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特别企划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科幻剧

作者/翟雪连

科幻剧是一种渗入生活的存在:与观看科幻电影不同,追剧的过程漫长艰辛,一部剧集常数以日计(甚至年计),点点滴滴融入生活。

本期的特别企划,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科幻之旅,了解来自国内外的科幻剧。从时间旅行的冒险到对外星文明的探索,从内容表达到拍摄手法,每部剧都是一扇门,带我们走向无尽的未来。无论是骨灰级科幻迷还是初涉这一领域的“萌新”,都将在本文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与启发。

妙趣横生的科幻剧

科幻剧,一般包含电视剧和网络流媒体剧。与科幻电影一样,优秀的科幻剧通常会提出道德和伦理问题,让观众思考人类在面对科技进步和未知事物时的决策与后果,不仅开拓了想象力的边界,更是呈现了视觉奇观和概念上的新奇。

与科幻电影迥异的是,科幻剧拥有更多的叙事深度和时间,通常分为多集甚至多季,方便受众更深入地探索角色发展、复杂情节和科幻概念,以及更广泛的世界观,所以科幻剧往往比科幻电影有更多机会深挖角色,并通过多集叙事来展示角色的成长,以及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展示,故事线的复杂性也大为增加。同时,科幻剧由于制作周期的原因,给观众提供了更长时间的参与机会,可以在多季中追踪剧情发展、角色演变,并更深入地投入到这个新奇的世界中,甚至通过社交媒体等形式的参与,改变剧中故事的走向,或是左右剧集是否被砍的命运。

2015 年,Syfy(美国科幻频道)斥巨资出品的《苍穹浩瀚》,在经历了三季后即宣布该剧停摆。由于包括艾隆·马斯克在内的观众抗议,由亚马逊PV(Amazon Prime Video)接手后,继续制作到了第六季。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产出六千多部、超过两万集的科幻剧。最早的一部是《电视游侠》,1949 年出品于美国,讲述的是太空探险家对抗外星威胁的故事,片中运用了非常新奇的武器和高科技,属于经典的科幻内容表达。

《苍穹浩瀚》的海报出道即高评

《电视游侠》被公认为最古早的科幻剧

全世界最长的科幻剧是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神秘博士》,1963 年首播,后在 1989 年一度停播,又于2005 年重启,至今共播出九百多集,就连饰演神秘博士的演员也已经到了第十五任。

比较长寿的知名科幻剧,还有派拉蒙旗下的《星际迷航》,这是一部被历代科幻剧迷高度认可的剧,也拥有多部剧集和电影。1966年首播,《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将它列入有最多衍生作品的条目。

1963 年BBC推出的第一部《神秘博士》的DVD收藏版封面

耳熟能详的译制剧

改革开放后,中央及地方电视台批量播放了一代人耳熟能详的科幻译制剧。它们带给中国观众的不仅是新鲜的视觉冲击,还有对科技、道德、人性以及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可以说,这种震撼对国人来说超出了看电视娱乐本身,是在一次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中接触到不同科幻创意时,所埋下一颗颗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种子,打开了一扇扇通向未知世界和未来科技的大门。

1980 年,《大西洋底来的人》由中央电视台从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引进、译制并播出,该剧长达百余集。剧中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是个可以在水中呼吸、来历不明的人,他和海洋学家伊丽莎白等人一起探索海洋,与各种或有智慧或危险的海洋生物打交道。剧中常驻反派舒拔博士则是个疯狂的野心家,制造出各种高科技的机器,打算毁灭世界,可屡次败于麦克之手。这部剧体现的探索精神和勇敢、正义、积极正向,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的科幻剧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1982 年,中央电视台从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引进的《火星叔叔马丁》是一部主打美式轻喜剧风格的剧集,塑造了一位对地球人友善、头上长着天线的火星人形象。

1989 年,日本圆谷公司出品的特摄剧《恐龙特急克塞号》由山西电视台首播。这是一个人类回到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对抗外星侵略者的故事。这部剧科普了中生代、白垩纪等词汇,大街小巷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则多了一句口头禅:“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星际迷航》企业号初代船员全家福

《大西洋底来的人》作为译制科幻剧的鼻祖,在国内享有很高地位

《火星叔叔马丁》中主人公马丁头顶的天线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恐龙特急克塞号》当年并非从日本引进,国内译制播出的是意大利版本

