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特别企划

上海滩遥望小破球
中国科幻影视故事(1939—2023)

作者/郑军

从电影这项艺术诞生之日起,中国人到底拍了多少部科幻片?没人有现成的答案,我只好自己去收集。不算动漫作品,真人科幻影视已经找到三百余部!下面,我就聊聊国产科幻影视中的那些标志性作品。(后附《华语科幻影视作品一览表》)妄图查漏补缺,肯定还有遗漏,诚请有心人补全。

这是《新华画报》刊登的《六十年后上海滩》剧照,该片被学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

民国朋克梦

让科幻走出文字世界,建立视觉形象,中国最早的尝试不是科幻片,而是传统戏剧。1910 年,浙江瑞安戏曲作者洪柄文创作了科幻剧《电球游》。

洪柄文热爱科学,1910 年就写过《空中飞行原理》,介绍飞艇和固定翼飞机。在《电球游》中,他把电气和飞艇两种当时的高科技结合起来,描写自己乘坐电动飞艇畅游家乡的故事。结尾处作者醒来,发现是南柯一梦。

洪柄文在《空中飞行原理》中写道:“自然之理,各种科学,各种制造,在外洋日有进步,不独飞车一事而已。优胜劣败,必受天然之淘汰。中土人士,于制器一道不事讲求。处竞争之世,何以自立?”可见,他创作科幻戏曲的初衷就是宣传科学。今天看来,这个目标可能有些狭隘,但绝不能算是错误。

洪柄文还创作过戏曲《月球游》,描写人类佩带生命保障系统,乘坐飞行器登陆月球,说明他完全能理解天文学上的月球环境。可惜,《月球游》的剧本没有找到。

电影出现前,戏剧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视觉叙事艺术,凡尔纳就曾经创作过科幻剧。洪柄文创作的是传统戏曲,而不是话剧。

后来,中国虽然不时有科幻话剧上映,但是从没出现过科幻戏曲。《电球游》和《月球游》可能是中国科幻戏曲的绝世之作。

像科幻小说一样,中国观众最早看到的科幻片都来自国外。民国时代,流行的外国商业科幻电影会在中国同步放映。《金刚》和《人猿泰山》都曾经登陆中国影院。1937 年,詹姆斯·希尔顿所著的《失去的地平线》被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搬上银幕,影片花了很大成本营造虚构的“香格里拉”,这个词从那时起成为著名品牌。

最近,不断有“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类提法见诸媒体,所指年份也不一样,经常是“元年”之后又出现新“元年”。其实“元年”不能自封,只能由后人追认,“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广泛的说法是 1939 年。

1938 年,新华影业公司开拍《六十年后上海滩》,当时叫“理想科学电影”。该片由杨小仲自编自导。次年制作完成,后送到天津首映。电影描写公司职员韩某和刘某被催眠,于 1999 年复活。两人逃出实验室,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遭遇许多奇闻妙事。

最终一梦醒来,返回自己的时代。

编导杨小仲还制作过科幻片《化身人猿》。主角胡祥林发明出能让人退化成猿的药物,又出发去热带,研究能把猿变成人的药物。助手白剑平偷偷服药,变成猿人,从此兽性大发,制造出各种灾难。和前作一样,这也是无可挑剔的科幻片。

1937 年,新华影业拍出杰作《夜半歌声》,因其鲜明的反封建主题载入中国电影史,但它的续集几乎无人关注。这部续作上映于 1941 年。故事里,原主人公死里逃生,请医生修改容貌。由于技术失败,变得比第一集更丑陋,成为只能在夜间出没的杀手。

该续集借鉴当时流行的《科学怪人》和德国科幻片《卡里加里博士》,设置了实验室、活体实验等元素,完全拍成科幻恐怖片。1963 年在香港重拍的续集删除了这些科幻设定。

20 世纪 50—70 年代

1958 年,文艺工作者拍摄了不少“纪实性文艺片”,从中诞生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科幻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影片改编自田汉的同名话剧,由于目标并不是拍科幻,电影采用了奇怪的结构,直到五十七分钟,情节完全发生在当代背景,还用了不少纪录片镜头。然后进入 1978 年,角色们乘坐个人飞行器垂直起降,使用电视电话联系。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和火星。

