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关注流行音乐的人,鲜有人没听过李宗盛的大名。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盛的经典作品可谓多矣,其风格也称得上多变,既有最具李氏个人风格的《凡人歌》、《和时间赛跑的人》、《寂寞难耐》等作品广为传唱,亦有《爱的代价》、《我是一只小小鸟》、《让我欢喜让我忧》、《当爱已成往事》等为不同类型歌手而量身打造的经典之作,此外,李宗盛还曾与一些歌手合唱过一些歌曲,如众所周知的《真心英雄》,以及下面这首《最近比较烦》。看歌词:
黄品冠: 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 比较烦
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极端
我想我还是不习惯
从默默无闻到有人喜欢
周华健: 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 比较烦
总觉得钞票一天比一天难赚
朋友常常有意无意调侃
我也许有天改名叫周转
李宗盛: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 比较烦
我看那前方怎么也看不到岸
那个后面还有一班天才追赶
哎唷!写一首皆大欢喜的歌是越来越难
黄品冠: 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 比较烦
陌生的城市何处有我的期盼
挥别了家乡的伙伴
现在的我更觉得孤单 唉!
周华健: 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 比较烦
女儿说六加六 结果等于十三
我问老段说 怎么办
他说 基本上 这个 很难
李宗盛:呃! 最近比较烦 比你烦 也比你烦
我梦见和饭岛爱一起晚餐
梦中的餐厅灯光太昏暗
我遍寻不着那蓝色的小药丸
周华健: 人生总有远的近的麻烦
太太每天嫌我回家太晚
黄品冠: 女友妈妈嫌我长得寒酸
虽然我已每天苦干实干
合:管它什么天大麻烦
久而久之我会习惯
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
李宗盛:太太发现秘书裙子很短
她就买了八千块的耳环
周华健: 女儿太胖 儿子不肯吃饭
黄品冠: 车子太烂 银行没有存款
合:麻烦! 麻烦! 麻烦!……
周华健: 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 比较烦
李宗盛:我的头发只剩下从前的一半
周华健: 唉!每天的工作排得太满
黄品冠: 台北的女生有些高不可攀
……
在这首歌中,黄品冠与李宗盛、周华健,分别化身为相应的族群的代表,笼统地说,黄品冠代表的是年轻人,而周、李代表的则是人到中年的都市男女。但青年也好,中年也罢,各有各的烦恼,具体到年轻人身上是“陌生的城市何处有我的期盼?挥别了家乡的伙伴,现在的我更觉得孤单”、“女友妈妈嫌我长得寒酸,虽然我已每天苦干实干”、“车子太烂银行没有存款”、“台北的女生有些高不可攀”等等,说白了就是友情、爱情、事情要么没有着落,要么不理想,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儿去。而对于中年人来说,情况就更加复杂,既有家庭负担,如“总觉得钞票一天比一天难赚”;亦有工作或者说是事业方面的压力,如“写一首皆大欢喜的歌越来越难”;还有身体上的每况愈下、力不从心,如“我梦见和饭岛爱一起晚餐”却“遍寻不着那蓝色的小药丸”,还有家庭方面的,如“女儿说六加六结果等于十三”、“太太发现秘书裙子很短,她就买了八千块的耳环”、“女儿太胖儿子不肯吃饭”等等一系列麻烦。此外,歌词中还提到了一个人——老段。这个老段正是当年李宗盛、周华健、黄品冠在滚石的老板段钟潭。老段在这首歌里倒好像没有任何烦恼,但我们知道,没有人可以置身于烦恼之外,老段有老段的烦恼,有他自己必须面对却同样感到“基本上……这个……很难”的问题。退一步讲,即便他现在没有烦恼,未来呢?所以总结起来说,“人生总有远的近的麻烦”!