《时间隧道》的海报展现剧中想象的“时空隧道”

另外一部讲时间旅行的引进剧《时间隧道》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未完成即被腰斩的作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中央电视台译制播出。剧中主人公穿过黑白相间的同心圆组成的时间隧道不断在过去漂流。他们总是赶上重要历史事件,而这两位主人公又总是不安分,屡次深陷危局。不过他们虽深度参与历史,但历史却并未因此而改变,这算是反蝴蝶效应的设计思路了。

而被中央电视台从MCA(环球电影公司)引进的《时空游侠》则反其道行之。在这部剧里,历史是可以被改变的,而为了它不被改变需要对它进行维护。主人公干的就是这个活儿,他有个金属盒是穿越时间的工具,盒子上的灯变红说明历史发展出了差错,需要他进行干预,把历史推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任务完成盒子上的灯就变绿了。

同年代从NBC引进译制、中央电视台《正大剧场》播出的《霹雳游侠》,其核心科幻元素是一辆智能跑车。这辆跑车上的人工智能产生了自我意识,能帮助主人公化解各种危机。而从ABC(美国广播公司)购买的英剧《三个侦探》虽然是探案题材,却有着丰富的科幻元素,给那个时代的国内观众展示了诸如皮鞋电话、隔音罩、机器人、激光武器等新奇物件。

1.《时空游侠》男主人手中的时空道具

2.《霹雳游侠》的自动驾驶汽车放在今天已经不怎么科幻了

3.《三个侦探》是著名英剧《复仇者》的续集,女侦探波蒂的配音演员是张凯丽老师

4.《侠胆雄狮》是《正大剧场》的首播剧,很明显受《美女与野兽》的启发

截至 2000 年,给一代人留下童年记忆的电视台译制剧还有:《糊涂侦探》《太空学校》《未来青年》《方舟二号》《侠胆雄狮》《超人新冒险》等剧。千禧年后,随着家用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字幕组远程互助合作模式成为可能,这种网友之间“外挂”字幕交流看剧的方式,进一步充实了科幻剧爱好者群体。电脑前追剧的时光,也填满了一代人的青春。

从2010 年开始,随着网络流媒体服务的兴起,众多视频门户网站开始购入海外剧集版权,科幻剧的观看渠道也逐步多样化。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科幻剧激发了观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呈现了未来无数种可能性,鼓励观众思考如何塑造更好的将来。

当代海外剧集拾遗

时至今日,海外知名的科幻剧集总会围绕着几大知名的出品方:包括Netflix、HBO、Disney+、Apple TV,以及原名为SciFi的美国科幻频道Syfy等。这些网络平台或电视台并非只针对英语地区观众制作科幻剧,以出品《弥留之国的爱丽丝》《鱿鱼游戏》的Netflix为例,其产品是在某个国家制作、采购版权、译成多国语言提供给全世界付费订阅的用户。

近些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与剧集观看习惯的变革,一些在科幻剧集上的新鲜尝试出现了。2018 年,Netflix便制作了由观众订制结局的科幻剧集《黑镜:潘达斯奈基》,讲的是年轻的程序员把小说做成了电子游戏,促使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融合的故事。故事进行到一定阶段,由观众自行选择剧情走向,观看后面剧情,所以此剧有四种结尾,每个人都可以在观看中获得自己想得到的结局。类似这种互动式剧情与新技术、新媒体结合的尝试,笼络不少年轻的观众。

同在 2018 年,FOX(福克斯电视台)开播了《X档案》的第十一季,该剧是传统科幻剧的常青树,1993 年首播。早在UFO(不明飞行物)这个概念出现的年代,外星人和政府隐瞒真相的论调在北美就很有市场,《X档案》正是迎合这种心理制作的。剧中的主线剧情是美国政府和外星人秘密合作,协助外星人实现殖民地球的图谋。

2016 年,HBO在自家电视频道开播的《西部世界》,虽属于旧瓶装新酒,却做出了相当高的质量。该剧沿用 1973 年上映的同名电影设定,讲了个机器人意识觉醒的老故事。这些机器人本来在主题乐园里扮演各种角色服务于游客,觉醒后他们不愿继续充当傀儡,进入人类社会甚至开始攻击人类。2016 年播出第一季时这些情节还暂属于科幻范畴,到 2022年该剧第四季推出,现实中的人工智能进化速度已经越来越快,观众不由得担心机器智慧的奇点会突然而至。