影片剧本收录于《田汉文集》。电影改编和导演是著名艺术家金山。按当时的标准,这部电影的制作已经十分精良。评论家认为它“似有情而乏真情”。不过,很多科幻迷却能接受其中纯真的未来想象。

1963 年,著名笑星陈佩斯的父亲陈强参演了少儿科幻片《小太阳》。电影描写中国人在太空轨道上建造反射镜,以提高阳光利用率。影片的时长只有三十多分钟,是按类似科教片的模式拍摄的,但又完全使用虚构情节。

1961 年,《电影艺术》杂志发表蓝维的文章,名叫《谈谈科学幻想影片》。文章开宗明义,就是呼吁拍摄中国自己的科幻片。当时,中国银幕上只有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科幻片。蓝维以它们为模版,总结出科幻片的价值,包括表现未来社会,培养青少年的求知欲等。

华人世界里,科幻片最早成规模的地方是香港地区。20世纪 70 年代中期,香港形成一波拍摄科幻片的风潮。

1975 年,邵氏公司模仿日本特摄电影,创作《中国超人》。影片里,一支远古人类遗孓进入地下,逐渐发展出高度文明。他们试图制造灾难,清除地表上的人类,进而侵占地球表面。《中国超人》使用了典型的科幻背景,不再是往其他类型片中加科幻元素。

不过,虽然这个点子相当科幻,身为编剧的倪匡也把影片逻辑梳理得还算完整,但是影片细节处理得很随意,超人造型几乎完全模仿日本特摄形象。

1977 年,《生死搏斗》与观众见面。故事改编自长篇科幻小说《不朽的人》,作者是前世界科幻协会会长冈恩,影片把它改编成香港本土故事。这部片子完成后被引进内地,在影院、电台和电视台轮番放映,几乎长达半年。许多内地观众对它都有印象。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出品了彩色版翻拍片《金刚》。1977 年,香港邵氏影业跟风创作出《猩猩王》,也是由倪匡编剧。那头巨猩不仅同样要进城,爬楼,被飞机围攻,同样用巴掌打下一架飞机。只不过场景从纽约换成香港。邵式影业为这部电影花掉一千万港币,创下该公司的投资记录。他们还请来日本特效团队,购买先进摄影技术,甚至把剧组拉到海外取景。后来闻名世界的武指袁和平在影片中穿上戏服,扮演大猩猩。

20 世纪 80 年代

1980 年 1 月 5 日,《大西洋底来的人》(美国NBC公司出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还被改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套电视小说广为流传。1980 年 12 月 7 日,央视又开播日本经典科幻动漫《铁臂阿童木》。

当时,中国内地大部分情况只能买断国外二三流科幻电影或过期电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早年作品《电视杀手》,印度科幻片《印度先生》,巴基斯坦科幻片《天外来客》都在那时引入中国。这些非主流科幻片的引进,进一步打开中国电影人的视野。

1988 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世界科幻电影史》,作者是黑尔曼。这本书让中国人能够一睹世界科幻影视全貌。

在国外作品激励下,1980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珊瑚岛上的死光》搬上银幕。原作者童恩正亲自改编,女导演张鸿眉执导。尽管技术条件简陋,但无论题材还是叙事手法,都已经是纯粹的科幻片。

除了《珊瑚岛上的死光》外,当年还出现过《隐身人》《最后一个癌症死者》《X-3 案件》等科幻电视剧。它们都改编自同名科幻小说,并反复播映。

1980 年,由刘兴诗作品《小白海豚》改编的中国首部科幻动画片问世,名叫《我的朋友小海豚》,获得过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

1981 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潜影》,改编自科幻小说《王府怪影》。“潜影”指已经拍摄到底片上,尚未洗印出来的影像,电影使用了自然环境记录历史图像的科幻点。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著名导演吴贻弓访美时看到斯皮尔伯格的商业成功,希望也能拍出艺术与商业俱佳的电影。德国友人便向他推荐凡尔纳作品《一个中国绅士的磨难》,这部作品被吴贻弓改编成《少爷的磨难》,背景改换到军阀混战时期,由陈佩斯担任主演。

1986 年,西影厂拍摄了故事片《错位》,是一部寓言式科幻电影。工程师刘子枫升任局长,被大量会议搞得烦恼不堪。他设计出和自己外貌一样的机器人,专门负责开会应酬。

1988 年,长影厂推出科幻片《合成人》,由王亚彪导演。影片中,贸易公司总经理吴浩的身体与农民王家培的脑通过手术结合起来,演绎出一连串闹剧。当时,著名作家张贤亮还创作了科幻片《异想天开》的剧本,影片于 1986 年上映。