还好,三位歌手对烦恼的控诉及时刹车,代之而起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感恩的心,即接下来的歌词中的“你们的关心让我温暖”、“家是我最甘心的负担”,从而有了最后的“我不烦”。然而,平心而论,一个明明有着很多烦恼的人有可能一点不烦吗?想来不会。但这不要紧,正如歌中所说,“我只是心烦却还没有混乱”,只要烦恼在可控程度内,没什么大不了。
我们要正视生活中的烦恼,烦恼没什么大不了,有些烦恼是正常现象,有些烦恼甚至还是一种幸福。这在这首歌一开头其实就有暗示,即黄品冠所唱的“我想我还是不习惯,从默默无闻到有人喜欢”。作为一个歌手,有人喜欢了,反而比较烦?多半是怕辜负歌迷们的支持和期待吧,而这种烦恼的背后无疑是一种可贵的负责精神。同理,周、李所代表的中年人的烦恼很大程度上也源于责任,有养家的责任、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当然也有更好得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责任。这些责任虽然源源不断地产生着这样那样的烦恼,但若抛开它们,“烦恼”或许没了,而“痛苦”却会找上门来。比如,一个没有老婆的人固然不必为女人爱唠叨而烦恼,但几乎所有的光棍做梦都在想着有这么一个女人每天唠叨自己几句。不过女同志们切不可据此认为自己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唠叨。唠叨是婚姻幸福的掘墓者。如果学不会温情诉说,有些话不如不说。
总之,生活免不了烦恼,但我们不能把人生的“小烦恼”等同于“大痛苦”,要学会把很多幸福与烦恼剥离开来。我们也没必要把烦恼看得过重,些许烦恼,甚至烦恼多些,并翻不了天。当然,烦恼毕竟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多时候,“心烦”会直接导致“意乱”,让人无法安心工作、生活,甚至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无法逆转的灾祸。所以烦恼缠身时,既要静心,冷静地看待、面对、处理烦恼,还要净心,把不良情绪及时排解出去。方式因人而异,如听一首喜欢的歌、看一段幽默的小品、上街走走,等等。
去年中秋,在某房地产公司组织的业主联欢晚会上,几个颇有摇滚范儿的小女孩唱的一首原创歌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词如下:
甜蜜的家,要有个好爸爸。
没有你在家,我一定会害怕,
你像个巨人,保护我长大,
爸爸你比上帝还伟大。
天已经黑,是否你又忙碌得忘了回家。
别让妈妈,一个人陪着我长大。
噢亲爱的爸爸,你辛苦地养家,
有很多的委屈,你要忘记它。
噢亲爱的爸爸,忍耐等我长大,
你为我筑的梦想,我一定实现它。
把骄傲送给你和妈妈。
说实话,这首歌并没有太多的艺术性,然而第一次听到它,我却被感动得几乎落泪。无他,我这个年轻的爸爸,真的是“有很多的委屈”。
网友们都说:这是一个“拼爹的年代”,“亲爹不给力,就拼干爹”。其实不管是拼体力的穷爸爸,还是拼财力的富爸爸,都不容易,都不是一个伟大能概括的、不管有没有干爹,不管干爹有多少钱,面对亲爹,我们都必须保持一颗景仰之心。
歌中唱道:“爸爸你比上帝还伟大!”爸爸是否比上帝伟大,这得两说;但爸爸比上帝更管用,这是无须多言的。爸爸不仅给你掏钱,为你卖力,帮你跑腿,关键时刻,甚至不惜为你放下他们自己年轻时都不曾放下过的尊严。
但那是爸爸们的事。如果你恰好是个没钱的爸爸,你的伟大是会打些折扣的。或者干脆点说,你这个爸爸是拿不出手的。
过去有句流行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得多好,多励志!可惜没多久,它就被“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替代了。换言之,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一个没有钱,或者说没有能力、没有本事的爸爸,是算不得“好爸爸”的。即便他这也光荣,那也模范,钞票来得一个汗珠子掉八瓣,也不行。反之,只要他有钱,不管他是偷来的、骗来的、贪来的,他就是个“好爸爸”。
如今,这种现象、这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上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爹的人不仅大有人在,而且越来越多。如果爹不伟大,孩子只能在这世上委屈着。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逻辑。
难道没有个好爸爸,自己这辈子就没有出息了?唯有鄙视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自己那颗骚动的心,变自伤为自宽、自解,化自卑为自强、自立,才能走好脚下的路,创造自己未来的幸福。
从一定程度上说,贫穷必须靠致富来医治,很多现实的烦恼与痛苦,也必须靠成功去化解。那么什么叫成功呢?你很难定义它,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成功好比爬山,有些人是自己一步步爬上去的。有些人则是被他爸爸抱上去的;有些人更玄乎,他爸爸直接在山顶建了一栋别墅,然后在送子观音的帮助下,把他降生在了那里。这样的人,自然不必费力去爬山,但这样的人也感受不到成功。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山脚下是什么样子。
