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亲子关系是指向分离的关系

亲子关系具有未来导向性,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并不是期望孩子和我们永远在一起,终生不离不弃地支持我们,而是期待孩子可以成为一个精神独立的个体,能够独自面对人生路上的所有挑战。孩子的一生都是不断与我们分离的。

孩子离开母亲的子宫,是亲子关系的第一次分离。从此,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不断长大的同时,也与父母渐行渐远。他们从需要父母抱抱到能够独立行走,从完全享受父母的给予到拥有自由意识、形成独立的思维,从依赖父母的建议到叛逆、独立,最终完成生理和心理的独立,步入社会。他们正一步步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

我们往往以为孩子只有在青春期的时候才会叛逆,其实叛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即使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会叛逆,比如我们反对旧思维、旧策略、旧习惯,其实这都是叛逆的表现,正是叛逆让我们不停地发展。总之,分离是亲子关系和其他关系最本质的区别。换句话说,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终极目标就是分离。这是一代代人能够更强、更好地生存的基础。如果父母接受不了分离,不愿跟孩子分离,或者孩子希望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那人类将无法发展。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完成跟孩子的分离呢?或者说,在亲子分离这件事上,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分离并不是将孩子生下来之后就不再管他的事,有支持力的分离源于两个根基:爱和人格成长。

我们整本书都会谈及如何爱孩子,如何让孩子飞得更远、更高。我们给孩子的不应是溺爱、宠爱,而是温暖的爱。孩子只有在感受到爱的时候,才会变得更有力量和自主性,人格能得到发展和完善。有了爱和人格成长这两个根基,孩子才能更好地与父母分离,也能在分离后生活地更好,比父母生活得还要好。

为什么需要两个生命的结合才能孕育出一个新生命?真相就在这里:孩子汲取父母两个人的力量,活出比父母更好的人生,这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轨迹。爱和人格成长,在父母养育实践中缺一不可。

如果父母仅仅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是忽略孩子的人格成长,那么孩子就会过度依赖父母。但如果父母只是着眼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不注意养育方式,对孩子过于苛刻、专制,孩子也会失去对关系和社会的兴趣,变得孤僻、自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有同时兼顾这两个根基,才能让孩子在有爱、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逐渐走向独立。所以,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有爱的,并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

验证亲子关系好坏的标准并不是依据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表现,而是依据孩子离开父母后在外在环境中的表现,比如与同龄朋友、权威领导的互动方式。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很乖巧,但是离开父母后就变得胆怯,这并不能说明亲子关系很健康。因此,这就要求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要以“孩子离开父母后能更好地生活”为导向,这也是我们这本书的主导思想。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往往习惯于过度给予,让孩子“营养过剩”。如果父母为孩子做了太多,就容易让孩子形成“别人应该服务自己”的心态,他们未来在遭遇挫折时就会抱怨:你为什么不像妈妈一样替我做事情?老师为什么不像妈妈那样主动帮我?他为什么在我不高兴的时候没有主动哄我?这些都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们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父母便是土壤,整个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棵树所需要经历的风霜雨露。孩子这棵树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以父母为根基的土壤营养状况。只有给树根足够的营养和力量,树才能长得强壮,有抵御风雨的韧性。

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这点,甚至期待孩子能够在外部环境的滋养下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那大概率会大失所望,因为外部环境带给孩子更多的是风雨历练。外部环境对人的成长也很重要,所有的树木都需要经历大自然的风吹雨打,也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历练下变得更强劲有力。 X3xNbu6nTnZlvcVvwKywABZKYnKQXWUSUmydXm7efQlmtSOFKGf/ndlKL8SnQx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