1988 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出《霹雳贝贝》,成为给一代儿童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科幻电影。该片也曾多次获奖。同一时期还拍摄过儿童科幻片《魔表》。

1989 年出品的《凶宅美人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改编自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名著《陶威尔教授的头颅》。影片将背景换成虚构的国家,保留了原小说中反派柯科恩的名字,将其他角色换成中国姓氏。除此之外,影片在科学性方面高度忠实于原著。1992 年,西影厂还拍摄出科幻片《隐身博士》,描写犯罪分子盗窃科学家的隐身药的故事。

20 世纪 80 年代是中国内地科幻片的小高潮。直到 2021 年中国科幻大会附设的科幻电影节上,《错位》等影片还被拿出来放映,以示纪念。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香港电影已经独步亚洲,科幻片也不例外。1983 年,在《第三类接触》和《星球大战》影响下,邵氏影视公司拍出了《星际钝胎》。由于资金限制,拍成低成本喜剧片。巨型飞船出现时响起音乐,卢博士和侦探用“光剑”比拼,都是对这两部名片的戏仿。

1987 年,星辉影业拍摄了《朝花夕拾》,又名《日出日落五十年》。让一名生活在 2037 年的女人穿越回 1987 年,与青年富商恋爱。今天,穿越题材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当年,《朝花夕拾》还是很有一定新意。

彼时,倪匡的小说非常流行,1986 年,嘉禾公司推出《原振侠与卫斯理》,把倪匡两大系列主人公合并到一起。影片汇集周润发、张曼玉、狄威等新生代明星。

1987 年,寰亚公司拍摄出《卫斯理传奇》,把几部卫斯理小说的情节编织起来,形成一个故事。卫斯理在片中的身份就是“科幻小说家”,而不是原著中的冒险家。片尾有一段数分钟的长镜头,将外星人飞船塑造成龙形,在乌云中若隐若现,算是体现了民族特色。1986 年,刚出道的刘德华主演《魔翡翠》,原作也出自倪匡。主角不是卫斯理,而是“亚洲之鹰”。

这段时期,港台地区电影人还参与国际科幻大片的制作。1982 年,迪士尼公司拍摄《电子世界争霸战》。共有五百人参加后期制作,台湾地区的宏广软件公司就派来二百余人。这是华人参与顶级电影特效制作的早期例子。

20 世纪 80 年代初,香港邵氏集团参与投资美国科幻巨片《银翼杀手》,但是票房惨败,令邵氏公司在一段时间后完全退出电影业,转行于电视业。

20 世纪 90 年代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环保题材科幻片初现银幕,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

1990 年,冯小宁导演儿童科幻片《大气层消失》。影片里,意外事故使三节装载化学原料的列车发生泄漏,烧穿某地区上空大气臭氧层,全球生命危在旦夕。人与动物为了生存,共同与死亡搏斗。30 年后,冯小宁又拍摄出科幻片《动物出击》。虽然有了投资保障,新作却停留在《大气层消失》的水平上,没有获得前作的良好反应。

1992 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出《毒吻》,是中国第一部环保题材科幻片。电影描写了化工厂的污染形成了变异儿童。电影改编自哲夫的同名小说,他是最早一批关注环保问题的作家。

与此同时,港台的科幻电影继续发展。1991 年出品的《卫斯理之霸王卸甲》非常有代表性。它使用了纯粹属于中国文化的科学话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看待风水。电影分别采用风水师的视角和现代科学视角,卫斯理在影片里代表后者。持两种观点的人不时交锋,争论现代科学与古代文化之间的矛盾,这种主题十分独到。电影改编自倪匡的小说《风水》,把背景推后三十年,更符合现代趣味。故事设置在虚构的加里南国,场面宏大,有很多烟火特技,当时堪称大片,保障了电影的观赏性。

1992 年,《卫斯理之老猫》与观众见面。同样取材自倪匡的小说《老猫》。片中那只六十多岁的黑猫身上隐藏着外星人。

除了将科幻元素当成情节核心,更多香港电影把它摆在支脉上,周星驰主演的《赌神 2》就是典型。在这部续作里,“特异功能人”集体发功,将主角送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进行冒险,成为一部科幻加惊险的混合类型片。

