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文学观察 //

随波去留,诗凌沧州
——浅析李白《江上吟》

◎黄小笛

《江上吟》一诗,乃于江夏所作。此诗体制工整,层次分明,王琦在《李太白全集》中指出“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萧士赟谓之“达者之词” 。本诗并非李白构造自身形象的干谒诗文,而是李白醉后内心真实情绪的表达,对李白的精神气概、个人追求有不同维度的展现,自然圆融,荡气回肠,乃李白古体诗之名作。初看此诗,全诗洋溢着诗人怡然自得、豪爽惬意的心情,然而,倘若结合李白的生平,则亦能看出热闹的表面下诗人的痛苦,和基于痛苦的自我放纵。

一、《江上吟》赏析

木兰之枻沙棠舟,

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四句诗。第一部分以自然之景、夸张之辞描绘江上豪饮的画面,觥筹交错,美人相伴,从中见场面之繁奢,气势之豪迈,陆时雍评“一起四语,写作特佳” 。第二部分借古抒怀,展示李白对求仙、求仕、隐居、文学等道路的态度,指出文学上的成就可留千古,仕途上的成就却常常化为云烟。这部分对偶工整,善于用典,“仙人”两句被学者评为“是律,体却非律,妙”。第三部分则直抒胸臆,诗人又一次表示了对功名富贵的不屑,酣畅淋漓地夸赞自己的文学才华。

二、《江上吟》和饮酒作乐

据《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及《李白年谱》记载,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前后。759 年,李白在流放的过程中遇赦,又一次激发了他实现政治理想的热情,他来到江陵,继而回到江夏,年迈之际继续寻求机遇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屡屡失败。豪华的饮酒场面,成为诗人情绪的出口。饮酒为李白表露真实情感的由头,王琦评道:“太白诗意盖出于此。”《李白年谱》记载,李白 759 年遇赦后“多次求人荐引,又多次失败,回首往事,既多悲愤;瞻念前途,又感渺茫,遂以痛饮狂歌发泄胸中郁闷”。虽然得到赦免,但李白早已年迈多病,病中抱憾,愤懑不平,再次进入长安的目标无法完成,诗人把自己放逐在美好的享受中,终把一腔热血倾注于文学上的永恒。在《唐诗解》中,唐汝询认为“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

《江上吟》第一部分勾勒出在江上寻欢作乐的场景,其中“木兰之枻沙棠舟”用典,屈原在《九歌》中有“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的诗句,此处写出场面之豪奢,王琦评道:“极言舟楫之华贵。”这时刚刚遇赦的李白虽然政治上失意,但有条件享受高端宴会并不稀奇。李白被贬谪之后仍受到不少朋友的招待,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提到流放夜郎之后依然受到韦太守的盛情款待,“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江夏赠韦南陵冰》中也有“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的诗句。李白在困难之时得到朋友的帮助和款待,这也展示了李白的人格魅力。虽然盛宴奢侈,但《江上吟》中,李白却意不在豪华宴会,欢闹的场景无法掩盖他壮志难酬的痛苦,和对自己的未来的失落。此时的李白,不清楚何时、用哪种途径才能够实现报效国家的目的。他写道:“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诗人坐在飘摇的船上,不知前路在何方。对五十九岁的李白而言,身边有美酒和歌妓相伴,实际上是对苦痛的一种麻痹。这时,我们再看诗中这热闹繁盛的场面,不禁感受到诗人身处其中的迷乱和痛苦,也能够理解诗人内心的落寞,以及用美酒和好友的陪伴来忘掉苦痛的心境。表面上的欢声笑语,驱不走诗人心中未完成政治理想的失落,正因如此,他在接下来几句诗中从古人身上审视自己的志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豪迈地表示诗文能够留世,诗文不朽,而政治成就和名利富贵在多年之后不过是一场空。李白的一生中,有多个理想同时驱动着他,他苦于政治上没有好的机会,索性把目光转向文学目标,“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诗文上他成功地找回了自己的信心,又变回了豪放洒脱的李白。

