链资源可以用,供应商对这样的公司的未来往往也心存疑虑、等待观望,对买方要求不一定总能积极回应,传统的管理模式失效,这对这些创新创业型公司来说是一个挑战,应当寻求创新。
雷军作为创始人,在小米成立之初,每周都要开一次4人小组会议,通常不超过半小时。当天下午,雷军签过字的生产计划表送到供应链部门。这个团队要保证小米手机600多个元器件在规定的时段内到达仓库,然后送上生产线。每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包括下单时间、下单数量、每个批次的最优包装、运输时间、元器件到厂后的抽检。从采购备货到出货大约为3个月。这个团队精准掌握供应状态信息。
业界普遍做法是,手机元器件由中间商代替企业完成采购,但在小米,这600多个元器件都是小米自己采购的。为何这样做?因为小米的销售模式不同。
小米商城每周二中午12点开放在线抢购,具体型号、数量提前在论坛上公布。事实上,这个预售数字由小米六大仓储中心的库存数据决定。在周二12点之前,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会填一份预约信息表格,写明个人信息和购买的型号。这个预约型号、数量是小米制订生产计划的重要参考指标,影响3个月以后的产量和开放购买的数量。通过这个方法小米实现了对客户需求进行管理,最终实现了供需的精准对接。
小米通过这种做法,减少了供应链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仓储成本,网上支付方式加快了资金周转,再配合先亏损后盈利的定价方式,最终赢得了市场。
小米通过直销实现快速反应,通过高库存周转率带来良好现金流,通过独特定价盈利模式,与供应商协同,一起构建起了供应链竞争壁垒。
对比京东、小米、华为,你所在的公司是否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可以支撑公司发展战略的供应链战略呢?
我猜,可能没有。因为,我接触过很多人,如果询问他们,都说有,但如果仔细询问,说得都不清晰,或者不同人说法不一样。这其实就等于没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大家达成共识的供应链战略。
华为通过供应链风险管理,经受住了美国“实体清单”的考验;小米通过供应链协同,解决了供需精准对接问题;京东着力解决物流问题,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阿里巴巴解决了信息流问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成功的企业发展路径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供应链领域打造出差异化竞争优势。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些战略都是后来总结出来的,现实中战略都是摸索出来的。说这话也没错,但是摸索也要有方向感,战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供应链战略是必需的,尤其是已成规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