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文学观察 //

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探析
——基于《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的研究

◎沈雅秋

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是当下电影产业发展的热点。由《三体》粉丝群体进行同人创作的《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以下简称《章北海传》)于 2020 年 2 月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线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本文从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角度分析《章北海传》在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中面临的困境,借鉴好莱坞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发展现状,提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体、加强叙事能力的本土科幻影视作品创作之路,为广大科幻影视产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借助社交媒体,影视改编作品逐渐倾向在线上平台传播。《章北海传》正是在跨媒介语境下对文本改编和影像语言的成功探索。其创作模式也深深烙印着互联网的互动形式。

同人指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互联网给予粉丝群体以聚集的创作环境,针对原文本的二次创作是同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创作更注重对原著精神内涵的把握,创作方式灵活多样,“自产自销”是其典型特征。《章北海传》就是由一群图书读者再创作的,当下的Z时代更能接受同人创作在流媒体平台上映 。科幻小说的影视改编丰富了电影剧本的内容和形式,顺应了分众化的市场需要,贴近受众的心理,为电影题材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和传播力度。所以,研究当下国内科幻小说的影视改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国产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面临的困境分析当下存在的电影叙事和特效制作的难题,借鉴好莱坞的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提出一条本土科幻影视作品创作的发展出路。

一、国内科幻小说影视改编的潜力与困境

(一)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可能性

1.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改编

在叙事文学的创作中,小说、戏剧和电影三者都是以形象塑造为基础,在故事的描述当中都受到作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文本多少带有创作者的个性思维。文学创作主要是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作品类型,人物的思维特点具有差异性。语言和动作是塑造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也是影视改编的基础。人物最深沉的价值观念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和动作才能表达出来。语言和动作的外部性一定是有意识控制的结果,所以内心的变化可以用有形的、具有外部空间的造型来描述。 小说作者可以天马行空地创造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电影的创作却局限于镜头下的视觉要素。科幻小说由于其恢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以及场景构造,为改编成电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科幻小说中塑造的大量充满想象的奇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电影中的视觉呈现。从科幻小说到电影的叙事转变,更能发挥影视媒介的优越性。

2.从电影受众市场的角度看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改编

拥有一定知名度的科幻小说在影视改编上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有利于电影的宣发。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影视制作者会通过社交媒体让原著的粉丝群体参与其中。从影视文本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积极的审美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黏性。另一方面,在前期的剧本改编到角色选拔这一过程中,让读者粉丝参与过来,增强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原著选角自带的影响力可以增加电影传播的力度。这种新型的传播矩阵改变了原先以传者为主导的传播方式,将受众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更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3.从后现代主义理论来看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改编

以后现代主义为核心的科幻小说,呈现出片段化、反限定主旨和反中心化的特点,这与以场景和镜头为基础的电影具有审美上的一致性。《2001 太空漫游》就是一部具有宏大叙事的多主旨的科幻电影,从此科幻片开启了审美新风尚。获得科幻星云奖的科幻作家特德姜,其非结构化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以因果倒置的非线性叙事,在改编成电影《降临》时,原著中人类擅长的因果思维和外星人的目的论与宿命思维经过影像语言的转换而富有视觉冲击力。该片由于其成功的影像叙事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多项提名,赢得了全球科幻迷的喝彩。当代科幻电影不拘泥于限定的戏剧冲突,许多作品走在创新叙事的前沿。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科幻文艺电影《索拉里斯星》改编自同名小说,将原著中对人类生命思考的哲学内涵通过长镜头表达出来,影片抓住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并非只有高制作成本才能创作出好的科幻电影,在国内特效制作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先走科幻文艺片的路线,从充满哲学和诗意的软科幻小说中发掘剧本。

