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绵羊口渴了,便到河边去喝水。出于同样的原因,一只狼也来到河的另一边。隔河相对,绵羊知道自己很安全,便想嘲弄一下狼,向他叫道:“我可没有把你的水弄浑吧,狼先生?好好看看我,是不是我在六个星期前在背后说过你的坏话?不然就是我的父亲肯定这样做过。”狼明白他的嘲讽,他看了一下河的宽度,气得咬牙切齿。回答说:“我们狼已经习惯宽容你们这些羊了,这是你的运气”说完他就迈着骄傲的步子走开了。
狼就像一个智慧的军事家,既凶猛勇敢,又不乏一种智慧的忍。狼族因为有一种忍耐的战斗的心态,所以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忍无时无刻不存在。善忍,能得到各方面的同情,能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忍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不忍造成的损失。
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忍”曾被人误解为意志软弱、缺乏斗志的表现。其实这只是皮相之解。君子忍别人难忍之事,他就是在精神境界上已超出一般人,这恰恰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要以“忍让为先”。忍什么?一要忍气,二要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愤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辱产生于人格上的褒贬。忍气是为了求安,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正如俗话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
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末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人有时大愚,小气不愿咽,大祸接踵来。
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
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大勇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
唐朝的娄师德,是世家公子,祖上历代都做大官,他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他嘱咐说:我们娄家屡世余荫,所以难免被人说道。你出去做官,要认清这一点。遇事要能忍耐,他弟弟说,这我懂得,就是有人把口水唾到我脸上,我也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弟弟又说,那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娄师德说,这才对了。
忍耐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需要健康的心理。忍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做到了,万物皆备于我;学会了,人格就被提升。娄师德教诲他的弟弟“唾面自干”,实在是毅力的展开和情性的张扬。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受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吧。韩信受辱胯下,张良纳履桥端,皆英雄人物忍辱轶事。屈辱能令人发愤,催人奋进,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向上动力。
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里,人们的思想往往被一些来自物质上的需求所禁锢,也被一些人世间的烦琐以及人际关系所累。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态,可以学会用忍耐去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这样,你会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