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文章的时候,我时常能明确地感到自己眼光与感受的分裂——我没有将这一分裂与人格挂钩,而是在谈阅读消费上的多重感受。一重是生活中偶尔松弛下来的汪惠仁的感受;一重是经年累月养成的职场习惯,替广泛的读者“做主”来选择作品,这一个汪惠仁,有着模糊综合体的性质,这也构成了一重阅读感受;还有一重,则是那个对文艺美学持续保有兴趣,多少仍粘带着些学究气质的汪惠仁的感受。

编辑之累,其累在心,累在这种眼光与感受的分裂。编辑之累,不仅仅在于要承受这样的分裂,还要将这一分裂尽力消弭——对我来说,这就是将三重的汪惠仁重新变回一个汪惠仁的过程。

所以,再次见到我时,很多的老熟人通常会说:汪惠仁,你变了。能不变吗?我想,这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故事。在新的传播时代,这样的人生故事极为普遍。

几十年前的作家中,留意到“传播”这一层概念的,当然有,但的确是少数。当年的多数作家,写自己的作品就是了,下一个环节,作品的传播,好像是与自己无关的。而现在情形大不一样了,我所说的那种眼光与感受的分裂,不仅编辑身上有,在写作者那里,同样也有。在挑剔性的读者那里,也有。泛文化互联传播的年代,人人不再拘囿于既定的职场分工,都可能是作者、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三位一体。

新的传播时代,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文化问题,但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问题的消失——我们的所闻所见,自然只能是在三维世界之中,但我们总有一个愿望:让我们的见闻能够触及更广大的时空。当我们不再将这种眼光与感受的分裂视为问题或者人生痛苦,我们就有可能收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我们就有可能在“有我”与“无我”的相互启发相互砥砺中收获那个“真我”与“新我”。

Ky7g9QkIGFueRLWSlTHILFTlXresceCZP8FoGeIIlXJxEi7faGeii2PltAzlGeN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