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的张力》(2009)中,隋建国沿四周墙壁布置了有循环管道的巨型钢架,循环管道中的钢球借助重力滚动,撞击钢管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充满了整个展厅。同时,在地面上滚动着的两个直径分别为230厘米和360厘米的钢球,也是一种对观众构成威胁的动力。整个展览过程中,所有观众都陷入四周传来的巨大声响,和两个巨大钢球的滚动夹攻和挤压之中,这种带有强迫和暴力性的现场参与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受:在社会机制中疲于奔命和被胁迫、被控制造成的压抑和焦虑。
《被限制的运动》(2011)同样表现了钢球的运动,只是它被放在了黑箱之中,观众看不见内部的构造,但是能够不时地听到震耳欲聋的轰响。观众并不能看见,只能通过声音来想象、推测黑箱子的内部有个“不可见”的庞然大物正在来回撞击。这种轰响象征着在权力运作中禁锢的挣扎,还是黑暗本身的蛮力?黑箱子给人的感觉如同是强大而又冷酷的铁幕政治,围绕着不可知的内幕,总是有无数的猜测和谎言。在人类历史上,有无数应该记录的事件并没有被记录;有无数事实被否认或歪曲,有无数不该忘却的记忆被抹杀;有许多“机密的”“内部的”消息渐渐被公开、被解密;还有各种隐藏的事实从原来的黑洞中凸显出来,令人惊心动魄。这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某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至今依然发生着,离我们如此之近。
隋建国,《运动的张力》,钢结构、钢管、钢球,2009,北京今日美术馆
《一立方米的绝对黑暗》(2012)暴露了一个绝对黑暗的不可见世界。隋建国用钢板制造了一个立方体的黑箱子。它夸张地横亘在那里,诱惑着你的视线,而当你好奇地从唯一的小小的圆孔望进去时,却发现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个大铁箱里一片黑暗。不由自主地,我们的内心从好奇变成失望,对这个黑匣子产生了敬畏、恐惧,甚至憎恶。那个近在咫尺的黝黯之处显得如此之深远、厚重,它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现实”?
那个被禁锢的“现实”似乎永远不得而知,永远被6面钢板牢牢地封锁起来。即便我们的视线得以穿过钢板,进入它的内部空间,依然无法看到其中的内幕。诗人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但是,现实里并没有这么浪漫,黑暗不仅可以封锁我们的视线,而且可以阻隔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如果没有光进来,我们如何能看到“黑暗”本身呢?
隋建国,《被限制的运动》,金属、电气机械,250cm×250cm×800cm,2011,上海美术馆
隋建国,《一立方米的绝对黑暗》,钢板焊接,103.2cm×103.2cm×103.2c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