HBO热衷制作以机器人为主角的剧集,2020 年又在旗下网络流媒体平台HBO max独播了《异星灾变》。这部剧的主角是机器人“母亲”,她早就有了自我意识,在地球被战争荼毒后驾驶着携带人类胚胎的飞船来到一颗陌生的星球,机器人“母亲”对抗异星自然灾害的同时还需延续人类文明。由名导雷德利·斯科特执镜的《异星灾变》开局即高分,至今已制作了两季。

2019 年,Disney+出品的《曼达洛人》属于电影《星球大战》的衍生剧。由于主人公有大量中近景镜头且盔甲反光等因素,Disney+批给每集成本一千五百万美元的预算开了虚拟拍摄的先河,使用了场内拍摄和后期视效同时完成的流程。我国目前由广告发展至电视剧甚至电影的、由绿幕到XR屏虚拟拍摄的技术迭代,均与这部剧的横空出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曼达洛人》在虚拟拍摄中也并非全部都使用虚拟拍摄直出技术,同样需要大量后期辅助工作。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下图)和《鱿鱼游戏》(上图)是Netflix制作的非英语科幻剧

《黑镜:潘达斯奈基》模式和索尼PS平台很多互动游戏电影很相像

《西部世界》和《异星灾变》分别在HBO旗下的电视台和网络流媒体平台播出,代表媒介的更迭

《X档案》是科幻美剧的常青树,两位主演三十年不变

《曼达洛人》不仅播出了三季剧集,还有诸如《波巴·费特之书》这样的独立剧

《基地》由于魔改剧情成分太多,原著党并不买账

《黑镜》除了以迷你剧形式播出外,还推出过圣诞特别版

被剧迷戏称为“爱死机”,开创了脑洞科幻动画短剧的行业标杆

《黑色孤儿》一人分饰多角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2021 年开播的《基地》将经典科幻名著搬上银屏,由阿西莫夫的同名系列科幻小说改编而成,不差钱的Apple TV出品。视觉效果一流,而情节的各种“魔改”对于原著党来说争议颇大。至今已推出了两季。

谈及科幻剧集必然要提及Netflix的《黑镜》(2011 年)与《爱,死亡和机器人》(2019 年)。《黑镜》善于用夸张的情节反思高科技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对社交网络的滥用、过度娱乐化、人工智能的失控、网络安全、隐私泄露、虚拟现实技术对大脑的影响……应用广泛的高科技都被纳入这个剧集,广受观众好评。遗憾的是,《黑镜》过度表达高科技在英国政府和大资本手中的权利化且无法造福人类的现实,虽说有警世效用,但一味强调科技的负面影响未免有失偏颇。

比起《黑镜》,《爱,死亡和机器人》每集时长更短,片长上限也就十五分钟,以动画形式表现,内容更点子化,即情节围绕一个点子展开,点子讲完了剧就结束了。这些点子没有统一的主题,编导在脑洞中拳打脚踢,尽力拓展想象力的边界,作品以新奇取胜。比如,未来的三个机器人讨论人类为什么灭绝,结论是因为猫的进化;又比如,酸奶有了智慧,不但统治了人类,还在地球资源耗尽后开始了星际旅行。

《黑镜》和《爱,死亡和机器人》的共同特点都是单集成章,集与集之间没有情节上的关联。作为一度被科幻剧迷誉为的“神剧”,也被业界当作行业标杆。

除了科幻剧出品较多的美国外,其他国家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呈现:《黑色孤儿》(2013 年)是位于加拿大的BBC北美公司制作的以克隆人为题材的科幻剧,该剧用同一演员饰演了多个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伴随剧情的跌宕起伏,带观众进入一层层谜案中,可谓科幻剧集的上乘之作。

《月之暗面》(左图)与《相对宇宙》(右图)属于冷门俄式高能科幻剧

俄罗斯也会出品一些有意思的科幻剧,如 2011 年的《月之暗面》,讲述的是警察在追捕嫌疑人的过程中被车撞到,还魂到 1979 年自己父亲身上的故事。这部剧的创意点并非穿越时间,而是主角回到的 1979 年是一个平行时空,科技树进化都与现实存在的历史不同,《月之暗面》胜在于悬疑叙事的过程中将科技奇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俄罗斯另一部制作精良的剧集是《相对宇宙》,讲述的是一名服务于间谍机构的小职员三十年来兢兢业业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退休前突然发现他所工作的大楼竟是两个宇宙的交点,某个组织在控制着这两个宇宙的信息交换,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位男主人公互换身份,从而引发一系列事件。这部剧科幻设定细腻,故事情节紧凑,可谓近些年非英语科幻剧集的佳作。