爸爸决定不了未来。因为爸爸总有老去的一天。当爸爸风光不再,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落魄狮王一样,必须让位。狮王爸爸让了位,不强壮的小狮子还能风光到几时?不仅不风光,有时还特别悲惨。《动物世界》告诉我们:在非洲大草原上,新任狮王不仅会夺取前任的地位、妻妾,还会毫不留情地杀死前任的幼狮,以便更好地繁衍自己的基因。
这只是一个比喻。我们从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发生。但是归根结底,小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有个既有钱又有本事的爸爸时不时地帮一把没什么不好。但你一定要明白并认可一个真理——人一定要靠自己,因为只有自己靠得住。
戴尔·卡耐基在他那本闻名世界的经典著作《人性的弱点》中,讲述过一个名叫雷纳·川伽的美国富二代的故事:
我(雷纳·川伽)的父亲不但事业成功,而且为人慷慨。从我上高中起,他便允许我随时用银行的账号开支票。上大学后,我更是精于此道了。我完全不知道钱的价值,更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去赚取,我只知道如何用父亲的账号去签写支票。
这样的生活一直继续到父亲过世。父亲给我留下了一块相当大、而且十分值钱的土地,位置就在密苏里河下游靠近莱新顿一带。我开始以农夫自居,但没多久,大萧条横扫全美,我的农庄开始呈现严重赤字。我抵押了一片土地去偿还债务,但不景气继续维持下去,使我不得不把那片抵押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后来,由于我的情况越来越糟,便又以同样的方法陆续把田地抵押并最终卖出去。
最后,算总账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我知道我已一无所有。假如我要继续活下去,得出去找一份工作——那是我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我苦不堪言,夜不能寐。直到目前,我唯一的技能是开支票,但这方法行不通了。我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一天早上,当我再一次从睡梦中醒来时,终于知道自己必须面对事实。我对自己说,滑雪橇的童年已经过去,现在你已长大成人,行事当然也要像个大人。起来吧,要起来工作!
除了面对自己的困境之外,我也开始寻找自己究竟信仰什么。以前,我一直人云亦云地认为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国度,只要努力,便能达到追求的目标。如今,虽然正值萧条时刻,工作机会不多,但我个人仍有一些长处。至少,我的健康状况良好,有一份大学文凭和一些商业知识,还有从失败和错误中得到的经验与体会。现在,我需要的是采取行动,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
我完全了解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对我来说,找份工作并不容易。但是我不能让自己颓丧下去,我必须强迫自己用信心来取代恐惧和疑惑。我要相信这个国家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只要有决心,人人都可争得一席之地。就是这份信念,使我坚持了下去,绝不轻言放弃。
不久,我在堪萨斯市的一家财务公司谋得一个职位,并在那里愉快地工作了整整4年。后来我辞去职务,再度回到土地上。这一次,事情进行得顺利多了。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并逐渐扩大事业的范围。我买进卖出,获得不少利润。感谢多年来失败给我的教训,这一次,我走上了成功路。我失去的产业,都被我再度赚了回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更重要的,是我把这些宝贵经验都传给了两个儿子。这比单独只给他们财富要有意义多了。
如果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像雷纳·川伽那样,生在富贵之家,有个富裕且慷慨的老爸,即使算不上绝对的幸福,至少也称得上“利大于弊”。至于其败家之举,纯属咎由自取。而生在平民之家乃至贫寒之家,当真就像某些早教机构所宣称的那样——会输在起点上?爸爸决定不了未来,他也不应该决定你的未来。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无论起点如何,过程和结局总是由自己决定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忽视掉身上“富二代”或“穷二代”的笼统标签,既有的幸福,好好珍惜;没有幸福,就自己创造;不以财富为划分,不以现状看未来,争取让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成为“富二代”,而不是幸灾乐祸地庆幸富人“富不过三代”,心理阴暗地笑看穷人“一辈穷、辈辈穷”。
近来听歌,听出个小规律:许多歌,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也很给力,但仔细一琢磨歌词,却不是那么回事儿。用新近出炉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毁三观”。比如这首:“伤不起,真的伤不起……”不管原创者的初衷是积极还是消极,至少伴随着这首歌的走红,生活中或调侃或抱怨自己这个“伤不起”那个也“伤不起”的人逐渐多起来。调侃者自不必提,抱怨者亦没有意义。因为人只要活着,就得受伤。但受伤不是世界末日,受伤了,生活还得继续。多苦、多累、多伤、多痛,都得“硬起头皮”伤得起。
