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 每天记录时间开销 。如果这个习惯已经养成,我们就要养成第二个好习惯: 每天制订时间预算 。
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订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值得的,恰如另一段“陈词滥调”——磨刀不误砍柴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为了表述方便,后面把这些列表中的事情称为“任务”。例如:
▷ 背单词,另外,还得按照计划把昨天和上周五背的那两个列表复习一遍。
▷ 晚上约好要和张三看电影。
▷ 去图书馆,上网搜索,找出必要信息,完成文章写作。
▷ 下午要和同学踢球。
▷……
当然,在罗列这些任务的时候,你的大脑就要自动开始估算完成每项任务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了。很快,你就会遇到第一个问题: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成。于是,你只好进行选择。
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给列表中的每项任务标上 权重 [45] ,例如可以用数字1至5进行标注。但是请注意,不要像某些书籍建议的那样使用数字1至10进行标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很难如此精确地分辨事情的重要程度。实际上,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讲,用数字1至3已经足够,因为这种设计基本上可以代表: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当然,根据个人喜好,你也可以用“-1”“0”“1”进行标注。同样的事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往往就是最优策略。
我甚至建议一开始只给每个任务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就行了。这样,标注就会变得相当简单——在那些重要的任务之前加上一个表示重点的符号即可。有人喜欢用星号(*),我个人比较喜欢一笔就可以画出的五角星( )。当然,有一种更简洁的做法就是把那个任务圈出来或者在前面画个圈(○)。
一旦开始尝试给要做的事情标注权重,我们就会发现,这件事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即便用最简单的方法——只拿“重要”和“不重要”进行标注,我们也必须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不重要”和“显得不重要”。
考虑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已经被标注为“重要”的那些任务,因为其中必然有一些只不过是“显得重要”。同时,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一下那些被标注为“不重要”的任务,因为其中总会有一些实际上只是“显得不重要”。这样一来,某些权重标注一定会被修改。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有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全的、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不挣扎一下,就很难完全专注于这个最关键、最根本的决策标准。
每个人都喜欢做有趣的事情,做的时候往往并不关心这件事到底有没有用。可是,有趣的事情不见得有用啊!
如果我们能甩甩头,强迫自己理智一些,就会知道: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请你认真面对自己,想想看:过去一直是这样用理智指导自己行为的吗?
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就可能痛苦地发现,自己经常仅仅因为非常有趣就去做的那些事情其实没什么用。例如,你在3月的时候设定了一个目标——6月参加托福考试,可是到了5月底才发现,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你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跟朋友打牌或者泡吧。再如,你在早上决定白天要背200个单词,可是背到第20个单词的时候,朋友来电话说要请你吃饭,然后你就去了,喝多了回来,直接上床睡觉,甚至连最重要的习惯——记录时间开销都放弃了。
选择目标不用向任何人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混模糊地有自己的目标——“理想”或者“痴心妄想”。现在就开始把自己的那些哪怕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吧——判断每项任务的真实属性,然后选择“真的重要的”或者“显得不重要的”。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将变得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