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文学观察 //

论巴金《寒夜》中人物身上的漂泊感

◎王建华

著名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深入探讨了抗日战争动荡年代个人经历国乱家亡后深刻的漂泊感和错位感,小说以社会动荡和道德失衡为背景,探讨了面对传统价值观和现代愿望矛盾时人物的内心冲突。汪文宣和曾树生等主要人物体现了中国青年在个人欲望和社会压力之间的挣扎,突出了时代、个人、爱情、自由、家庭和理想幻灭等主题。巴金的作品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时世交替和意识形态裂痕,以批判性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变革和时代命运在不确定时期的复杂性。

巴金的《寒夜》发表于 1947 年,是一部以动荡的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为背景的凄美小说。作为继《憩园》《第四病室》之后备受赞誉的“人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部小说深入描写了知识青年在社会动荡中深刻无力的挣扎和无奈的情感波动。故事围绕曾树生和汪文宣的爱情婚姻悲剧展开,探讨了爱情婚姻、个人追求、现代传统和时代动荡等主题。巴金冷静地叙写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个人人性冲突和家国命运关系,对个人的生存的境况进行了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反思。《寒夜》以其情感深度和历史现实意义而闻名,它是巴金创作后期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展现了时代政治和社会变革的个人代价与生存境遇。

一、巴金《寒夜》中人物的指向

巴金的《寒夜》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为背景,错综复杂地展现了中心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斗争:汪文宣、曾树生和汪文宣的母亲一家三口在战争时代不可把握的个人命运和悲剧。汪文宣是一位年轻的知识分子,他的恋人曾树生有着进步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他们的愿望与动荡社会的残酷现实发生了冲突。汪文宣的母亲是传统价值观的象征,她对儿媳妇施加压力,要求她遵守传统社会规范,这激化了家庭冲突,使得家里的情况更加复杂。这三个人物的关系生动地展现了个人梦想、家庭期望和社会约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描绘了知识分子、时代女性在当时社会中面对的困境。巴金通过描写这个小家庭的破碎完成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批判和控诉,突出了陷入历史动荡浪潮中的普通人的挣扎与无奈。

二、《寒夜》中人物身上的漂泊感

(一)汪文宣的内心挣扎

在《寒夜》中,汪文宣这个人物生动地体现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漂泊感和内心挣扎。他的内心冲突可以剖析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愿望之间的斗争,二是个人欲望与社会压力之间的矛盾。汪文宣代表了夹在新旧之间的一代人。一方面,他受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强调家庭责任、社会等级以及遵守既定规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汪文宣对爱情、自由和个人成就感怀有现代愿望。这种对立在汪文宣内心造成了深刻的挣扎,他渴望自由追求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在与曾树生相爱的背景下,但又感受到传统期望的重压。这种紧张关系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广泛的社会变革,新旧冲突是个人冲突的共同根源。汪文宣内心斗争的第二个方面是他自身的欲望与整个社会施加的外部压力之间的冲突。战时中国混乱的社会政治格局为他的生活增添了另一层复杂性。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汪文宣敏锐地意识到社会问题和变革的必要性,但他同时也在努力追求平静而充实的个人生活。这种挣扎象征着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更广泛的生存困境,他们在追求个人幸福与在民族危机时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义务之间徘徊。《寒夜》中的汪文宣是特殊历史时期个人内心挣扎的生动写照。他的个人经历反映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个人欲望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等更广泛的主题。通过汪文宣的经历,巴金不仅讲述了一个个人奋斗失败的故事,而且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在大动荡和大变革时期的思想和社会面貌。

(二)曾树生的理想追求

曾树生这个人物通过她在充满冲突和转型的家庭和社会中对理想的追求概括了其漂泊感。曾树生作为一个进步的时代女青年,代表了新生一代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在一个传统包办婚姻盛行的社会,她与汪文宣的爱情象征着对传统的彻底背离。曾树生对爱情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浪漫的追求,更广泛地象征着她对自主和自觉的渴望。她的这一性格特征凸显了那个时代蓬勃发展的女性主义理想,反映了许多年轻女性试图挣脱家庭社会束缚的愿望。她与汪文宣的关系正是这种争取个人自由的斗争的象征,因为这种关系直接对抗了社会和家庭强加给她的传统期望。