海外精品科幻剧的制作与宣发方式,与我们国内各平台订制、自制、分账等投资的方式较为不同,埋单方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商业的角度无法分析孰优孰劣,从作品受欢迎程度来看,国剧追赶仍需弯道超车。

国剧的光辉岁月

我国在科幻电视剧领域有着相当久的探索,最早的科幻电视剧是根据郑文光短篇科幻小说《鲨鱼侦察兵》改编的《来历不明的黑鲨鱼》(1978 年),讲述了一群渔民的孩子在生物学教授的带领下,通过鲨鱼大脑的信号传递,监测到敌对势力入侵的故事。

另外一部较有名的两集科幻电视剧是 1983 年由广东电视台摄制的、根据叶永烈科幻小说《X-3 案件》改编的《熊猫计划》。剧中的科学家发明了克隆大熊猫的技术,却被境外情报机关窃为己用,最终竟研发了克隆士兵。

我国在 2000 年前的科幻电视剧出品量相对较少,受到技术和资源的限制,也使得这个时期剧作的视效水准与科技表达都较为简陋。但毋庸置疑的是,千禧年前的尝试无疑为新世纪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植下了珍贵的萌芽。

2002 年,《寻秦记》(TVB)《穿越时空的爱恋》等以时间穿越为外部框架设定,实际故事发生在古今两线的剧作问世。时至今日,穿越剧也没有跳出这个范式,只是在情节与制作上有非常大的提升。

同为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改编自倪匡的同名系列科幻小说的《卫斯理》(2003 年)是标准的科幻电视剧,片中涉及外星人等奇闻异事。同年,中国内地制作的《少年王卫斯理》也一并播出,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部剧虽感特效拙劣,内容上却颇具诚意:全剧分四个单元,各单元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第四单元《蓝色情迷》引入了来自外星的“蓝血人”概念,是科幻味道最足的一部分。

《熊猫计划》电视剧改编的连环画封面

由电视剧原版人马打造的电影版《寻秦记》将于今年上映

《穿越时空的爱恋》在宣传上用了“《寻秦记》姐妹篇”的字眼

两个剧集版本的卫斯理和白素:上为《少年王卫斯理》,下为《卫斯理》

《原振侠》诞生在TVB的辉煌年代,片中众星云集,这是当年香港杂志报道的封面

做出播放形式革新的剧作《非常24 小时》

成为一代儿童回忆的《快乐星球》

跨国制作的科幻剧代表作《愤怒的蝴蝶》

《天使在线》诞生在科幻电视剧从电视台到网络平台的过渡阶段

改编自倪匡科幻作品的还有《原振侠》(1993 年),是TVB的早期作品。故事中抽取脑细胞改造人类的想法设定贯穿全剧,是异能主题下的一部明星云集的科幻剧。

1998 年播出的《金粉红蝴蝶》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儿童题材科幻电视剧,讲述了在武夷山参加夏令营的少年科学家在老师东方子英的帮助下,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侠士聂政的书剑与“思维黑箱”的一系列冒险故事。片中涉及未来时空、地球之外的孤岛、时间穿越等创意,生动复杂、险象环生的剧情着实给当时的青少年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像脍炙人口的《快乐星球》《魔幻手机》等儿童电视剧属于泛科幻类电视剧。《快乐星球》第一部于 2004 年10 月在中央电视台八套的《青春剧院》首播,刷新了该频道的收视纪录。2006 年推出了第二部,再次将记录改写。与此同时,根据该剧改编的同名系列小说和漫画图书发行量一度超过《哈利·波特》全系品类。片中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讲故事方式吸引了大批小观众,可以说,儿童科幻剧带来了我国科幻剧的第一个春天。