1989 年,《急冻奇侠》与观众见面。男一号是明朝锦衣卫,反一号是采花大盗。两人在搏杀中坠下悬崖,被冰封住,在现代香港苏醒,引发一段爱恨情仇。

香港电影人从不避讳山寨之风,在科幻这种舶来品上更是如此。任达华主演的《黑猫》、郑伊健出演的《幻影特工》、周星驰的《百变星君》,都有明显的模仿对象。类似作品还有校园科幻片《超级学校霸王》《铁甲无敌玛利亚》《公元2000》《特警新人类》《千机变:拯救危城》等。即使口碑不错的《黑侠》(1996 年)也取材自老IP《青锋侠》。

一直山寨下去终会后继乏力。2002 年根据倪匡小说改编的《卫斯理之蓝血人》和 2004 年的合拍片《飞鹰》,成为香港科幻片的最后大作。

与此相反,1995 年上映的《袋鼠男人》则完全是原创。它由台湾怡明电影公司和新电影公司联合拍摄,讲述男人怀孕的科幻题材。《袋鼠男人》改编自台湾作家李黎的小说,他还亲自担任编剧,整个故事完全没有山寨色彩。

《袋鼠男人》在细节上完整解释“男人怀孕”的技术实施,医学知识成为推动情节的主要元素。但是并没有拍成猎奇电影或者喜剧片,而是讨论科研体制和医学伦理的严肃正剧,风格上则是温馨的伦理片。

1995 年实施大片分账制度后,美国顶级科幻片开始同步登陆中国银幕。早期同步上映的科幻片有《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等。2009 年,一部名叫《孤胆义侠》的独立电影在美国票房获得 520 万美元,中国票房突破 3000 万人民币。折算汇率后,成为首部中国票房超过北美票房的美国科幻片,预示着这里形成了全球最大科幻观众群体。

这段时间里,中国电影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国外科幻片制作。袁和平在《黑客帝国》中的武术指导作用有目共睹。2006 年,索尼公司拍摄科幻片《致命紫罗兰》,中影华龙数字艺术学院为该片进行后期制作。2010 年印度科幻片《机器人之恋》中,香港先涛数码提供特技制作。作为演员,成龙、李连杰、杨紫琼、吴彦祖等人都亮相欧美科幻片,有时还担任主演。李安和吴宇森则担任好莱坞科幻片导演。

在资金、技术和人员的紧密交流之下,中国内地电影界再次尝试科幻片,1995 年就拍出了《再生勇士》。一名公安干警负伤成为植物人,在昏迷中度过八年时间。通过基因治疗技术恢复活力,在 2004 年的世界与恐怖分子作战。

进入新世纪

2001 年,科幻片《拯救爱情》上演,影星张丰毅客串“外星长老”。2003 年,中美电影人合拍《太空营救》,曾立志拍出“中国第一部高科技太空科幻片”,可惜投资不足,只有一百多个特效镜头。

当时,内地电影市场低迷,影视资源扎堆在电视剧市场,那里曾经尝试过科幻题材。2004 年,《快乐星球》登陆中央电视台。由郑州电视台和河南超凡影视公司联合制作,是一部儿童科幻剧。迄今已经制作出 256 集。河南当地还围绕《快乐星球》开发主题公园,是最早打造周边产品的国产科幻影视。

2005 年春节,《非常 24 小时》在中央教育电视台首播。剧中,三名科幻迷不慎搞乱国家授时中心的设备,导致持续24 小时的混乱。借鉴美剧《反恐 24 小时》,剧集时间与情节时间完全同步。

虽然这段时间的真人科幻电影都是小成本,动画片领域却有大成本的科幻作品。2006 年,深圳环球数码公司上映了3D动画科幻片《摩比斯环》,由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导演福斯特亲自执导,主人公的父亲西蒙由《星球大战》卢克扮演者马克·哈米尔配音。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公司带领国际团队操盘科幻片,因水土不服导致票房惨败。不过,环球数码从那以后仍然坚持在科幻动画市场上,制作了《兵王争锋》《潜艇总动员》等科幻动画剧集。