由于不太认同这首歌的“中心思想”,因此我们干脆省略掉歌词,直奔主题。
哲学家说:不受挫折,除非夭折。在受伤方面,老天总算公平了一回。然而这个世界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不公平的,具体到受伤也不例外。我小时候有两个同学,甲同学走到哪里都是人们取笑、捉弄的对象,这倒不是因为他可笑,而仅仅是因为他家里穷,穷到了全村倒数第一、谁都可以随便踹一脚的地步;而乙同学走到哪儿都像个黑社会老大,不仅同龄人前呼后拥,连一些比他大的孩子也听他的,这也并不是因为他长得有多伟岸,抑或练过什么传男不传女的武功,而仅仅是因为他爸是村里的治保主任兼唯一一家小卖部的老板。因为家里相对有钱,老爸又是干部,从孩子阶段,同学们就不自觉地围着他转,有些人直到今天还在围着他转,虽说不上唯命是从,毕恭毕敬,但总给人一种电视剧中自称“杂家”那类人的感觉。
以往,我特别瞧不起这类人。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我错了。人家不是势利,人家那叫“尊重财富”,“敬重领导”!如果有谁受了伤,那绝不是财富和领导的错。
身处社会底层,尤其是在只讲人治、不讲法治的封建年代,受伤简直就是注定的。古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恐怕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当然,即使是在法律制度日益健全的今天,大多数人也不愿意默默无闻一辈子,这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所决定的,也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然而向上的过程,同样是一个不断受伤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成功,几乎与他的受伤次数成正比。比如,一个从没想过考研的人,“考砸了”的伤肯定与他无缘;再比如,一个人不曾创业的人,哪来的创业失败?静下心来想想,失败还真的是成功之母。
这个世界上不乏幸运儿,有些人一生下来就众星捧月,仆从成群,有些人刚刚毕业就在家族企业中做了高管,或者被“安插”进一些别人挤破脑袋也挤不进去的单位、部门。而在持续劲爆的娱乐圈,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有些人,演了好多年戏都还演得乱七八糟,但父母给了他一副好脸蛋,很多粉丝就迷这个,我们不服气也不行。当然,我们不能只看这一个方面,西方人说,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必会为你留一扇窗。世界总体来说还是公平的,千锤百炼的精英、白手起家的富翁、不拼脸蛋拼演技的明星以及各行各业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直至最终战胜了命运的成功人士,古今中外都不鲜见。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伤得起。
以娱乐圈为例,有这么一个演员,如今星光熠熠、万众瞩目,很多娱乐圈中人都想借他上位,但出道之初,他却怎么也不红。他还是个典型的硬汉型演员,他塑造过的英雄形象至少有几十个,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大英雄当年落魄时也曾几度落泪。比如有一次,他想方设法请到著名武侠小说大师古龙先生喝酒,求古龙写个剧本给自己。没想到他左一杯、右一杯地敬了“古大侠”半天,“古大侠”却喝高了,酒后吐真言道:“我怎么会给你写剧本呢?我要写也得找个好看点儿的……”话没说完,他已跑进洗手间,抱着同事哭得泪流满面。后来,他在《艺术人生》中说,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很多年,但他并没有生气,相反还要感谢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因为不是他们的话,他不会努力,更不会有今天。他,就是我们熟知的成龙。
成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受伤总是难免的,我们不能怕受伤,就不去追求,不去奋斗,不去争取。但他的经历又不仅仅告诉我们这些。那就是越是受伤的时候,越是需要静心的时候;不要用生气和愤怒代替理智,人只有超越伤痛,才能超越自我,不然,只会在日后伤得更重,甚至于连受伤的机会都没有了。
一个人应该明白,只要他心里够宁静,那么世上就没有所谓的风波;只要他自己不伤害自己,那么命运和生活际遇便伤不了他。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很受伤,往往并不是因为伤害本身有多严重,而是一种自怜、自惜以及难以自制的愤怒。即使只是一点小摩擦,一句无心之言,他们也有本事把它塑造成巨大的伤疤,时刻提醒自己“某某是我的仇人,今生不共戴天”之类。可以说,他们的伤并不完全是别人造成的,他们自己也是帮凶。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也不乏能把伤痛暂时抛之脑后、苦中作乐的人,却鲜有能客观看待伤痛,并以伤痛为原料,最终把伤痛酿造成甜蜜的人。伤痛是一种化了妆的祝福,但只有脚步足够坚定、心儿足够宁静的人,才能最终把祝福变成现实。否则,它就谈不上祝福,而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