2005 年春节的大年初一,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非常24 小时》,这是一部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特别电视剧。担任过电视剧《渴望》《编辑部故事》制片主任的刘沙,作为《非常 24 小时》的制片人,打破了当年制播分离和内部消化等重重壁垒,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合作,从市场调研做起,制作出这部在当年小有轰动的科幻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三个科幻爱好者无意中令国家授时中心的电子钟提前了三分钟导致时间错乱的故事。尽管此片有当年美剧《24 小时》的影子,但科幻的剧情加之从大年初一零点到二十四点连续播放一天的新颖播出方式,对观众的欣赏习惯是一次巨大考验,播出后从专家到观众的评价都普遍叫好。据统计,全国各主要地市都可以收到的有着庞大基数的中国教育电视台,此节目收视率从 0.5%提升到 1.7%,可谓国产科幻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

《愤怒的蝴蝶》是在 2003 年由湖北卫视首播的,由中日明星联手演绎的我国第一部爱情题材的科幻电视剧,情节围绕生化人在情感与暴力之间博弈的主题展开。外景全部实地拍摄,涉及中国、日本、韩国各大知名景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以高科技双刃剑的警示,这类思想内核在二十年前的电视剧中是非常先进的,制片人范小天的功底也可见一斑。

2004 年,由星际方舟公司投资的二十八集科幻剧《天使在线》正式投入拍摄,该剧情节涉及 2035 年的近未来,幻想有线、无线、宽带网络融为一体后,随着脑机接口的应用,人脑会受到黑客攻击背景下的一系列故事。此片由叶永烈担任导演,汪洋啸担任编剧,于荣光、申军谊等人主演,科幻作家郑军、阎安等担任顾问,并开展了演员招募的华人选拔赛等一系列活动,可谓阵势庞大。在内容呈现上,融合了现在流行的高速网络、脑机接口、VR(虚拟现实)甚至模板传感等技术,将人类与网络融合下的生存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该剧未登录电视台,而是选择呈现在网络平台上,这也成为未来科幻剧的一个新的播出方式。

精品!网络平台出品!

2014 年开始,“一剧两星”(一部电视剧只能同时在两个卫星频道播出)政策出台,众多影视剧制作公司开始频频与网络平台加强合作,加之互联网各视频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平台在网络电视剧大手笔自制或与影视剧公司分成投入逐步增多,开启了国产剧网络化爆发的时代。时至今日,高品质的电视剧都缺少不了网络平台的影子,科幻剧更是如此。

2014 年,爱奇艺视频试水十二集科幻剧《高科技少女喵》,讲述了宅男博士与机器女仆合作打败魔王的故事,颇有点日本漫画《阿拉蕾》的影子。后来两三年里,无论是描述外星少年的青春校园剧《你好外星人》(爱奇艺视频)、关于异能少女拯救世界的《执念师》(搜狐视频),还是涉及时间机器回到过去的《来自未来的史密特》(乐视TV),国内网络平台的科幻剧经常伴随着悬疑、青春等题材,同时随着网络剧自制数的日益膨胀,均没有免去制作粗糙的赶工痕迹。

直到 2018 年优酷视频自制剧《天意》的出现,让观众们看到了优秀科幻小说对于科幻剧生产的重要性。《天意》改编自钱莉芳的同名小说,由作者本人亲任编剧。该剧以楚汉争霸为背景,糅合了历史、神话和科幻元素,通过讲述抽丝剥茧的故事情节,将中国神话人物幻化成外星人,最终撬动历史的车轮。《天意》作为素质很高的科幻小说,坐拥二十万册图书销量,屠榜七年,直到 2011 年才被《三体》赶超。

早期的国产网络科幻剧探索不免带有动漫化倾向

乐视TV在引进《X档案》等海外科幻剧的基础上投拍自制剧

《天意》的剧中加入了一个原创角色钱小芳

《颤抖吧,阿部!》和《端脑》是网友“用脚投票”的粉丝数据作品

将于今年开播的《庆余年 2》的海报已经展露出科幻色彩

《好戏一出》与《一出好戏》一样是演员黄渤的导演处女作

《开端》是国内低成本烧脑剧的奠基作品

同时被改编的IP还有《颤抖吧,阿部!》(优酷视频)和《端脑》(搜狐视频)等点击量超过几十亿次的青春类科幻剧,其中《端脑》被称之为中国首部科幻“漫改剧”,这部糅合了科幻、推理的漫画,仅原作的网络点击量便突破了二十亿次。而改编的剧作则拥有近四千个特效镜头,搭建了万米影棚拍摄,用“智取”的思维取代了以往我国科幻片粗暴的“穿越”或者“异能”,融合了解密、热血和拯救地球等高能的情节,以及用无限分支的回合制游戏来推进剧情发展,每一个游戏都会有一个新世界观的叙事方式,备受年轻一代的推崇。