2010 年 6 月 1 日,国产 3D科幻动画电影《超蛙战士》与观众见面,由上海河马动画设计公司制作。他们勇敢地做了原创尝试。故事里各种星际文明都是人类后代,为适应当地环境改变了基因。影片制作态度认真,画面精良,可惜票房仍然失败。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时,周星驰做了大胆尝试。《长江七号》在 2008年年初上映,创下华语科幻片票房纪录。《长江七号》上映前的宣传主打科幻类型,观众对此投入极大兴趣,结果其内核却是一部家庭片。不过,电影中的“七仔”放映后大卖,是内地第一个有成功销售记录的科幻周边产品。在《长江七号》票房带动下,科幻片又出现小高潮,却以惨败告终。截至 2010 年夏天,一年之内三部科幻大片折戟沉沙。

2009 年,乐视网投资的《机器侠》与观众见面,立刻被视为烂片典型。2010 年 3 月上映的《未来警察》较为悲剧,由于不熟悉科幻创作规律,造成影片既无创造力,也不娱乐。2010年夏天,光线公司投资的《全城戒备》与观众见面。和《未来警察》一样,编、导、演各环节都做得很认真,特技也算中规中矩。留给观众的感觉却是无从发力,既无明显缺点,也无显著亮点。

这三部电影上映前都用“科幻”来做宣传,说明投资方认可科幻的市场价值。连续惨败后,影视界长期不敢再碰科幻题材。与此同时,台湾地区出现了包括《外星人台湾现形记》(1999 年)、《神选者》(2007 年)、《基因决定我爱你》(2007 年)等影片,反向也较为平淡。

直到 2019 年《流浪地球》之前,中国银幕上出现了一大批“隐形科幻片”。它们完全是科幻片,甚至会使用冷门科幻题材,其中不乏大制作,但是制片方坚决不把它们标注为“科幻”。2012 年上映的《惊魂游戏》就是如此。女主人公和男友在荒岛上陷入杀人狂追踪,结果只是一个虚拟游戏场景。并且,游戏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游戏者都不知道自己在玩游戏。

同年,华谊兄弟推出高投资电影《太极 1:从零开始》与《太极 2:英雄崛起》。影片使用了杨露禅到陈家沟偷学太极拳的武术典故,却把情节改成蒸汽朋克风格。这是新近才产生的科幻流派,背景多设在工业革命时代,从蒸汽机或者早期电气技术发展科幻概念。这两部电影的情节表明,片方完全是在自觉使用蒸汽朋克题材。反派人物方子敬拥有全自动筑路机,陈载秧驾驶飞行器与敌人战斗。透过这些表面的花哨,影片还试图反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这也是蒸汽朋克科幻经常表达的主题。

同年上映的《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也是相当合格的科幻片。该片改编自电视剧《痞子英雄》。电影使用“反物质炸弹”这个科幻点。技术细节准确到位,动作场面花了很多心思,是一部高科技惊险风格的科幻电影。2014 年,续集《痞子英雄之黎明升起》登陆银幕,使用了“病毒攻击”题材。

“科幻+”是当时影视界流行的作法,就是用科幻元素加一个传统题材,但不标注为科幻。尚世影业和上影厂联合拍摄出《绝命航班》就以“科幻+恐怖”定位,对恐怖气氛的调动比较纯熟。该片导演后来又拍出《蒸发太平洋》,风格与前作类似。《诡镇》,也采用“科幻+恐怖”类型。看片名会认为是恐怖片,谜底则是外星人。《特工艾米拉》使用“科幻+动作”类型,将时间设置在 2020 年,恐怖分子用基因工程改造病毒并危害世界。

2015 年上映的《九层妖塔》则是“科幻+冒险”类型,这里的冒险还是当时流行的“盗墓”类冒险。虽然片方购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作为改编素材,导演陆川却将自己创作的科幻片剧本嫁接到里面。成片后的《九层妖塔》只用了《鬼吹灯》的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故事则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特异功能、时空穿越、恐龙再生这些科幻概念。七亿票房使《九层妖塔》成为第一部能收回投资的高投入科幻片。

2015年,深圳一立动画影业有限公司推出动漫电影《一万年以后》,标注为奇幻,又使用了典型的科幻末日题材。影片不乏妖魔鬼怪概念,实际上是指当代科技文明的物质遗产。电影还将科学虚构成有意识的生命体,化身为一系列著名科学家迷惑人类。这是典型的科幻式奇幻。

