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改变技巧:摒弃环境可变策略,增加决策可变策略

我们发现,很多心智策略不存在于语言里,而是存在于行为模式里。如果想要改变关系模式,我们不仅要了解心智策略的理论知识,还要付诸行动,这项工作的核心部分在于变局限为有效,变被动为主动。

图1-3

1.退行:引导个体看到自己熟悉的心智策略

如果我们要改变一个人的心智策略,只是告诉他“不要这么做,尝试换种方式”,这往往起不到效果。我们首先要引导个体看到他熟悉的旧有模式,了解心智策略形成的背景和经历,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玩一个熟悉的游戏,而不是一个新的创意。如果他能够借此产生新的认知,其看待这些旧有模式的视角就会变得不同。

没有退行,就没有治疗。很多心理咨询师也会引导来访者回到童年去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是效果往往并不好。在做心理辅导时,不能为了退行而退行,我们需要通过退行找到童年时期情绪能量的“卡点”,然后转化当时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感受和期待。退行,是为了引领成年个体看到童年的自己,看到自己熟悉的旧有模式,然后选择更智慧、更轻松、更具可能性的方式去表达爱。

如果一个妻子常常指责丈夫,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她退行到童年,看看她是不是在习惯性地复制母亲的行为模式。也许她只是习得了母亲的行为模式——指责,却没有读懂指责背后的心理期待和隐藏的情绪,更没有读懂母亲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向父亲表达爱。当她看到指责背后隐藏的爱时,旧有的心智策略就会松动,情绪的“卡点”就会疏通,内在小孩就会获得满足,再回到当下时,旧有模式的负面影响也会消失。这样,她就可以卸下成长经历里的包袱,重新面对自己的丈夫,而不再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像母亲指责父亲一样去指责他。

2.觉察:从“心智小孩”到“心智成人”

做完退行工作之后,我们会了解到自己的心智从原生家庭中传承到了什么。但要清楚, 退行的目的并非为了控诉原生家庭。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从原生家庭中传承而来的模式,是我们主观决定的。我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种关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我们退行的目的是看到自己在父母的身上传承到了什么,然后发挥主动性去探索跟父母不一样的行为模式。比如,我们看到了母亲沉重的表达爱的方式,那么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更轻松的方式,这是退行的关键。

其次,从“我需要对方做什么”转化到“我可以自己做什么”。我们通过视觉、听觉、感觉这三大感官通道来加工外部信息并形成心智策略。孩子的理解力非常有限,他们通过这三个通道加工出来的都是别人对自己的反馈。也就是说,内在小孩看不到真相,只看到父母的行为,并借由父母的行为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孩子无法理解他人,当他们看到父母吵架时,无法理解父母原来在通过这种方式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这也是他们相爱的方式。

他们看不到父母内心的对话,无法理解父母内心的爱,只看到父母的相互指责。他们理解不了父母对爱的表达如此偏激是有特定原因的,他们只是看到了这种行为模式,听到了父母的互相指责,进而加工出自我的感觉:爱原来是这样的。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糟糕的互动模式,他就会对爱有糟糕的感觉。成年后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他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糟糕的感觉演绎出来。如果我们不去有意识地觉察,就会带着童年时期加工出来的自我感觉去生活,而不在乎真相究竟是什么。

与孩子相比,成年人的心智更加成熟,除了视觉、听觉、感觉三个通道更加均衡外,还更能深入地理解他人。成年的我们不再只是基于三大通道加工的信息,而是可以在看到的行为的基础上,细致地听、认真地判断,并用同理心更真实地理解他人。所以, 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又 叫作“心智成人” ,即成年状态能够通过自我判断做出更智慧、更照顾全局的决策。当然,并不是生理年龄符合成年标准的人都是“心智成人”,如果在孩提时积攒下太多的负面情绪和能量卡点,那么成年后的我们在行动上就会缺乏理性。这就像机器一样,如果内在零件生锈严重,机器的运行就会出现故障。

当然,即便特别聪明的孩子,理解力也十分有限,这也是成年后的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有环境可变策略的原因。通过表达那些小时候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情感需求,一个人才会真正走向心智成熟。所以我们要对自我怀有好奇心,去觉察自己旧有的熟悉的心智策略,关照那些未曾被触碰过的情感,并从“我需要对方做什么”转化到“我自己可以做什么”,主动去探索自我的主动性。

3.发展:增加创造性心智策略

最后一步就是要形成并增加自己的创造性心智策略。这要求我们要有承担的勇气——我选择,我承担。很多人虽然生理年龄很大,心灵状态却处在“心智小孩”的阶段。想要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心智策略,我们就要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去表达、去爱。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自我选择之路,当我们把解决问题的选择权交给别人时,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依赖于别人的改变,最终失去力量感。当我们把问题解决的选择权交给自己时,就会看到人生有更多的掌控性。所以面对无效的心智策略,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抱怨父母使我们形成这种策略,而是要看到小时候的自己主动选择了这种方式来得到父母的爱。

成年人的心理游戏和孩子的心理游戏有很大的不同:孩子的心理游 戏遵循“我弱,你要给我”的逻辑;而成年人的心理游戏遵循“我付出 是为了平衡内在良知里你对我的付出”,是一个付出与平衡自由流动的 游戏。 孩子会哭喊着:“妈妈,我饿。”只要哭喊,妈妈就会来投喂。“心智成人”会说:“我要给自己弄点吃的,我饿了。”一个“心智成人”会遵循这样的心理游戏,做关系中主动的一方,而不是像个孩子一样处在被动的角色上。对于“心智成人”来说,如果“我的付出”没有满足“你的需求”,那他们会承担付出没有回报的后果。身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需要有这种担当——我承担,我创造。

很多成年人依旧处在“心智小孩”的状态,在关系中还遵从着“我弱,你要给我”的心理期待,这个状态也可能带来一些好处,比如不需要负责,不需要承担,但是会让一个人永远拿不到关系中的决策权。成熟的大人会对自己的需要负责,会主动去创造机会满足自己,并使用灵活的策略去达成所愿,也敢于为这个过程的结果承担责任。

我们的人生都是自己主宰的,在成长中肯定也会犯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承担错误就把主导权交给别人。发展创造性心智策略,就在于丰富自己成长的资源,并为己所用,这是成年人最该有的心灵状态。从被动策略到主动策略的转换中,我们需要走一段很长的心路,而且在发展主动的创造性策略时,我们会出现心智的退化,并在被动策略和主动策略之间反复徘徊。这是正常的——毕竟被动策略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而主动策略的习惯化需要时间。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在新旧策略之间徘徊的时间越来越少,最终使自己能更轻松自如地运用新策略。 52umhOqUg7oho06rjWLzWg+yShH5UOiMMJZOZ/5GCuSfLqaSI69ME+TF0O4LVCA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