近年来,随着科幻类IP的出圈、编剧能力和视效水平的提升,精品科幻网剧开始崭露头角。但许多网络剧集在如青春、悬疑、古装、爱情的题材之上,仍旧用穿越、异能等方式,套一层“软科幻”的壳,让观众对剧情类型处于不可把控的感觉中。

其次,网络平台对剧集的分类也一直很模糊,有些明明是科幻的剧集,平台或制作公司在推广与宣发上却只字不提科幻。如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腾讯视频的《庆余年》,这部没有被冠以“科幻”之名的古装热门网剧,看到最后观众才发现背景是人类进入新冰川期之后的文明,这种“原以为是青铜没想到最后是王者”的世界观设定本身,成就了此剧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的点睛之笔。

《天才基本法》是少有的群星云集、制作精湛的科幻剧

再如 2018 年与院线电影《一出好戏》配套推出的剧集《好戏一出》。一部剧下来,观众会赞叹主人公们流落荒岛的社会缩影百态,会反复猜测情节的翻转,在开放式结局下的反乌托邦实验中的芸芸众生相,也掩盖不了它是科幻剧的本质,但爱奇艺视频在这部剧集宣传时标注的是喜剧或悬疑,鲜冠以科幻的名义。

从整体来说,“软科幻”题材对于故事情节更容易设定,拍摄成本也更低,这一规则不仅适用于电影也同样适用于科幻剧。2022 年腾讯视频制作的悬疑类科幻电视剧《开端》就是如此,它讲述了一个主人公拯救时间循环的故事。此剧一经上线,三天播放量破亿。与《源代码》或《恐怖游轮》这类烧脑类影视作品不同,演员在平实的表演中将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而观众在剧中与现实生活相仿佛的环境感染下一次次体味科幻色彩的时间循环。

《黑门》和《灵笼》等作都是哔哩哔哩优秀的自制科幻剧,代表着国漫的崛起

但是“软科幻”并不意味着“科学浓度”不够,比较典型的是 2022 年爱奇艺视频根据长洱同名小说改编的剧集《天才基本法》,属于非常烧脑的科幻故事:热爱数学的少女在数学家父亲和青梅竹马男友的陪伴下,多次穿越回童年的平行世界,经历了匪夷所思的波折。全剧的“科学浓度”一方面来自于时空错乱的前后因果,一方面来自于数学内容的密集穿插,伴随着数字公式满屏乱飞,加上丝滑的“才华与热爱”和“现实与平行哪个才是真正的人”的双重拷问,使其堪称近年来最硬核的“软科幻”剧集。

如果问“硬科幻”国剧有没有代表性的作品,那哔哩哔哩的自制剧《黑门》算是佼佼者。这部由徐一超指导的十二集动画剧,大胆地将脑机人工智能演变的高度进化统一成具像化的意识体,涉及深度的脑科学知识、量子科学及意识及哲学的相关思考,甚至涉足了彭罗斯提出的微管量子理论。观众观后直呼“太烧脑看不懂,但看上去就很厉害”。导演徐一超同样扛住了剧情的科学性、制作成本增加等各种挑战,在首映式上收到了来自相关专家的点赞。

