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文学观察 //

替罪羊原型视野下的《雷雨》研究

◎孙海玥

一、原型批评和替罪羊原型

(一)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成熟于 20 世纪,加拿大文学家弗莱于 1957 年在《批评的解剖》中将荣格提出的心理学集体无意识上的原型(Archetype)移位到了文学领域,详细解释了文学原型概念。他将原型定义为“典型的或重复的意象”,作为独立的交际单位,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置换的意义单位。原型批评不注重对孤立文本的探究,而是以“作品和其他作品,以及艺术作品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联系”为着重点,在神话意义上对原型追根溯源。

(二)替罪羊原型

“替罪羊”一词最早出自《旧约·利未记》:每年的七月十日是古代的犹太人的赎罪日,在这天,大祭司会举行赎罪祭,选择一只公羊将其逐入沙漠,表示全民族的罪过已由该羊承担,这就是替罪羊。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中描述了大量替罪羊的故事,如古罗马人为了纪念播种和收获之神萨图恩,在农神节的节前三十天会让人来扮演萨图恩,扮演萨图恩的人需穿上黄服,拥有充分的自由,可以肆意放纵情欲。但一等农神节来到,他就得在祭坛上刎颈自杀。王国或部族中,当自然运行或社会生活发生反常并危及人的生命时,往往会将国王或部落首领作为替罪羊杀死或放逐,以此祭祀神灵以平息灾祸。但随着王权逐渐加强,国王可以利用权力逃避惩罚。国王会挑选某位王子作为国王的替身代国王受罚而死,进而发展成王子也可以挑选某些奴隶替死。

替罪羊赎罪仪式起源于古代许多部落、民族躲避灾难的习俗。由于原始社会和思想发展水平较低,古代人们认为就像把自己背上的行李转移到别人背上一样,也可以把自己的罪孽、痛苦和悲伤转嫁给别人。古人为了减轻自身的灾难而发展出这种独特的赎罪方法,替罪羊仪式反映了古人对任何无法解释或控制的神秘力量的独特反应。这在他们的认识里,统治着他们的是一位比任何其他神都更可怕的命运女神,替罪羊仪式的本质反映了古人对命运女神的恐惧、无奈和反抗,这种复杂的心理意识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一种文学原型,是文学描写的重要内容和故事的起源。

二、《雷雨》中的替罪羊原型

《雷雨》的深层原型正是替罪羊的赎罪仪式结构。《雷雨》中罪有应得之人是周朴园,但他却逃脱了惩罚,侍萍、蘩漪、周萍、周冲、四凤等人则作为他的替罪羊受到了罪孽的惩罚,在深层结构里,他们的身份都是周朴园的替罪羊。

(一)被献祭两次的替罪羊——侍萍

侍萍是周朴园和其家族罪孽的牺牲品。周朴园在三十年前抛弃了侍萍却没有受到惩罚,是侍萍做了周朴园的替罪羊,她只能在绝望之下于寒冬腊月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投水自尽。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侍萍在投水自尽前只是贫贱的下人,恰巧是她的死亡使她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了周朴园者正式娶过的、很规矩的梅家小姐,变成了周朴园在训诫续弦和儿子时的完美的贤良发妻形象。

侍萍在被献祭后被当作神圣的主子接受着别人的奉献。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情节与上文古罗马人替罪羊仪式的一个相通之处:替罪羊们都是被人为造就的“假王”。为了能骗过神灵,替罪羊在表面上虽具有崇高的国王身份,但实质上,是他们要替罪的人短暂地赋予了他们这个虚假的王冠,侍萍只是一个“假王”。侍萍的照片被摆放在周公馆客厅中央,被周朴园有意或无意地设计成了驯服其他替罪羊替他牺牲的榜样。当侍萍重回周公馆时,这个虚假的王冠即刻就被周朴园摘下了,侍萍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被还原,她身上所有神圣的包装都被褪去了,只有死了的侍萍可以受尽周朴园的无限追思和悼念,死而复生的侍萍得到的只有周朴园冷酷无情的一句:“你是来做什么的?”

侍萍终究还是无法逃脱替罪羊的命运,她在三十年后又被献祭了一次。侍萍远远逃离了周家,本以为此生都不会再见到周家人,可即使她从南方一路逃至北方,最后仍是在替罪羊命运的把戏下重回周公馆,这是侍萍作为替罪羊的归宿和结局,在亲眼见到自己的儿女相爱,得知自己女儿殒命后,侍萍彻底精神崩溃,被终身禁闭在改为教会医院的周公馆,完成她替罪羊被二次献祭的结局。

(二)被囚禁的替罪羊——蘩漪

蘩漪在她的青春年少之际被锁进了周公馆,以一种近似于活祭的方式被当作牺牲品囚禁于周公馆这个祭坛里,这一锁便是十八年。周朴园是周公馆的大家长,虽然在外留过洋,接受过国外新潮思想的教育,但他的思想观念仍旧蕴含着浓厚的封建阶级色彩。蘩漪在周家的地位和话语权被周朴园逐渐削去。蘩漪就这样从一个曾经活泼自由满是梦想的灵动少女,逐渐变得偏执和怪异。在这种情况下,蘩漪错误地将周萍当作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唯一寄托,她那盲目狂热、不顾一切的爱情,又让她渐渐疏远了自己的儿子,让她无法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