(三)汪母的传统束缚

汪母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身心束缚,深深扎根于当时的中国文化之中。汪母这一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传统女性所经历的从身到心的漂泊感。汪文宣的母亲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代表人物,她的个人生活和对儿子的期望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孝道、社会等级和遵守既定的社会规范,强调女性要遵从三从四德。在她看来,维护家庭荣誉和社会尊重是最重要的,而这往往以牺牲个人欲望和幸福为代价。她为照顾儿子一家从昆明来到重庆,给儿子一家当“老妈子”,没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她坚持传统婚姻观念,不认同汪文宣与曾树生的同居关系,并以此要求儿媳妇。这些都源于她所接受的传统观念的教育和影响。她对旧习俗的严格遵守严重阻碍了儿子对个人幸福和现代理想的追求。她的性格凸显了个人在从传统的集体社会向更加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转型时所面临的挑战。她对传统毫不动摇的坚守也造成了一种个人的漂泊感,儿子的离世、儿媳妇曾树生的离家、她最后无奈选择回到老家,这都彰显着她要努力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接受改变,时代也好,个人也罢,在不断变迁的时世中,唯有改变和接受,才能寻得一种平衡。

(四)社会动荡的大背景

《寒夜》中的抗战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背景,更是塑造人物生活和命运的关键因素。战争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感深刻地影响着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战乱导致的物质生活的匮乏和失业的经济压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态度。汪文宣、曾树生等人物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深感战争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被打乱了,他们的救国理想无法实现,个人愿望也被压抑了。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给人一种明显的漂泊感,因为个人无法在混乱中安定下来或找到归属感。战争成了人物所面临的更广泛的生存不确定性的隐喻,象征着这一动荡时期生活的不可预知性和残酷性,加剧了人物的漂泊感。传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价值观受到围攻,这不仅是由于外部的战争压力,也是由于社会内部的腐败和道德标准的重估。这种对现代对社会规范的侵蚀让像汪文宣母亲这样坚守传统价值观的人感到疏离和迷失。以汪文宣和曾树生为代表的年青一代也在努力应对他们所处时代的道德模糊和价值重估。剧中人物在社会腐败、情感背叛和理想背弃等问题上的挣扎,反映了社会的衰败和时代的问题。这种混乱的无力改变的社会大环境造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错位感和漂泊感,因为个人发现在一个传统参照点已被湮没,而新的参照点尚未建立的世界里,个人命运越来越难以把握。因此,巴金《寒夜》中的社会动荡背景是理解人物漂泊感不可或缺的因素。抗日战争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和道德问题使得人人都在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巴金通过对一个小家庭不幸遭遇的描写,探讨了一个以深刻变革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时代的本质,反映了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个人所面临的生存挑战。

(五)现实与理想冲突

《寒夜》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社会政治大动荡的时代,进步、正义、自由的理想与他们每天面对的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以抗日战争和随后的社会混乱为标志的时代,崇高的理想往往与生活的残酷和艰辛相冲突。对于像汪文宣和曾树生这样的知识分子来说,当他们面对自己的理想主义愿景与周围腐败、饱受战争蹂躏的现实之间的差距时,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幻灭感。这种幻灭感不仅仅是个人危机,还反映了当时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更广泛的生存斗争。他们发现自己对美好社会的梦想不断被残酷无情的现实所挫败,从而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和漂泊感。从更个人的层面来看,《寒夜》中的人物经历了个人愿望与现实环境强加给他们的愿望之间的持续拉锯战。汪文宣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断受到传统家庭期望和战乱社会的阻碍。曾树生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进步观点受到了保守规范的社会的限制。这种紧张关系凸显了人物的内心挣扎、试图协调个人梦想与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失望。这种冲突常常导致人物产生无根感和漂泊感,因为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渴望与被迫接受之间的困境。

三、结语

总之,巴金的《寒夜》巧妙地捕捉到了在战争、社会动荡的激流中漂泊的一代人的本质,以及个人所珍视的理想与严峻现实之间的痛苦对立。通过对个人生活情感的生动描写,巴金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个人理想奋斗和家庭幻灭的故事,还对当时人们的普遍状况进行了深刻反思,更深刻地揭示出个人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对意义和探寻的永恒追求。

[作者简介] 王建华,女,汉族,山西朔州人,供职于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5WWwH1+aIsmbZutQZyEnmiu00qS/IxNYuyoKi9KvHUsZyoHkma+46oNJAStRjV9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