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重新认识青少年抑郁

当孩子有下面这些表现时,父母一般会怎么想?

(1)孩子不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拖拖拉拉,有时候请假不去上学,经常在房间里玩手机,睡眠紊乱。

你的想法是什么?

“孩子太懒,自我要求低,不知道学习多么重要,就知道玩!”

“都是手机惹的祸!如果没有手机,孩子肯定能爱上学习。”

“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怎么能随便请假呢?无法理解!”

(2)孩子看上去很乖很懂事,但总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内心敏感,不善表达,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纠结。身体较弱,常常头疼胃疼。

你的想法是什么?

“孩子天生就这样,性格内向。开不开心无所谓,谁也不会天天快乐。”

“只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好了,其他的不是问题。”

“不理解孩子为什么爱纠结,都是一些小事,完全没有必要,应该想开一点,不要活得那么累。”

(3)孩子经常在家里发脾气,大吵大闹,和父母对着干,有时候还摔摔打打。

你的想法是什么?

“没教养,不会尊重人!以前太溺爱孩子了,现在必须严加管教!”

“孩子天生脾气不好,随他爸爸,只是发发脾气,不用管他。”

“孩子现在可能是青春期叛逆,过两年懂事了就好了。”

每一种想法都合理,都有足够的理由。可你有没有怀疑过,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比如:

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学习上是不是很有压力?或者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不去上学躲在家里?

孩子总是闷闷不乐,敏感纠结,会不会有点心理问题?

孩子的状态不太对,是不是有点抑郁的倾向了?

当我和父母讨论这些的时候,坐在对面的父母常常既震惊又茫然。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孩子心理上会出现问题。

抑郁?很多父母完全没有这个概念。

“一个小孩,怎么可能抑郁呢?”

“不可能!那不是得精神病了吗?”

“孩子是有一些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想过他会有心理问题,更没想到是抑郁!”

当然,判断孩子是否抑郁,除了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及情绪状态,还要依据一些科学的方法。举上面的例子,只是想说明,很多父母对抑郁的认识不够清晰、深刻,以致在初期无法给到孩子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导致问题加重。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如此形容抑郁症。抑郁的确像一只黑狗,如影随形,咬住人就不放。

当孩子被狗咬了,你会怎么办?

我相信所有父母都会本能地奋起打狗,保护孩子。然而这次,它不是一只普通的狗,而是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黑狗”。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战胜这只黑狗呢?

让我们先从认识它开始吧。

1 抑郁是什么

作为一名和抑郁打交道的心理咨询师,日常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是不是抑郁?他真的是心理有病吗?”

每当这时,父母都会用焦灼的眼神看着我,含含糊糊的问话掩饰着他们内心的惊恐。

而此刻,我最想知道的是:你是怎么看待抑郁的?在你的眼里,抑郁是什么?

“抑郁”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词根,意思是“向下压”,我们平时用来描述抑郁感受的词汇,或多或少都带有“向下”的意味。人们会说“垂头丧气”“意志消沉”“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或者“不高兴”“不满”“孤寂”,这些词语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抑郁的感受。

在咨询中,我发现父母对抑郁的认识有两种观点最普遍:一种观点认为抑郁是一种感受,一种情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抑郁是一种病,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这两种观点,一种把抑郁说得轻飘飘,“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快就会过去的”;另一种把抑郁说得很严重,“孩子得病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那么,抑郁到底是什么?

我建议你把“抑郁”看成一个形容词,而不是名词。抑郁是什么,要看它后面跟的名词是什么。通常,我们所指的“抑郁”有三种: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症。这三个词都跟抑郁相关,它们有共性,又不同,一个是情绪,一个是状态,还有一个是疾病。

抑郁情绪

抑郁状态

抑郁症

(1)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比较消沉、低落、委屈或混合了多种类似负面情绪的心理感受。

情绪就像天气,而抑郁情绪呢,就像阴沉的天气,乌云密布,让人压抑想哭。

天气每天每时都在变化,今天阴云密布,今天就很抑郁。明天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抑郁情绪也就消散了。

所以,抑郁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每个人都会有。

(2)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是一种生活状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出现抑郁状态,就不仅仅是情绪和感受的问题了,它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比如,每天都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回避社交,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负面想法,感觉活着很累,等等。

情绪是天气,状态是气候。气候跟天气不一样,它相对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一个孩子偶尔感觉到乌云压顶、心情糟糕,这是抑郁情绪。而如果他总是疲劳烦躁、提不起精神、心境低落,这就是抑郁状态了。

