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文学观察 //

野性·象征·艺术
——追寻列维 - 斯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王灵军

一、野性思维与科学思维

部分世人想当然地认为“原始人”是未开化之人种,智力较低、思维简单,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也持此观点,例如文化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泰勒于 1856 年周游墨西哥,于 1871 年发表《原始文化》一书,他认为原始人思维低级,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法国人类学家列维 - 布留尔在多部作品(如《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原始思维》《原始人的神秘体验与象征》)中指出,原始思维是一种前逻辑的神秘思维,无法区分主体与客体、现实与想象的差别;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于 1914 年至 1918 年间深入大洋洲的原始部落,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民族志材料,于 1922 年出版《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他虽然摆脱了种族主义和进化论的观点,但是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功利主义的,受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支配。

然而,列维 - 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一书中指出,这不过是自以为文明开化之人容易犯的错误。此书一开篇,列维 - 斯特劳斯就指出原始思维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具有抽象能力,他列举北美洲西北部的契努克印第安语会用“这个人的恶性杀死了那个孩子的贫穷”来表达“这个恶人杀死了那个穷孩子”的意思。他还发现原始人对周围生物环境高度熟悉、热切关心,甚至掌握了详细精确的知识,比如,菲律宾群岛的哈努诺人将当地的鸟类分为 75 种,将昆虫分为 108 类,植物名词超过 2000 种,等等。另外,他还指出原始人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是抽象的,而且常常是非功利的,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并不是单纯出于满足利益的实用主义目的,而是出于兴趣、生活态度、求知欲和审美能力。即便我们认为原始人关注的现象与近代科学关涉的领域几乎不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列维 - 斯特劳斯发现前者具有与后者相似的智力和观察方法,二者都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秩序,减少混乱感。种种迹象表明,原始人同现代人一样,自然环境不仅是满足其生存需要的手段,更是引发思考的对象。列维 - 斯特劳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功用主义,认为“每一种文明都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拥有的文化的优越性”,然而这一倾向总是存在的。当我们错误地以为未开化的人只是受机体需要或经济需要支配时,我们却未曾想到他们也可以向我们提出同样的指责,而且在他们看来,他们自己的求知欲似乎比我们的求知欲更为均衡。

在研究印第安部落的神话时,列维 - 斯特劳斯发现了丰富而多样化的素材,同一客体常常被印第安人赋予不同的意义,因此,意义可能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无法穷尽的,必须从系统和结构来进行把握。根据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形象和意义分别对应着能指和所指,列维- 斯特劳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结构主义思想,但一反索绪尔重所指轻能指的观点,他腾空了所指,认为能指至上,因为通过研究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图腾信仰、占卜巫术、神话传说和审美艺术,他发现意义是多变的,而形式是稳定的,象征性符号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列维 - 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观点认为原始人的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时间之流中,是因为它在“历时性和同时性、事件和结构、美学性和逻辑性的对极中保持着合理的距离”。因此,如若只根据其中一个方面进行阐释,那就必然无法真正理解。列维 - 斯特劳斯由此推导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即野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野性的思维,并不是野蛮人的思维,而是一种未驯化的思维,一种象征性的思维,区别于经过严密逻辑训练的科学性思维。另外,“野性的思维”并非为原始人所独有,它同样存在于现代人的头脑中,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头脑的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尤其体现在文学和艺术创作、科学幻想等方面。“两种方式都起作用,但当然不是所谓人类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作用,而是对自然进行科学探究的两种策略平面的作用:其中一个大致对应着知觉和想象的平面,另一个则是离开知觉和想象的平面。”换言之,野性的思维偏重美学性、感性和直观,而科学的思维倾向逻辑性、理性和抽象。

二、主观性与客观性

列维 - 斯特劳斯的思想与其所受家庭教育和兴趣爱好密不可分,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既热爱绘画、音乐、文学和哲学,也对生物、地理和科学充满热情,因此,他对当时重理轻文的观点并不认同。在《忧郁的热带》中,他热情赞扬艺术所包含的野性思维,并批判科学思维由于过分工具化而偏离了事物的本质,他甚至认为画家、诗人或音乐家的作品,正如野蛮人的神话与象征一样,应该被看成是“人类真正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知识,如果不是一种更高级的知识的话”,而他把科学比作一个尖锐的刀尖,“因为不停地在事实这块磨刀石上面研磨而更具切刻力,不过也以丧失事物的本质为代价。科学思想之所以如此有效力,原因在于深深切刺进去的力量,切刺得够深刻,使整个知识工具能随之往前”。列维- 斯特劳斯进一步指出:“理论知识与情感并非互不相容,知识既可以是客观的,同时也可以是主观的。”