三、《江上吟》和寻仙思想

寻仙访道占据李白一生的重要部分。天宝年间,怀着失意的心情离开长安的李白正式接受了道箓。李白对仙道的追求不止于此,李白为了修道、寻仙,不惜时间精力,不惜自己的健康状况,是一种迷信的状态。他第二次离开长安之后的诗文中,有《游泰山其四》中“裂素写道经”,《留别广陵诸公》中“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等炼丹、写道经的记载。李白这么一位热衷于寻仙的诗人,在《江上吟》中,却有对仙人的否定。且看“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黄鹤楼,《南齐书》中记载此地曾作为仙人子安游息之处,也有古籍记载费祎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诗中此处指仙人要等到黄鹤来到以高举,仙人尚不能轻易获得仕途成功,而“海客随白鸥”则化用了《列子·黄帝篇》中的故事,原文写道:“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百者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者也。” 意为有个人住海边并且喜欢鸥鸟,每天早上在海上跟身边成群的鸥鸟玩乐,但他父亲要他抓回来给他玩。抱着这个想法,他第二天到海边,天空中再也没有鸥鸟飞近。这里使用典故,体现出淡泊隐逸,全然不带猜忌和心机,能够时时享乐,正如王琦所言“笃志求仙,未必即能冲举,而忘机狎物,自可纵适一时”,反映出李白对潇洒自如、回归自然的生活的向往。除了此处,李白对仙人的否定也体现在后面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中,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评价:“五岳不再是使他稽首再拜的神人之居了。诗歌做成了,我放歌高吟,能使你海上的三神山俯首在我脚下!” 郭沫若指出,“那是酒与诗的联合战线,打败了神仙丹液和功名富贵的凯歌”。

这数句确实能够看出李白对求仙历程的否定,但笔者并不认为此诗体现出李白年迈之际放弃对于仙道的追求。在他同期所作《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中有“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几句,展示了李白在晚年依然坚持寻仙访道,并且有一定的投入和热情。而作于 760 年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也体现了李白对寻仙访道的热情,在年迈之际并不见少。那为何《江上吟》中展现出李白对仙人的否定呢?要理解这几句诗,依然要结合李白这段时期颠沛流离、壮志未酬的际遇。事实上,李白在《江上吟》中并非否定求仙访道,对仙人的否定,体现出的是李白酒后痛苦的流露。正因为经历了政治上的挫败,长安失意,从军永王,年迈流放,他深感获取功名之困难、仕途之艰辛,才会在一日酒醉之后,产生了否定自己过往的宏志、把文学成就作为流传于世的根据的想法。这首诗中,李白并非单单否定了求仙这件事,他否定了自己以往众多的追求,郭沫若评价此诗时提到,“他在嘲笑仙人,轻视海岳,浮云富贵,看重诗歌”。正如诗中所言,“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醉意中的李白,毫不掩饰地蔑视功名富贵,突显出傲岸不羁、卓尔不群的神态,和看透世事、追求永恒的气概。表面上的狂放洒脱,反映了志向未达、年事已高的愤懑悲哀。但诗人的气度并非停留于此,这种悲哀对李白来说并不长久,李白狂放豪迈的特性,让他酒醒之后能够重振信心,继续展开对于寻仙、求取功名的追求。比如,他的《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一诗,郭沫若评价“等他的酒一醒,他又成为一个极其庸俗的人……他又在梦想着飞往海上的三神山了”。李白晚年继续求仙,继续寻找机会获得功名,都体现了他没有舍弃其志向,文学的志向是他生命里的重要部分,但绝非全部,李白对仙道的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愿景,都是他这一生中不愿放弃的目标。

四、结语

《江上吟》一诗,可被视为李白狂放不羁、自我夸赞的经典之作,但倘若结合李白的际遇,则可发现诗人藏于欢乐场面背后的悲伤,这种悲伤来自于志向无法满足,但李白之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放荡傲然的李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不会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走入人生的困境,他的人生同时有着多种选择,他仕途的失意,不仅不会摧毁他,还使他在酒后爆发文学上的充分自信。他相信凭借他的文学才华依然能够流传千古。虽然李白不以诗歌为主要追求,但必须承认,李白的诗歌志向在他得不到政治上赏识的岁月里鼓舞着他,支持着他能够继续傲然独立、狂放潇洒地享受生命。他在诗中多次用屈原的典故,除了体现出文学成就在历史上的不朽之外,也进一步展现了自己不慕权贵,傲然自立的气质。这种虽于人生低谷,为政治上不得志而痛苦,但依旧能够保持乐观、纵情享乐的心态,也成了李白身上的闪光点。

[作者简介] 黄小笛,女,汉族,安徽人,香港教育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 OyZ7QmkEHb6ImqUhsMb4WZM/wTFG/+DMiK8nyLcpukOz2VSzIevW/R7+Kit5d1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