2017 年上映的《逆时营救》是隐形科幻片的突破之作。它使用时空穿越这个经典科幻概念,把握住了人物性格成长与穿越的关系。无论票房业绩还是影片质量都有较大提高,然而在宣传中从不注明是科幻。

同年上映的《记忆大师》票房接近三亿元,质量也和《逆时营救》差不多。影片使用记忆空间这个科幻题材,并把时间定位于 2025 年。黄渤在《记忆大师》里担任主演。受限于题材,发挥只能算中规中矩。然而,2018 年由黄渤自己执导的《一出好戏》,票房却达到十亿元。影片借鉴了戈尔丁科幻小说《蝇王》中的概念,是一部典型的寓言类科幻片。

这段时间还出现了一部尴尬的电影,那就是打着科幻旗号的《美人鱼》。但它不属于隐形科幻片,而是一部周星驰个人风格极强的电影。

2019 年,在《流浪地球》公映前,片方发售周边产品版权,只卖出十几个“软周边”,一例“硬周边”都没有售出。所谓软周边,是指不需要专门设计和制造,只需贴牌生产的产品。硬周边不仅需要专门设计,还得联系制作工厂。《流浪地球》上映前,没人看好它的市场。

当时媒体预测春节档票房,都把《疯狂的外星人》排在榜首,恰恰它也是根据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结果,《流浪地球》成为年度票房冠军。《流浪地球》再次给科幻影视赋能后,《上海堡垒》和《欲念游戏》等相继上映,反衬出《流浪地球》的高品质。不过,2019 年还有一部寓言类科幻也达到了不错的高度,就是《被光抓走的人》。影片中,很多人在天降白光后消失。后来,这些人被认定处于真爱状态。而那些没有消失的成年人就得寻找理由,证明自己的婚姻不存在问题。不过,影片从未宣布“真爱”就是人员消失的理由,这只是坊间传闻。

2021 年年初上映的《辑魂》,展示了小成本科幻片的成就。该片改编自江波的科幻小说《移魂有术》,改编时删减了科技成分,增加了戏剧元素。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刻画深刻。电影主要靠电影手法,而不是堆砌特效。

流媒体:下一个科幻热点

中国科幻影视下一个增长点可能不在大银幕,而是流媒体端。伴随带宽提速,网络视频行业开始出现,最多时,全国曾有数百家视频网站。网站最初只是将院线电影搬上网络,电影在制作时也只考虑符合院线放映标准。但很快便出现了门槛更低,制作周期更短的流媒体电影。

2014 年,爱奇艺公司将流媒体电影称之为网络大电影(俗称“网大”),该称谓一直流传至今。我找到的最早的科幻网大名叫《机器情人》,由北京竹蜻蜓公司拍摄,2015 年上线。很快,科幻就发展到每年十几部到几十部的样子。2020年,以《大雪怪》《大蛇》为代表的科幻网大进入点击率前列,初步证明科幻在网络也有市场。

由于创作条件简陋,科幻网大流行山寨,模仿已经流行的机甲、末世、超级英雄、人工智能等题材,几乎重演香港院线电影对科幻的处理办法。不过,这类题材与网络科幻文学题材高度重合,网络科幻小说被改编成网大的数量远多于纸媒上的科幻。

从2007 年《迷狂》之后,开始出现专为网络公司拍摄的流媒体剧(俗称“网剧”)。我找到的首部科幻网剧名叫《超少年密码》,由北京时代峰峻有限公司 2016 年出品。后又便涌现出《天才J》这样比较有特点的网剧。

2019 年,由腾讯影业和阅文集团出品的《庆余年》,将科幻网剧推向精良大制作的水平。《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网文,描写本代人类文明毁灭以后,下一代文明进化到农业社会,出现了名叫“庆国”的国度,主人公范闲在这个架空背景下经历了各种冒险。

最近两年,科幻题材的网大和网剧以每年数十部,每周近一部的频率推出,大部分是山寨品,但也能看出一些匠心之作。近年来出品的《开端》和《三体》,质量已经相当精良。

由于院线电影的巨额投资,像诸如《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流浪地球2》等国产科幻大片至今仍然是凤毛麟角。影视公司对制作网大或是网剧的意愿更强,流媒体战场将会是下一个科幻热点。 M9HeD5aqBwkPa8OnAemznuf+OJfdb/oevZ+ND+WT7er2+VZFjhM+/EaF5YVKyqE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