(3)抑郁症

已经到了“症”的程度,毫无疑问,此时的抑郁已经比较严重了。一旦抑郁到了抑郁症的程度,就不是心情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一种心理疾患,需要专业干预。

此时,抑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孩子可能会出现很多躯体反应,如头疼、肚子疼、免疫能力低等,同时,孩子还会有很多抑郁的认知和行为表现,比如回避社交、大发脾气、拒学、厌学等。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抑郁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概念,它不像硬币一样,这一面是抑郁,另一面不是抑郁。它是一个连续谱,更像一段延绵不绝的长线,可以从0到100,这中间有100个相连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不同的抑郁程度,可以是抑郁情绪,也可以是抑郁状态,还可能是抑郁症。

抑郁这只“黑狗”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在这条长线上游移,有时候偏左一点,有时候偏右一点。程度轻一点的时候,它是一只恼人的小黑狗。抑郁严重了,它就是一只巨大的猛兽。

本书中提及的“抑郁”就是这么一个连续谱的概念,它是连续的,变化的,既不是指抑郁情绪,也不是指抑郁症,而是一种有时候轻一点,有时候重一点的抑郁状态。

2 抑郁不是什么

抑郁是个连续谱,这让父母有点困惑:难过的时候是抑郁吗?孩子不喜欢学习,比较叛逆是抑郁吗?什么情况是抑郁,什么情况又不是抑郁呢?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什么不是抑郁。

(1)抑郁≠悲伤、难过

抑郁是个大筐,各种负面情绪都可以往里装。

当孩子抑郁时,除了难过,往往还会有其他情绪,如自责、焦虑、不安、挫败、羞耻、愤怒、委屈等。抑郁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它更像是一团乱七八糟的负面情绪纠缠在一起,理不出头绪,说不清道不明。

和一般的悲伤、难过不同,抑郁持续的时间往往很长,而且很难随着时间慢慢淡去。有时候抑郁可能会暂时有所好转,但之后又会再度出现,甚至会越来越严重。

悲伤的人可以明确地指出导致悲伤的具体事件,而抑郁很难确定具体原因。

有时候抑郁是突然发生的,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原因。即使可以确定一个引发抑郁的事件,但抑郁的感受和反应似乎与这个事件并不相符。还有时候,促发抑郁的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抑郁的感受仍然存在。

(2)抑郁≠青春期叛逆

一个妈妈跟我诉苦:

“一年多以前,我家的孩子和隔壁孩子都很叛逆,脾气都很大,听不得父母说话。隔壁是个女孩,比我家儿子还厉害些呢。我们两家都一样,都不懂什么是抑郁,也没有干预。现在那女孩挺好的,叛逆期过去了,我们家儿子却越来越差,不想去上学了。”

青春期是抑郁多发的一个时期,很多父母会错把孩子的抑郁当成正常的青春期叛逆。也许当初两个孩子有一些相似的表现。但时间一长就看出来了,他俩情况不一样。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探索整合的状态,加上大脑发育和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比平时更敏感,容易被激怒,没有耐心,常常有冒险失控的行为。两个孩子脾气都很大,这只是表象。抑郁和青春期叛逆本质不同。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强、最张扬、最蓬勃向上的时期,和深陷抑郁泥潭、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疲劳乏力是两回事。

(3)抑郁≠情绪感冒

一个妈妈轻松地告诉我:“抑郁根本就不是事儿,网上都说了,抑郁就是情绪感冒,不用管它,没啥事儿。”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抑郁是情绪感冒”,很多人会这么说。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感觉阴风阵阵,特别是从抑郁已经很严重的孩子的父母嘴里说出来时。

这个说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的确有很好的一面。把抑郁类比感冒,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抑郁很常见,没什么大不了,对消除病耻感有好处。

但它也有不好的一面,它把抑郁说得太轻描淡写了,让人很难重视它。实际上,抑郁比感冒可厉害多了。

就说一个最极端的死亡数据吧。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其中80%的人患有抑郁症。也就是说,每年可能有20万人因为抑郁自杀。

当抑郁只是抑郁情绪时,它确实和感冒一样常见。但如果已经发展到抑郁状态,甚至抑郁症时,此时的抑郁和感冒在感受、危害、持续时间、损伤等各个角度一点儿也没有可比性。就像一个孩子和一个成年人打擂台,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4)抑郁≠抑郁症

简而言之:抑郁是一种状态,抑郁症是一种对症状的明确诊断。抑郁症一定会抑郁,但抑郁不一定是抑郁症。

大多数人可能只听说过抑郁症,其实更准确一点,应该说“抑郁障碍”。抑郁障碍一直是精神医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所涵盖的范畴涉及广泛,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症、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心境障碍、未特定的心境障碍等。

