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智者不言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禅门第一偈,“拈花微笑”则是禅门第一公案(典故)。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说的是佛祖住世(在世)时,有一次在灵山说法,有个叫大大梵天王的天神姗姗来迟,或许是为了谢罪吧,他向佛祖献上了一朵美丽的金色婆罗花,然后坐在最后的位置聆听说法。

佛祖欲言又止,看了看大家,然后缓缓地把手中的婆罗花高高举起,让大家观看。弟子们和众天神都面面相觑,都不明白什么意思,更不明白佛祖为什么停止说法。只有“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微微会心一笑。佛祖看在眼里,对大家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能熄灭生死、超脱轮回,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说完,把自己平素使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作为信物。后来,中国禅宗将摩诃迦叶奉为“西天初祖”。

摩诃迦叶为什么会微笑呢?谁知道呢!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但谁也说不准究竟是为什么。然而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禅是不可捉摸的,顿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强行去解释,去求索,都是脱离禅的基本精神的。

禅是什么?禅是一朵无言的花,禅是一张微笑的脸,禅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但你也知道,你说的并不是禅。或者说,你说的只是你自己的禅。除非坐在你对面的是“对的人”。然而与“对的人”在一起,又往往像佛祖那样,很多话其实是根本不必说的。只需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能交流,就能感知。

有时,这种感觉还不好用言语表达出来。但是这种不好用言语表达的语言,在对的人眼中一清二楚。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反之,遇到不对的人,你说什么对方可能都不会信。你说出世上最真诚的话,对方却可能没有好脸色。你说得越多,对方可能越过分。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往往是最好的办法。

有些话根本不必说,有些话说了也没用。还有一些话,需要说得有些禅意,需要巧妙地说,用心说。当然,这类话也只能用心去听了。五祖传法六祖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佛经中说,摩诃迦叶之后,禅宗在印度薪火传承,一共传了二十八代,第二十八代宗师就是我们熟知的达摩,全名达摩菩提。据说达摩活了一百三十多岁,他在印度生活到一百多岁,遵师命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航海来到中国,创立了中国禅宗,被后人称为禅宗初祖,达摩传弟子慧可,慧可就是二祖,二祖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弘忍最终把衣钵传给了六祖惠能。此后,禅宗发扬光大,也就不用再传什么衣钵了。另外,如前所述,禅宗修行法门分渐修与顿悟,而这两种法门的真正意义的剥离,也是始自惠能时代。

在惠能接掌禅宗衣钵之前,禅门弟子主要是修“东山法门”。“东山法门”,也叫“念佛禅”,简单说来就是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通过一些佛经及常规的修行方式,让一般的修行人能够接受,说白了还是渐修。在当时,修行渐修的人叫神秀,也是弘忍的得意弟子,而且在惠能出现之前,相当于弘忍的准传人。

但是惠能出现了。佛经上说,惠能本是岭南人,那片在今天无比繁荣的地带,在当时却是异常偏僻之地,岭南人在中原人看来,就是野蛮人。而且惠能还是个文盲,出家前是个靠打柴为生的樵夫。公元672年,他自感与佛有缘,遂北上湖北黄梅东山寺,拜弘忍为师。据说,当时惠能差点被拒之门外。弘忍问他:“你个岭南人也想做佛吗?”惠能说:“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法也有南北之分吗?”弘忍听了很高兴,就把他留下来,让他在磨房舂米,每天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听讲佛经。

转眼过了八个月,弘忍认为已经到了任命接班人的时候了,于是便命所有弟子都作一个诗偈,看谁做得最有悟性,最符合禅门的精神,就让谁继承嫡嗣。

首先出场的当然是大弟子神秀,他的诗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意是说,要通过不断地修行,抗拒外界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才能最终成佛。毫无疑问,这是走的“渐修”的路子。然而,有此境界已经非常难得了。因此别的师兄弟们看了后都纷纷叫好,都认为衣钵非神秀莫属。但弘忍却没作任何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不一会儿,还在舂米的惠能从一个做杂役的师兄口中“听”到了这个诗偈。他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然后他自己也做了一个诗偈,央求那位师兄帮他写在神秀的诗偈旁边,也就是那首著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关于惠能这首诗偈的高明,我们就不必详述了,总之,当弘忍看到这首诗偈时,非常高兴,当即决定把衣钵传给惠能。但是他并没有当众表示,相反,他还命人把慧能叫来,故意当着众僧的面说他诗偈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命人擦掉,但他却意味深长地在慧能头上打了三下,然后转身就走。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怕自己把衣钵传给惠能,会引起神秀等人的嫉妒和伤害,因此才使用这种禅意的语言,告诉惠能——今天晚上三更来找我。惠能是个聪明人,当天晚上三更,准时潜入弘忍房中,等待多时的弘忍当即为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并传了衣钵给他。为防止神秀等人加害,弘忍还授意慧能立即逃走,等待有利时机再光大禅门。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得知此事后,果然嫉妒慧能,派人去追慧能,试图武力抢夺衣钵,但没有追到慧能。后来,神秀创立了禅宗的北宗,仅传数代即衰。

看过《西游记》的读者,大多对上述故事有点耳熟。没错,《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授业师父菩提老祖传给他功夫时的场景,与此同出一辙:孙悟空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一心想学长生之法,菩提老祖便假装生气,骂道:“你这猢狲,我教你尝尝戒尺的厉害。”照头顶打了三下,然后拂袖而去。师兄弟们都责怪孙悟空把师父气走了,孙悟空却看出了师父此举的禅意。当天晚上,孙悟空就学到了七十二变……

考虑到《西游记》产生于明代,而惠能是唐人,多半是作者吴承恩拷贝了这段历史。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把话题回归到本节的主题上,即菩提老祖也好,弘忍大师也好,之所以有话不明说,主要就在于有些话不方便说。都是徒弟,教你不教别人,说不过去。另外,光对你好还不够,还得考虑接下来衍生的问题,如师兄弟们的嫉妒和伤害之心。当然,其中也可能有最终考察一下你到底有没有慧根的意思:如果你有慧根,自然能懂;若是顽石一块,那也就没必要来了。

这就是禅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它是有智慧的人创造出来的特殊交流方式,也只有聪明人能够读懂。它最初或许源自于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难以言表,但它本身并不复杂,相反有时还特别简单,只看你有没有一颗禅心,是否愿意从现在起,和生活保持一份禅意的互动。 EGIW63oHH4kNqJ7lZxVf/Xm0xcBqPFKied1O69qw7zdSdkj6szGSRa4902Cnbm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