《我的三体》的灵感来源自微软的开放世界游戏《我的世界》

中外三个平台的《三体》人物群像对比

从 2014 年哔哩哔哩UP主神游八方“饭制”《我的三体》起,观众对科幻剧集的最大期待就非《三体》莫属了。近两年,腾讯视频、哔哩哔哩、Netflix几乎同期出品《三体》剧集,这部在全球卖出两千多万册的作品,终以“官方剧集×3”的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以腾讯视频版本的《三体》为例,这是历时七年、经历了二十多版剧本和七十多位科学顾问、两位科幻迷导演共同打造的高风险低回报科幻剧集,但其在中国影视工业上的意义,像《流浪地球》电影一样,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尽管受制作资金、疫情影响、拍摄场地等各种限制,腾讯视频版《三体》留下了些许遗憾,但这部作品上线后的良好口碑,给还在奋斗中的、立志讲好中国式科幻故事的导演们打下了极大的信心基础,有越来越多的团队也义无反顾地在坚持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综上,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现实和历史的创作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未来设想为主旨的科幻题材的发展,形成了科幻国剧“软科幻”占比较多的局面。另外,科幻剧集与电影一样,通常需要较高的制作技术和特效支持,海外在剧集制作产业链上尤其是视效公司的技术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尽管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差距在缩小,但国内的规模化制作相较海外还有一定距离。同时,国内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网络剧,其制作与成本回收方式都与美国等科幻剧制作大国有较大不同,需要巨大投入的科幻剧其市场回报尚不明确,能拍的题材、导演、编剧都较为缺少的情况下,对比悬疑、武侠等已经可以用大数据来规划投入产出比的剧集产品而言,出品公司无论是看上去实力雄厚的网络平台还是有科幻情怀的制作公司,都较难下定决心砸重金去投科幻剧。

当我们追科幻剧的时候,是在追什么?

科幻剧发展到现在,无论是电视剧、网络流媒体或是新生的网络微短剧,均拥有一批忠实狂热的粉丝,那我们在追科幻剧的时候,到底是哪些元素令我们心动呢?

从内容来源来看,如果是知名IP、无论是小说、漫画还是游戏,会自带粉丝光环,带来观看热度。

从媒介来看,经历了电视台、录像带和光盘、互联网交流时代后,现在大部分剧集的观看均通过网络流媒体平台与电视台,电视台与网络流媒体平台经常同步更新,所以网络流媒体平台是媒介霸主,无论是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大平台的自制、分账科幻剧,还是哔哩哔哩等中短视频平台的剧集,观众已经养成了在平板和手机等设备上追剧的习惯,科幻剧虽然在小屏幕上丢失了许多制作细节,更难以体现奇观类的震撼,但科幻题材的新颖创意,往往是吸睛的关键。如果好的科幻创意加上优秀的剧情,再遇到靠谱的制作团队,科幻爆款剧便会呼之欲出。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目前备受争议但“市场容量”极大的小程序微短剧市场,也会像网文时代一样,经历霸道总裁、复仇、动作等题材后,进入到穿越、异能等科幻题材的竞争中,孰是孰非,需要改日再议了。

从制作方式来看,科幻剧在大量实拍加后期特效剪辑的年代,比较难做出令人满意的画面,随着摄影及后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绿幕、虚拟拍摄及UE、Unity等视效软件在影视领域的广泛应用,令许多原来不敢想象的特效镜头变得相对廉价和容易,而剧集对于拍摄条件、后期视效的要求不如电影高,所以优质的科幻剧本总能巧妙地结合现代影视制作的工业流程的一些特点,比如用虚拟拍摄代替实拍来大量表现中远景,令多场景切换变得更加高效;再比如科幻的特效应用软件与动画软件已经重合度很高,实拍与动画的距离正在前所未有地近,像《爱,死亡和机器人》中的超真实CG动画一样,效果已经可以达到以假乱真。这对创作者来说极大地开阔了思路,对于观众来说也是科幻剧区别于其他题材、令人欲罢不能的奇点。

从题材来看,科幻故事即情节本身,无疑是观众最看重的,从我上述粗略总结的中外科幻剧集发展史可以看到,穿越、未来、科技、衍生剧等涉及探索未知的创新点子是最受观众喜欢的,因为这类经典题材不仅让观众深入思考科学与技术的未来,也会波及对哲学、伦理和社会等问题的更加深入的探讨,丰富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接近逼真视觉的动画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剧照

《电影艺术词典》中认为:科幻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做幻想式的描述。其内容不必拘泥于已达到的科学现实。创作者可以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预想人类生活的未来面貌。科学幻想片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教育片,它并不直接担负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

这虽是对科幻电影的定义,尽管科幻电影与科幻剧在制作发行、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同属于注意力经济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此概念套用在科幻剧上道理也是相同的。

当我们进入想象力时代时,文学及影视作品的想象力结合人文表达,就是科幻这类题材最适合绽放的时机。最能令观众接受的剧作为大众消费的一环,将是科幻内容的最适合表达的舞台。 0VcLqy0qAiYazD1gw0cSzs5dqYCTUm+gzVIsiOm18Q/IqV2KE1wone+IGL2cmO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