很多疾病都可能会造成抑郁的状态,不一定是抑郁症,比如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在青少年里非常多见。双相情感障碍除了有抑郁的表现,还会有躁狂、轻躁狂的表现。很多人格障碍和慢性疾病也有抑郁的表现。

青少年阶段是孩子情绪变化非常快,容易产生情绪困扰的阶段。如果孩子有点抑郁,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发展性的问题,不要一下子给孩子扣上“抑郁症”的帽子。

3 抑郁在孩子中有多常见

一个爸爸说:“孩子状态是不好,情绪很差,睡眠紊乱,影响到学习,但是——还到不了抑郁的程度吧?”

类似的问题我碰到过很多次。“那……你觉得孩子得什么样才是抑郁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女生轻度抑郁的比例为18.9%,重度抑郁的比例为9%;男生轻度抑郁的比例为15.8%,重度抑郁的比例为5.8%。

我国青少年总人数

随着年级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

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1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

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

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抑郁的平均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小学阶段各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初一和初二显著高于小学阶段,显著低于初三与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但三个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这意味着在青少年人群中,每4~5个孩子就有1个孩子有抑郁问题。

很多父母对抑郁的认识含含糊糊,因为抑郁没有一个清晰的量化指标。它不像高血压,指标是高压大于140mmHg,低压大于90mmHg,这是一个全世界通行的标准。孩子抑郁到了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难量化。

我觉得上面的这些数字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如何帮孩子不成为那1/5?

抑郁这只黑狗,就趴在孩子身边。它离孩子的距离,近得超乎想象。

4 抑郁不仅伤心,更伤脑

消化不良,肠胃就会出问题。总咳嗽,气管和肺部就容易生病。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孩子长期抑郁,会导致什么地方出问题呢?

有一次我这样问一个孩子,他说:“浑身难受,浑身都有问题。”

这样说也对,抑郁会有很多身体症状,如胃疼、肚子疼、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肩背痛、皮炎、过敏等,的确是哪儿都不舒服。

然而,这还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特别想提醒父母们:抑郁最大的危害不是伤心,而是伤脑,长期抑郁会损伤大脑!

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一段时间心情很糟糕,就会感觉容易忘事,记忆力不好。如果连续两天睡眠紊乱,就感觉脑子转不过来,好像生锈了一样。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抑郁的孩子,长期饱受这样的痛苦会是什么样?

通过脑成像设备,心理学家直观地看到,健康人的大脑和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是不一样的。

长期抑郁会使大脑皮层活性降低,神经递质失调,影响大脑发育和正常功能。严重的抑郁会导致思维迟滞,神经递质紊乱,海马体损伤。

在咨询中,很多抑郁的孩子表达了这样的困扰:

“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专注地做事情。”

“记忆力下降,经常忘事,很多事情想不起来了。”

“身体和脑袋很累,神经衰弱,偏头痛,经常失眠。”

“思维好像变慢了,感觉大脑‘很木’,‘卡住了’或者‘生锈了’。”

这些都是抑郁对孩子大脑的影响。

网络上经常会有因抑郁症自杀的新闻,很多人不理解: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自杀?至于吗?有什么想不开啊?这些人怎么这么脆弱?

发出这样的感慨,说明大家不了解抑郁症。

让人轻生的,不是压力和困难,不是感情挫败太脆弱,也不是要求完美想不开,而是抑郁症!抑郁症会损伤人的大脑。

抑郁不仅是心情问题,还是生理问题。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抑郁对孩子大脑的危害需要被格外关注!

5 严重的抑郁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1)造成发展停滞

儿童和青少年重性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平均为7~10个月,有一小部分人会持续1~2年。如果不治疗,大概10%的人还会持续更久的时间,孩子可能会因此经常请假,脱离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迹。

一个孩子这样形容他的状态:“别人都是一辆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而我好像抛锚了,趴在路边。”

(2)导致成年后抑郁

国外有一项关于青少年抑郁和成年人抑郁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孩子成年以后,超过2/3的人至少出现过一次重性抑郁复发。更大比例的人或多或少受到抑郁的影响,生活满意度更低。有的人学业没完成,有的人朋友关系受损。

(3)引发其他问题

严重抑郁往往会引发一些其他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在一项针对67名重性抑郁青少年的研究中,近1/6的青少年达到“品行障碍”的标准,表现出严重的行为问题。这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破坏物品、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等。

(4)可能致残致死

抑郁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

我国每年有20万人因为抑郁自杀。这还不包括自杀未遂的人数。

6 抑郁=危机=危险+机会

孩子抑郁了,父母眉头深锁,一脸凝重,一说到抑郁就唉声叹气。抑郁是很痛苦也很危险,但父母不必过分悲观。

硬币都是有两面的,有正就有反,有向阳的一面,就有背阴的一面。当我们沉溺在阴面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事情还有另外一面。

在我的眼里,抑郁是一个危机,即“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藏“机会”。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克服危险,释放机会。

抑郁提供了哪些机会呢?