蘩漪从一个不幸的妻子,变成了疯狂的情人,最后又变成不完整的母亲。只要在周公馆,她就是一只献祭的羔羊。她也拼尽一切地反抗过,但这也只是将她推向了更深的悲剧深渊。直到最后,蘩漪仍然摆脱不了作为替罪羊被献祭的命运,被永远囚禁在周公馆这个祭坛里。

(三)替父受罚的替罪羊——周萍

周萍是周朴园的儿子,在《雷雨》这个王国中,他作为国王的儿子——王子被献祭,也被当作替罪羊推上了祭坛。正如上文所说,国王可以挑选某位王子作为国王的替罪羊,代国王受罚而死,这位王子即周萍。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中那些替父受罪的王子要像真的国王一样登基加冕,并享有国王的一切,包括其嫔妃妻妾,这在《雷雨》中被置换成周萍与后母和女仆私通,这正是扮演“假王”所必需的行为之一。

《雷雨》中有很多情节都无意识地对应了替罪羊古老赎罪仪式的这个环节。两年前周萍从南方老家来到北方周公馆,对应的是替罪羊被选出;周朴园离开周公馆对应了国王隐退;周萍成为名义上的周公馆的主人对应了替罪羊成为“假王”;周萍短暂性地享有周公馆对应了“假王”扮演真王;在周朴园回来后,悲剧如同连环锁套般一个接一个发生,周萍最后的吞枪自尽对应了“假王”献祭。在周公馆里的这个替罪羊仪式里,周萍扮演的便是一个替罪羊王子的角色。

(四)内心清白的替罪羊——四凤和周冲

四凤和周冲皆是内心纯洁无辜的人,他们对在周公馆暗处蠢蠢而动的罪恶并不负有任何责任,但他们两人却作为牺牲品被献上祭坛,在那个命运的雷雨天一同迎来死亡的悲惨结局。

四凤和周冲的死亡令人扼腕叹息,如此可爱的两个生命就这么痛楚地消逝了,四凤和周冲作为替罪羊被降下的雷电夺走生命这种结局令人无限的悲伤和哀叹,但在《雷雨》的深层结构里,四凤和周冲之死是必定且必须的。四凤和周冲之死不是由他们是否有罪决定,而由他们的身份及与生俱来的原罪先定。他们替罪羊的命运是早早就被父辈的罪孽所定下的,四凤和周冲都想要逃出周公馆,四凤是为了追寻爱情,周冲是渴望能与四凤一起奔向梦想中的真世界,但现实中他们却无法离开周公馆,越是想逃,就越是被惩罚束缚,他们美丽的梦被现实击得粉碎,生命永远停在了那个不祥的雷雨夜。

(五)无法逃脱罪孽的国王——周朴园

在《雷雨》中最该受到惩罚的应是周朴园,他明明罪有应得,可结果却是别人替他牺牲。侍萍、蘩漪、周萍、周冲、四凤都作为周朴园的替罪羊被奉上祭坛,受到了极致的惩罚。但周朴园真的逃脱惩罚了吗?其实他受到了更为严厉的惩罚。

对侍萍的愧疚是周朴园长久以来的沉重精神负担。周朴园保存旧家具、保持夏天关窗户的习惯、每年四月十八日纪念侍萍的生日都是某种祭奠的仪式,他祭奠的是侍萍,也是自己逝去的美好青春。三十年如一日的祭奠,周朴园在这个纪念堂里获得的有怀念和精神平衡,但也有自我折磨和惩罚,他对侍萍说:“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 不少学者都认为这只是周朴园自欺欺人的虚伪表现之一,这里或许有虚伪,但我们很难彻底否认周朴园这里确实有自谴愧疚的心理。为了现实利益,周朴园抛弃了侍萍,但他们曾经的相爱是毋庸置疑的,周朴园不论到哪去都坚持把旧家具带上,若只是半吊子的缅怀绝不可能持续了三十年,对侍萍的怀念已经深深刻在他的骨髓里。

对周朴园的惩罚不仅于此,他自信自己的家庭秩序最完美,儿子有教养有道德,但他的妻儿却在暗地里私通,他的亲生儿子鲁大海却指着鼻子斥骂他,最后两个儿子死亡,另一个儿子对他恨之入骨,蘩漪疯狂了,侍萍痴呆了,周朴园引以为傲的家庭秩序天崩地裂,他最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雷雨》中的周朴园在深层结构里也是一只替罪羊,他是一只人类情欲和家族原罪的替罪羊。

三、结语

侍萍、蘩漪、周萍、周冲、四凤等人作为周朴园的替罪羊被献上了祭坛,受到了极致的惩罚,但周朴园也没能真正从这种罪孽中逃脱出去,这种替罪羊的赎罪仪式构成了《雷雨》的深层原型。正是替罪羊这种古老的赎罪一直沉淀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深藏于心灵深处的代代流传下来的祖先的记忆在某个特定的时候被激活 ,这也正是为什么《雷雨》能如此震撼人心的深层原因。

[作者简介] 孙海玥,女,汉族,浙江湖州人,澳门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 iFLTOW2MGSRH/tUFnc02yEXPY5IeZxdWH4vEBn9xk2msr6jA+5GuFO2Z831GBs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