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城与人

起舞的章鱼刺身

苏军

我坐动车去了昆明,又从昆明转车到了腾冲。

阿冬的家在一个小山村,叫银杏村,现在也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景点,村子里拥有万亩天然银杏林和三千多棵古银杏树。当然,这些消息都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我现在正准备包车过去。

包车花了两百块钱。车子在高高低低的山坡地上走了一个小时,七拐八拐,中间还钻了两回林子。

刚走进村子,就看见屋顶上飘出了淡淡的炊烟。我看见了一个小女孩在路边走,她到了我的面前,又盯着我看了几眼,问我是不是在找住宿的地方,说她家就是开客栈的。

我点了点头,然后她笑了笑转过身去,在前面领路。她边走边向我介绍银杏村,说以前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相传三国时期刘备还在此树上拴过马。她又笑了起来,我发现她很爱笑。她说我来得不是时候,应该九月底至十二月这段时间来。这段时间才是银杏最佳观赏期,叶子全部变成金黄色,很漂亮。

我跟小女孩解释说,我不是来旅游的,我是来这边找人的。

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一个头发蓬乱花白的老人提着花洒正在浇花,她驼着背,脸隐没在光里。她抬起头来,说,花花回来了。

小女孩说,奶奶,有位客人需要住宿。

老人问我,想住个什么房?

我说,单间就可以。

她说,单间一百五十元,出示一下身份证。

我点点头。

老人又问我,你是不是还没吃饭?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跟我们一起吃,不收钱。

小女孩也说,吃吧,和我们一起吃。

我想了想也行,刚好可以问问认不认识阿冬。

民宿有三层,我住在二楼。我对老人说了一声,便上楼了。放好行李,我下了楼。

老人和小女孩正端着菜往院子里的一张表面光滑的大理石圆桌走,加起来一共有六道菜。老人看见我,叫我吃饭。

老人问我,怎么这个时间来我们村?

我说,我来找人。

老人指着对面的椅子说,坐。她给了我一双崭新的筷子,说,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习惯。

我说,这些菜看上去就很对我的胃口。

我问,这么多菜,就我们三个人吃?小女孩说,就我和奶奶。最近是淡季,除了你也没有其他客人了。我说,你爸爸妈妈呢?小女孩慢吞吞地回应说,我爸去世了,我妈在城市里有了另外的家庭。她咬着嘴唇,似乎并没有太多可说的,我也就没有再问。

吃饭。老人说完,我扫了一眼桌上的菜,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老人突然问我,小伙子你来找谁?我说,他叫阿冬。小女孩想了想,准备说什么,又停住。老人看了看她,说,你爸的小名就叫阿冬。小女孩问,叔叔你认识我爸爸?我怎么也想不到,她就是阿冬的女儿。我点点头说,认识。

老人说,花花有先天疾病,阿冬这些年为了给女儿治病,到处去打工,什么赚钱他就干什么。后来治疗费用越来越高,他开始到处借钱。半年前,凌晨两点我接到电话,对方说他在赶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被卡车撞了,人当场没了。

一阵冷风狠狠扫过,一阵风,又一阵风。

我看了一眼小女孩,问老人,那她的病现在怎么样了?老人说,基本上稳定了。老人让我稍等一下,转身朝屋内走去,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本小小的咖啡色笔记本。她把笔记本交到我的手里,我看了看。笔记里的每一页,写得密密麻麻,字迹工整娟秀。她说,上面是出借人的名字和金额,我都记着呢。我会帮阿冬还的,慢慢帮他还。她看着我的眼睛说,希望你能给我一点时间。

那一刻,我陷入巨大的愧疚之中。

我想起了我跟阿冬都还很年轻的时候,在一座沿海城市打拼。他最爱一家海鲜大排档,服务员把章鱼刺身端上桌后,它们还在不停地蠕动着身躯,很顽强的样子。阿冬喝多了酒,他一边尖叫一边挥舞手臂,喊,来吧,我们一起。

我知道,阿冬从未想过向命运低头。

院子里下起了雨。第一滴雨点落在脸上的时候,老人和小女孩齐刷刷地仰望天空,然后又不约而同地做出同样的表情——她们笑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25 年 1 月上 8ezlfCIPT/GT5I9klA/2aq1ddLyVkSMdDfRbz+kXEGZVfdE14bkQUrmQGiTJKt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