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文学观察 //

关于老舍京味话剧创作意图的分析

◎付洪蕊

老舍是现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给后人留下了可供挖掘和研究的无尽文学宝藏,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舍从 1939 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截至 1966年共创作了 43 部戏剧,其中包括 27 部话剧。在这些话剧中,有 12 部作品以北京作为故事发生地、以北京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北京地方特色,这些经典的京味话剧充分展示了老舍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观念。

一、以京味为核心,展示生活气息

在创作中,老舍赋予话剧浓厚的老北京生活气息,并将其作为促进话剧创作本土化、地域化和民族化的重要尝试,取得了重要成就。老舍的京味话剧创作,为中国现实主义话剧树立了一个成熟的范式,推动了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特征的确立,为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进程添加了独特的地域风情。老舍在话剧创作中注重对西方戏剧的借鉴和创新,赋予了京味话剧更为现代的戏剧理念和时代意义。

从老舍话剧中的北京风物及生活场景描写来看,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思潮涌动,各种政治势力都在此地布局运作,社会呈现出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特征,具备了初步的现代文明的影子。老舍的话剧非常细腻地描绘了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世态炎凉,揭示了当时北京人的精神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对于北京城市的风情和居民的心灵,老舍进行了深入了解,实现了为北京人抒情的创作意图。

从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描写来看,当时北京普通百姓的社会文化心理总体是“逆来顺受”,虽然在辛亥革命后收获了初步的民主思想,但依然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并不具备现代城市居民的心理特征和思想观念,这一点在老舍话剧作品中有所体现。

二、以幽默为特征,增强生活趣味

老舍在话剧创作中非常注重营造幽默感和趣味性,这是以话剧来服务大众、愉悦大众的创作观念的体现。老舍是中国作家的杰出代表,我们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将其置于时代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从话剧作品出发研究老舍的幽默,勾勒出立体的作家形象。幽默是作家作品的一种格调,老舍幽默的文学表达,不仅使其作品在嬉笑怒骂中讽刺现实社会,也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性和阅读的趣味性。老舍的话剧创作在现代作家中具有独特风格,收获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被学术界深入研究。

老舍话剧作品幽默特征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历史原因、个人经历原因和性格原因。老舍所处的时代促使他以幽默的形式针砭时弊,表达出小人物的无力感,以文学为武器与黑暗现实做斗争。老舍曾经在英国伦敦留学,并在英国的大学任教。这对他日后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形成了以幽默为主,暗含自嘲的文学特征。老舍的性格在柔弱中隐含着刚强,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内在的坚韧。他乐于交友,朋友大多是文艺界知名人士。老舍外方内圆的性格,透露出独立性和百折不挠的韧性,这也是其性格的底色。“笑的哲人”的意义包括两个层次,“笑”体现出他本人的乐观心态和对现实社会的嘲讽,是其幽默性格的具体体现;“哲人”体现出老舍作品内在的哲理和作家本人的深邃思想,体现出其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和鲁迅一样,老舍看到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最根本上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树立起现代科学和民主的意识,民众仍然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所以老舍话剧创作的重要意图就是开启民智,让人民有充分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观念,能够投身于时代变革的大潮流。

老舍从现实出发,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描绘人物的丑态和内心的黑暗面,不用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修饰。老舍从中国语言文学的角度思考幽默这种文学特征,是第一个将其上升到文学风格的高度,并取得了丰富的创作成果的作家。从古至今,中国文学中的幽默往往带有滑稽感,虽然有讽喻作用,但从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老舍京味话剧中的幽默元素完美还原了老北京市民的文化基因和深层心理结构,从初期的刻意到后期的纯熟,幽默风格贯穿其整个创作过程,离开幽默的语言,老舍作品便很难体现出京味特征,也就无法彰显作家的独特风格。

三、以传统为支撑,创新整体结构

老舍京味话剧的创作意图,基本明确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总基调,较好地处理了传统戏曲和话剧创作之间的关系。古代传统戏曲的戏剧观念、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等都在老舍话剧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老舍又以此作为切入点,对结构、观念、语言等进行了改变,体现出了作家的个人特色。