那么,知识可以是主观的吗?列维 - 斯特劳斯的这种观点颇具争议,自笛卡尔提出感官是虚幻不可信任的,并认为只能信赖理性,提出“我思故我在”,这种理性主义观点在欧洲哲学传统中极为盛行,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仿佛表面现象和深层真理,科学知识教我们摒弃感性和主观判断,正如人们一贯被教导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现代科学也在质疑自身的绝对客观性,呈现出一种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科学大厦原本建立在物理世界的明确区分的基础之上,世界是欧几里得几何描述的均质的空间。然而,非欧几何认为空间本身是弯曲的,位移会改变物体,空间会对物体施加作用,世界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密不可分。爱因斯坦早在 1915 年就提出广义相对论,颠覆了人类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客体对象不再是绝对客观的,并非独立于观察者之外,主观与客观难解难分。梅洛 - 庞蒂认为“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正如列维 - 斯特劳斯所说,“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他认为野性思维与科学思维,并没有高低差距,与所谓的病态与正常、疯癫与文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一样,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距离。

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在列维 - 斯特劳斯创作生涯的早期,那时人们还普遍抱有种族主义的观点,认为白种人是高级人种,但是当他远离西方文明,亲身进行田野调查,他发现“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最先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垃圾,丢掷在人类的颜面上”。列维 - 斯特劳斯身上没有自以为是的傲慢,他在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游走,站在异托邦的土地上,以来自遥远土地的目光深刻审视现代文明。

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在有限的地域之中,深藏于热带雨林之中或是某个半岛、岛屿,对世界的认知是单一而绝对的,而现代社会通过7×24 小时不间断的网络,全世界的人们时时刻刻都能够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对话。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历史、对未来、对社会、对宇宙的理解和阐释也不再是单一的、绝对的、固定的,而是多角度的、无限的、未完成的。这是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显著差异,并不能构成评判文化高低的标准,至少不是唯一的或最重要的标准,更不能成为断定原始思维与现代思维优劣的标准。他批评文化进化论:既然个体难以逃脱自身社会规范的制约,那么把自己所处社会与其他社会进行比较的研究,就不免会陷入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之中。在他看来,“每一个社会都在既存人类诸种的可能性范围之内做了它自己的某种选择,而那些各种不同的选择之间无从加以比较,所有那些选择全都同样真实有效”。列维-斯特劳斯驳斥了“西方文明优越”这一傲慢自负的观点,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倡导真正的文化多元主义。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宝贵的共同财富。列维 - 斯特劳斯对此做了形象的比喻:文明原本是人们精心培育的各式各样的花朵,虽然野生植物到处蔓延,看似可怕,但事实上其顽强的生命力恰恰可以增强人工养殖的花卉植物的生命力。“可是人类选择只种一种植物,目前正在创建一个大众文明,好像甜菜是大批大批地种植一样。从今以后,人每天享受的就只有这么一样东西。”这种对现实的隐喻指涉,形象表达了列维 - 斯特劳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他认为知识的傲慢毫无用处,并邀请人们耐心地、安静地去对着一块漂亮的矿石沉思,闻一闻水仙花的味道,与一只猫相互注视……“知识不等于给事物贴上冰冷抽象的标签,而是与事物一道生活的方式”“观察者与观察物,自然与文化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整体”,列维 - 斯特劳斯与中国传统思想有着天然的亲近,道法自然,物我合一。

中国传统思想讲究“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文化因不同而产生交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这种交流反过来必然丰富人类文化本身。列维 - 斯特劳斯以人类学家的经验指出西方霸权文化正在摧残文化多样性,强调象征性符号对于人类文化的重要作用。当我们重温“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样整齐优美的文字所散发的朴素而伟大的智慧,不由得惊叹古老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跨越时空与这些法国现代理念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2020 年度课题“列维 - 斯特劳斯早期思想之精神分析维度研究”,项目编号:20B576。

[ 作者简介 ] 王灵军,女,汉族,山东威海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法语文学及语言学、翻译及文化比较研究。 d6S4fWIEMXdGi/mzibhDpmciZm5lBE7ojtqn9XS0ndXbV1xY2+Js0XnsC3N7TR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