(二)以《我的三体》系列为例看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改编

《我的三体》系列是同人作品,主创团队在制作第一季的时候采用了MC动画的形式,重点在于对故事及人物的重新聚焦使其更加大众化、通俗化。创作团队由一批忠实的科幻爱好者集结而成,主创们以互联网为阵地,利用业余时间来改编剧本,在游戏Minecraft中搭建书中的场景,再进行录制,最后加上后期配音。再回看第一部《罗辑传》,其画面略显粗糙、人物缺乏表情,僵硬的像素世界带有特殊的冰冷气息,显得诚意不足。在官方《三体》电影连年跳票的背景下,《我的三体》这部动画片以像素世界的硬核审美赢得书粉的喝彩。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原著的读者主动参与影视改编,成为原著精神的拥护者。《章北海传》的宣传多是粉丝自发传播,在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引发了观影潮流。更多的年轻人从这部同人作品中感受到科幻文学的魅力,重新认识国产科幻影视作品,主动阅读刘慈欣的《三体》,推动着三体科幻电影宇宙的建立。

二、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发展对策

(一)好莱坞科幻小说影视化的成功经验

美国好莱坞科幻小说的影视改编已经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科幻小说改编成好莱坞电影的转化效率比较高,拥有稳定受众的科幻影视品牌,有系列作品营造的科幻宇宙观。国内的科幻电影,系列电影较少,难以形成宏大的电影宇宙。较为小众的独立科幻电影制作,更难在国内的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20 世纪 70年代,乔治·卢卡斯营造的《星球大战》电影宇宙,打造出太空歌剧式的诗意科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星战热潮。进入 21 世纪以来,DC电影宇宙以及漫威电影宇宙已经将科幻小说、漫画和电影组成成熟的产业链,其类型化的成功发展适应电影市场的需要,注重粉丝的参与更能增加观众对于科幻类型片的观影兴趣。作家尼尔盖曼的科幻小说《美国众神》出版后,在短期内打造出IP影视剧。

获得过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雨果奖的《三体》,为国内的科幻类型片发展提供了影视改编的文学土壤,其所传递的中国气质的恢宏叙事适合“三体”科幻宇宙的建立。国产科幻影视可以借鉴好莱坞的科幻类型片发展经验,打造成熟的科幻产业链,让文学IP完成影视化的成功跃迁。

(二)国内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对策

1. 影视化改编应注重原著的精神价值

美国电影理论家路易斯·贾内梯描述,影视改编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原著的叙事内容来进行复刻;一种是根据戏剧冲突,紧紧抓住原著精神进行改编;还有一种是完全脱离原著的泛化改编。李玉铭认为,如果没有改编,原著是无法成功转变成影像语言的,改编与原著两者应当结合。文学文本只有经过影视改编的再创作,原著和改编相结合,才能发挥电影新作品的独特价值。科幻小说的影视改编不能脱离原著精神,需要还原原著的艺术特色,重塑文本中的人物性格。

2.提高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由于科幻电影的奇观塑造要求,需要成熟的后期制作来增强影视的感染力。本土一批优秀的科幻作者的科幻作品有较大的粉丝群体,为电影的改编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三体》《朝闻道》,钱莉芳的《天意》《天命》,何夕的《平行》《电脑狂魔》,王晋康的《七重外壳》《解读生命》《最后的爱情》,还有韩松的《寻龙记》《驱魔》,这些优秀的小说文本为中国科幻电影宇宙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幻创作氛围。

三、结语

《章北海传》是一部成功“破圈”的科幻影视作品,其改编经验值得广大科幻电影从业者借鉴。本文厘清了科幻电影的概念和内涵,探析当下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情况,认为现今的科幻电影工作仍然缺乏充足的科学精神和成熟的后期制作。笔者总结了《章北海传》的成功改编经验,希望相关从业者借鉴好莱坞成熟的影视化改编体系。国产科幻电影创造者在改编小说的时候,应当保留原著的精神价值,运用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来完善影像叙事,同时寻求政府的政策扶持,以中国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为背景依托,创造出艺术性和商业性双重成功的本土科幻电影。

[作者简介] 沈雅秋,女,汉族,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 kyWDTHU8UopG/z3TIZoJErsMu7ufUTSRYuiuarmVRelhjlpTSuMHSS56E4Ywq4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