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廉蔺忍让将相和

时下,“忍”之风盛行,但何谓真正的“忍”?人们却也未必了然,从蔺相如与廉颇的“将相和”或许能悟出些道理。

中国有句古训,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很多情况下,忍让往往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不管是真的忍让,还是一种策略,总之,善于忍让的人不管是在官场上或是为人处世,更容易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其实,历史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国末期,秦国越战越强,与其余六国的势力相比占有明显的优势,除赵国外,其余五国均不是秦国的对手了。只有赵国,一方面是由于赵武灵王的改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将廉颇和国相蔺相如的拼力苦战。若无廉、蔺合作,恐怕赵国早就不复存在。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专门收录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评价之高,足见一斑。

廉颇成为大将,是攻城野战之功,而蔺相如成为国相,则是由于完成了两次重大的外交使命。秦国曾接连不断地攻打赵国,可总未得逞,特别是大将廉颇,更难击败。于是,秦王就想采取其他办法来挟制赵国,假意跟赵国交好,再用外交手段把赵国置于被动地位。

一次,秦国听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稀世珍宝“和氏璧”,就派使者去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15座城池的代价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这使赵国十分为难。

赵国倒不是爱惜这块玉,而是因为秦国历来不讲信义,赵国怕白白受骗还要被人耻笑。如果不给秦国这块玉,又怕给秦国把柄,他们要发兵来打,真是进退两难。正在这时,宦官缪贤推荐说:“我家有个叫蔺相如的门客,智勇双全,可以让他想想办法。”赵王无计,也只好叫他来问问。

赵王问道:“秦王要用15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蔺相如说:“秦强赵弱,我们不能回绝。”赵王又问:“若秦收了和氏璧,又不给我们城池,那时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提出要求,若是不答应,是赵国理亏;若是秦国收了赵国的玉璧,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了。比较起来,我看还是后一种办法好。如果大王实在没有人可以派遣,我可以勉强充数。如果秦王把城划给我们,我就把璧留在秦国,如果他们不愿交出城池,我就‘完璧归赵’。”赵王觉得蔺相如口才敏捷,虑事周密,就派他去了秦国。

秦昭襄王在宫里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把璧捧上去,秦王看了又看,然后随手传给宫女、妃子观看,大家都赞不绝口,齐声向秦王道贺。蔺相如站在堂下,过了许久,也不见秦王提起交割15座城池的事,知道秦王存心欺诈,就按预先想好的计策说:“璧上有点小毛病,不经指示,很难看出,请让我指点给大家看。”秦王没有防备,就把璧递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璧,立刻靠近大殿的柱子,大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这块玉璧,差人去向赵王索要,赵国的大臣们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又不讲信义,只是仗着强大,就想靠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玉璧,所以大家都反对给您送和氏璧来。但我以为普通百姓交往尚且讲究信义,何况大王是一大国的君主呢?而且仅仅为了一块无用的玉璧,伤了秦、赵两国的和气,也是不值得的。赵王听信了我的话,才沐浴斋戒了5天,亲自在朝堂上把国书和玉璧交给我,让我奉送到秦国,这是多么恭敬的礼节啊!可我来到秦国,把玉璧奉献给大王,大王却傲慢无礼,态度随便,而且把美玉交给宫女传观,这是污辱赵国;您绝口不提交割城池的事,这是无意偿还城池。所以,我把玉璧要了回来。现在,玉璧在我的手里,您如何一定要强迫我,那我就让我的头颅和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完,眼睛斜看着柱子,准备猛砸。

秦王生怕他砸毁了玉璧,连忙向他赔礼道歉,并让人拿来地图,指点着说从某某地到某某地的15座城归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并非出于真心,也就来个缓兵之计。他对秦王说:“秦王既然喜爱和氏璧,赵国不敢不献。只是赵王送璧前曾沐浴斋戒5日,表示恭敬,大王也该沐浴斋戒5日,才能接受和氏璧。”秦王看看没有办法,只好答应。

蔺相如回到官舍,连忙做了周密布置,派人穿着麻衣布衫,化装成老百姓,偷偷地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回了赵国。

过了五天,秦王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准备接收和氏璧。蔺相如走上秦廷,张开双手对秦王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已历二十几位国君,从没听说过哪位国君讲过信义。我也怕受了您的骗,连忙派人把宝玉送回赵国了。赵国是弱国,秦国是强国,只要秦王是真心诚意地用15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是不敢不答应的,只要派一个使臣去,赵国马上就会送和氏璧来。过去孟明视欺骗了晋国,商鞅欺骗了魏国,张仪欺骗了楚国,如今,我不愿大王再背上欺骗赵国的坏名声,所以把玉璧先送回赵国。算我欺骗了大王,就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和大臣们听罢,十分愤怒,但看看蔺相如毫无惧色的样子,也无可奈何,即使杀了蔺相如也是无用,反落下恶名,不如放了蔺相如,倒显得秦国宽容大度。就这样,蔺相如“完璧归赵”,既保全了赵国的玉璧,又未给秦国落下把柄,蔺相如也因之声誉鹊起。