中国古代戏曲非常强调社会影响力,也强调娱乐性,老舍将这种娱乐性继承下来,让话剧作品体现出对群众形象的描摹,然后再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让群众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至于觉得单调和枯燥。老舍对话剧的结构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对结构成分进行改造,让多个剧种组合成一个混合结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画入戏的传统,老舍在创作中也充分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对描写方法进行优化提升,在戏剧布景描写中,充分体现剧情所要表达的意思,尽量使对景物的描写具有画面感。

老舍在话剧代表作《茶馆》中,在结构上对传统戏曲元素进行了突出,更加重视人物,对于情节则进行淡化。这种创作方法是老舍的重要尝试,也构成了话剧《茶馆》的重要特征,与主题思想非常贴合。《茶馆》全剧出场的人物有七十多个,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社会阶级、性格爱好、从事职业都不尽相同,有小业主、民族资本家、清宫太监、吃洋教的绅士、流氓、打手、人贩子、艺人、厨师、大学生、女招待、逃兵、特务、宪兵队队长等,体现出了当时北京社会三教九流的融合。老舍很好地将这些人物在话剧中的作用进行设计和安排,将人物的外在与内在进行了统一。比如,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非常善于经营,处事圆滑,懂得利用圆滑的语言来让别人开心,左右逢源。一心想要实业救国的失败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动荡的大环境下,虽然非常勤劳、精明能干、立志高远,但还是存在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在《茶馆》人物关系的设计上,老舍有意识地呈现出非戏剧性的自然松散倾向,在整部话剧中,并不存在一个贯穿始终、将所有出场人物串联在一起的事件,剧中的每个人都是相对分散的,但老舍强调人物性格的内在冲突,体现出了群像式的创作特点。老舍在创作上基本保持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体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和文学家的匠心。在《茶馆》的场景设计中,老舍暗示茶馆就是旧时代民众的“自由世界”,并以此作为话剧的核心场景,展示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

四、以社会进步为方向,传播红色精神

老舍在话剧创作中既呈现出作家精神独立的一面,也体现出积极顺应社会现实需要的一面,这构成了老舍话剧创作意图的复杂性。抗日战争时期是老舍话剧创作的发轫期,老舍以自己最为擅长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为切入点,在话剧中体现了国家与个人的构建问题,虽然没有找到最终答案,但这也是个人创作服从社会现实的缩影。

老舍在美国的讲学和创作经历拓展了其眼界,在 1950 年回国以后,他亲眼见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与旧社会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全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个时期,老舍全身心地以自己的写作才华去讴歌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在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后,他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写了许多歌颂性的话剧作品,表达出作家面对社会进步的激动心情和创作热情。在“十七年”时期,老舍基本上停止了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作品的创作,在话剧创作中融入对新中国和新气象的讴歌,力求在话剧中体现出新中国美好、积极和光明的部分。这个时期,老舍的话剧创作意图产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创作转型,从以往的批判转为对新事物的歌颂。老舍在这个过程中对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受到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十七年”时期,老舍的话剧并没有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而是转变为对中国戏剧整体性的构建,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红色文艺道路。老舍在这一时期的话剧作品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重要思想的代表,体现出党的文艺思想对作家的影响和改造,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五、结语

老舍自幼就在北京成长,受到了北京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话剧是老舍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人民艺术家”的题中之意。本文对老舍话剧的创作意图进行研究,探究老舍的创作意图与话剧作品特点,这对于老舍作品整体研究具有补充意义。京味、幽默、继承发展传统文化、传播红色精神是老舍话剧创作的四个主要方面,从以上四个角度出发进行解析,可以发现老舍话剧作品中透露出的鲜明的作家风格。老舍的京味话剧雅俗共赏,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的瑰宝,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从中汲取更多养分,促进新时代的文学创作。

[ 作者简介 ] 付洪蕊,女,满族,吉林梅河口人,通化师范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hAkVvyMKiDrDmTQLLIo65Td/Bl3hHEhcV5Kl0jusYu9sWXWhWisdvDEfI3odBd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