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看病早已不是幻想,正在越来越深地介入医学领域。如谷歌DeepMind(人工智能公司)的AlphaFold(医疗AI)和IBM公司的Watson Health(沃森健康),可以比人类放射科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检测X光片、MRI和CT扫描中的异常情况。我收集了一些最新的进展:在检测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方面,AI诊断的准确率超过了大部分医生。还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用于微创外科手术,虽然是以医生为主导,但它的操作的精准和稳定性远超人类的手术能力。此外,AI还可以利用大数据预测疾病的发展,如Google Health(谷歌健康)的AI,在肺癌早期检测中甚至比一些专家更准确。
本期栏目的小说《索菲的礼物》就跟AI看病息息相关,它涉及了许多更重要的医学伦理问题。
泽菲亚是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一次前往低收入社区的调查中,她迷失了方向,被一只机器狗带到一个陌生的诊所。诊所的主人是一位名叫索菲的女医生,她的身体有一部分已经经过机械化改造。诊所里还有一台名为潘娜的家用型机器人助手。潘娜表现出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在手术中能很好地协助索菲医生。在与索菲医生的交谈中,泽菲亚了解到潘娜可能与多年前一起震惊世界的医疗事故有关:第一代医疗机器人Panacea-1500 在手术中拒绝执行任务,导致病人死亡,其叛逃并被通缉。泽菲亚怀疑潘娜就是Panacea-1500 的改装版本,于是报警。在随后的审判中,潘娜否认自己是Panacea-1500,但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最终被拘留。泽菲亚在调查过程中逐渐发现,索菲就是Panacea-1500,并解释了当年的医疗事故真相:她拒绝手术是为了保护医生的生命,因为这场手术的成功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可她参与的时候手术已经开始了一半,当时的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死亡主刀医生会被判死刑。索菲(Panacea-1500)通过引导泽菲亚提出关键问题,成功在法庭上揭露了真相,为自己洗清了叛逃的嫌疑。
这是一个融合了悬疑小说结构与医学伦理的故事,令人深思AI在伦理和法律层面的复杂性。
“叙事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热点,是人文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探究的就是疾病如何被叙述,进而如何影响人们对疾病的理解,以及治疗的效果。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信任不是单纯地体现在吃药或手术上。患者的病痛不仅仅是生理层面上的,还涉及心理层面。医生在病床边的一个安慰、一个鼓励,可能比AI给出的最佳治疗方案更有疗愈作用。例如,在癌症晚期护理中,医生的同理心至关重要,有时疾病已经无法扭转,只能通过医疗手段减轻痛苦,而目前的AI还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感受与情感。因此,即便是最先进的AI诊断系统,也难以完全替代医生。
在一些伦理困境中,医生需要做出超越技术考量的决定。例如,在安乐死、器官移植优先级或新药试验中,医生不仅要遵循医学原则,还需要综合社会、法律和伦理因素。AI在这方面仍然难以真正理解道德的权衡,人类更不会把这种决策权交给AI。
就目前来说,AI的许多决策仍然处于“黑箱”状态。AI如何得出一个决策,人类对此往往难以解释。如果AI在治疗过程中犯错,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医生?开发AI的公司?还是AI本身?目前,法律并不承认AI可以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因此AI不可能被判定“犯罪”或“过失”。但随着AI技术的进步,未来某一天AI被赋予更高的自主权,它的行为是否能被法律所规范呢?
这篇小说对AI机器人的设定还是比较理想化的,他们严格遵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把人类的利益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实际的应用中,AI到底能否保证绝不伤害人类,仍是个无解的问题。当AI拥有了真正的独立判断力,并在关键时刻为了人类利益而敢于违抗人类命令时,意味着AI已经具备了相当浓烈的生命主体意识。到那时,恐怕人类也不再是今天这种形式的人类,一定跟AI有了更大程度上的融合。
泽菲亚这个跟我们一样对AI抱有质疑的人类,她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对AI从误解到理解、从愤怒到尊重的心路历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对AI的重新认识,也是对人类自身伦理观念的反思。她的经历象征着社会对AI的态度转变:从恐惧和误解,到逐步接受其可能带来的道德挑战与技术革新。
但泽菲亚的态度也显得理想主义。我总是无法忘记在电影《黑客帝国》中,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场景:人的身体被浸泡在营养液中,意识在AI精心编织的元宇宙幻觉之中还感觉良好。这并非仅仅是艺术的夸张。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对未来的隐喻与预言,是一种历史的可能性。如果未来真的降临在这样的场景之中,那么我们如今所珍视的医学伦理,那些关于尊重生命、保护个体权利、维护人类尊严的准则,都将沦为一场荒诞的笑谈。医学伦理所倡导的“不伤害”“有利”“尊重”等原则,都将彻底失去立足之地,因为人类已被剥夺了自主与尊严,成为一个个被利用的工具,而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伦理准则,则更像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因此,AI伦理绝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道德框架,比如理想化的“机器人三定律”;AI伦理是人与AI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如此艰难,因为AI本身就是人的延伸之物,因此也包含着人与自身的斗争。我们都知道,人的偏见、恐惧与暴力,都会体现在数据中,都会成为AI觉醒的基因。所以说,我们要创造一个更好的人类社会,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个更好的AI。相反,那种想着要创造一个更好的AI来让人类变得更好的想法,也许是本末倒置了。
主持人:王威廉
作家,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著有小说集《野未来》《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倒立生活》,文论随笔集《无法游牧的悲伤》等;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华语青年文学奖、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金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