四年后,秦昭襄王派使者约会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相会,赵王怕像当初的楚怀王那样做了秦国的人质而不敢去。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既会变得被动,又会被秦王看不起。因此,赵惠文王就准备去一次,让蔺相如跟从,廉颇在国内辅佐太子。

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酒酣耳热之后,秦王对赵王说:“听说赵王精通音乐,请为我弹一弹瑟。”赵王无法推辞,只得忍气吞声地弹了一下瑟。秦王立刻让史官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赵国还未灭亡,秦国就把赵国当属国看待,居然把弹瑟的事记入历史,实在是奇耻大辱。但赵王只是气恼,却想不出报复的办法。这时,只见蔺相如端着一只瓦盆,走到秦王面前说:“听说大王善于击缶,请为赵王击一次缶。”秦王立刻震怒,不去理他。秦王的卫士想去杀了他,都被蔺相如大声喝退。他对秦王说:“大王的军队虽多,在这里却用不上,在这五步之内,我就可以血溅大王。”秦王看看没有办法,如不击缶,蔺相如就要扑过来厮杀,只好击了一下缶。蔺相如立命赵国史官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看见伤了秦王的面子,就想法挑衅说:“请赵王割15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针锋相对地说:“请秦王割咸阳城为赵王祝寿。”在整个宴会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虽然秦国时时发起进攻,但蔺相如以牙还牙,毫不退让,秦国始终没有得到丝毫的便宜,同时,秦国得到密报,赵国已在边境上集结了大军,做好了准备,秦国也就未敢轻举妄动。

廉颇负荆请罪

在秦、赵两次重大的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甘冒生命危险保全了赵国的尊严。为了答谢他的功劳,赵王拜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到处对人说:“我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官居我之上,况且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愿官居其下。如果碰见了他,必定要当面污辱他。”

对蔺相如来说,这些话确实是很让人气愤的,但他好像没有听说一样,几次驾车出门,远远地看见廉颇,为了避免碰见,就早早地躲开了。这样时间一久,连蔺相如的门客从人都觉得太窝囊,忍受不了。他们对蔺相如说:“我们背乡离井,不远千里投到您的门下,是因为仰慕您的为人。如今,您的官位比廉颇要高,反倒这样惧怕他,真不知是什么原因。您这样胆小懦弱,连我们都感到羞耻,还是让我们回家算了。”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问众人说:“各位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起来,哪个更可怕?”众人都奇怪地说:“廉将军当然没有秦王可怕!”蔺相如又说:“这就对了。试想秦王那么强大,各国诸侯都畏之如虎,我却敢在朝廷上当众责骂他。我蔺相如虽然没有什么大本领,还不至于如此惧怕廉将军。只是我考虑到,强横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赵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两人能够同心协力地对付秦国。如果我们两人争斗起来,那就必定给秦国造成可乘之机。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廉将军,是以国家的安危为重,不计较个人的私仇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后恍然大悟,既感动又惭愧。廉颇是个正直坦诚的人,一旦悔悟,就真诚地改过。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就赤裸上身,背着用刑的荆杖,到蔺相如的门上“负荆请罪”。他跪在蔺相如的门前说:“我是个没有见识而又气量狭小的粗人,没想到您能宽恕我,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也很感动,亲自把他扶起来。从此“将相和”,两人更加相互理解尊重,结成生死之交。

就因为有这样的两个人,秦国在其后的十年内,未敢出兵攻打赵国。蔺相如以柔与谦制胜,因而名垂青史。在这里,谦让制胜恐怕不仅仅是一种权术,主要还是由个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所决定的,但必须看到的是,谦让要有一定的条件,谦让者必须有坚强厚实的智能、品德、权位和实力作后盾,否则就成了被迫退让。其次,还要看谦让的对象。如果对方是一时糊涂的明理之人,固然不妨谦让;如果对方是得寸进尺或是愚顽不化的小人,谦让就等于退缩了。

谦让不是逃避,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从本质上来讲,它还是一种策略。只是如果运用得高明,运用得不露痕迹,就会使人觉察不到是在使用策略,而只会使人感觉到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然而,现实中的绝大部分谦让,似乎只是为了自保或是将来取得更大的利益,起码是迫不得已,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谦让,岂止是霄壤之别! 3l44tyZ4w65Onv+2/TyLA+Qn1lP+O9hJeHNg+dSxT2pel47JFi/2ZJBbXwTVOH4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