(1)抑郁是孩子求助的机会

情绪是信使,抑郁就是孩子的求助信号。你可以把抑郁的各种表现看成孩子在无声地呐喊,在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困难。

很多孩子抑郁发作以前都已经到了精神和心理能够承受的极限,长期处于极度紧张、压抑、扭曲的状态,内心非常煎熬,但却停不下来。这时候抑郁其实是强迫性停止,是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

我经常跟父母说,孩子抑郁不全是坏事,如果不抑郁,你还不知道他有这么大的困难,也不知道他已经这么难受了。

抑郁是孩子的求助,也是孩子的邀请,邀请父母走近他、帮助他。

(2)抑郁是孩子了解自己的机会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有一个伟大的贡献,他告诉人们,人类除了意识,还有潜意识。

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眼望去,目之所及的海面之上的部分相当于我们的意识,而海面之下的巨大冰体,相当于我们的潜意识。

决定冰山状态的,并不是海面之上的冰体,而是海面之下的庞然大物。

孩子进入青春期,自然而然地就会向内探索,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他们不仅要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要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

自古至今,苦难造就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当孩子抑郁难受的时候,恰恰是深度认识自己最好的时机。

我经常跟孩子们开玩笑:“老天爷特别有趣,开心的时候让你享受美好,抑郁的时候让你自我成长,两头都不耽误。”

(3)抑郁是体验人生不易的机会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人生的滋味全部在于体验。如果没有体验,别人说得唾沫横飞,我们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感觉。

听说过“蔚蓝色的大海无边无际”和真正看见大海是两回事。只有当我们站在海边,踩着沙滩,吹着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时,才能真正体会大海多么宽广多么蓝。

“失去”让人更珍惜“拥有”,“害怕”让人更渴望“安全”,所有体验都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敬畏生命。抑郁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有个孩子告诉我:“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无法理解精神上的折磨这么痛苦,心理健康太重要了。”

一个妈妈感叹:“孩子走出抑郁以后跟以前不一样了,说不清楚什么地方变了,但能明显感觉到他和以前不一样了。”

只有体验过,孩子才能真正明白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体验了、经历了、走过了,孩子才能真正成长和成熟起来。

(4)抑郁是孩子增强能力的机会

一个孩子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呢?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可是,孩子不仅是个学生,还是个人啊!除了学习,他还要和别人打交道,切切实实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除了具备必要的学习能力,孩子还需要具备一些无形的能力,如情绪管理、人际沟通、自我约束、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不像分数一样可以被量化,但它们非常重要。

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需要学习的。大部分孩子抑郁,不是学习上出了问题,而是这些能力太欠缺了。

“困难=挑战=成长”,孩子就是在不断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能力,成长起来的。

抑郁只是成长路上的一段小插曲。孩子遇到困难很正常,问题暴露出来比掩盖起来好。暴露出来,我们才能看见它、正视它、解决它。掩盖起来,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危机四伏。

两个人都有半杯水。一个人唉声叹气:“唉!杯子空了一半,水都快没有了!”另一个人哈哈一乐:“哇!还有半杯水,这么多!”

悲观的人只看见已经没有的,哀叹丧失。而乐观的人则能看见希望,看见收获。

抑郁也是一样。

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抑郁就是个大麻烦,是困难,是洪水猛兽,前路凶险,前途暗淡。

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点挫折和困难不全是坏事,这是长见识、长本事的好机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孩子和父母都可以从抑郁中受益,学到更多。

本章小结

●抑郁是个连续谱。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抑郁症不是一回事。

●抑郁在青少年中非常常见,每4~5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孩子处于抑郁状态。

●抑郁是个身心问题,不只心情不好,还会有很多躯体表现,严重的抑郁会损伤大脑。

●抑郁是孩子的求助信号,也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c1fW4Hz7N1X78eRwY5X1iQhr66FRTKg+aWrQl/3rl2+RN4g4cLUsJup6fB3KdQ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