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如何进步

比起其他科学门类,物理学取得进步,是通过理论和实验之间持续的相互影响。理论上的预测只有不断地为实验所证实,这些理论才算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一个好的理论在于它做出的新预测能够在实验室得到验证,但如果该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矛盾,它就必须接受修正甚至加以摒弃。反过来,实验室的实验也能产生未被解释的现象,这就需要拓展新的理论。在其他科学领域,我们看不到如此美妙的配合关系。纯数学的定理通过逻辑、演绎和运用公理来证明,无须在现实世界中证实。反之,地质学、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等则主要是观测科学,在这些学科中,认识上的进步是通过人从自然界辛苦收集数据,或是细心设计实验测试来取得的。但是物理学 只能 在理论和实验的携手合作中才能取得进展,就像两人攀登悬崖,须得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上来,然后二人再向下一个立足点攀登。

物理学家如何发展他们的理论和模型,如何设计实验来检测世界运行机制的某个方面?用另外一个很好的比喻来讲,这就好像用一束光去照射未知的事物。考虑在物理学中寻找新观念的情形,大略而言,我们会发现有两类研究者。试想你在没有月光的黑夜里走回家,突然发觉外套口袋里有一个洞,而你的钥匙肯定是在中途穿过这个洞掉了出去。你知道钥匙一定在刚才走过的那段路的某个地方,所以你返回去寻找。你会只在路灯照得到的路段上寻找吗?那些区域只是整条路的一部分,当然你至少也会在这些地方看一下是否有钥匙。还是你也会在路灯之间没有光照的黑暗路段里搜寻搜寻?你的钥匙很有可能就在这些地方,也会更难找到。

类似地,有的科学家只盯着路灯杆,也有研究者会在黑暗中搜寻。前者安然地开展工作,发展的理论可以对照着实验来检测——他们是在看得见的地方做研究,这意味着他们不那么热衷于提出原创性观点,但他们有较高的成功率增进我们的知识,尽管这种知识增长是渐进式的演化而非革命。相反,黑暗中的研究者会提出高原创性、高猜想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不那么容易检验。他们成功的机会要小一点,但如果他们说对了,回报会是巨大的,而且他们的发现可能导致我们认识上的范式转变。相比于其他科学门类,上述区别在物理学中更为普遍。

我对那些受到挫折的研究者和梦想家抱以同情,他们经常钻研的是像宇宙学和弦论这样的深奥领域,他们不是为了让数学表达更好看才去添加一些新的维度,也不是为了让我们的宇宙不那么奇怪才去假设有无限多个平行宇宙。但也有一些著名的例子是研究者憋到了宝。20世纪的天才保罗·狄拉克在自己优美的方程的激励下,提出了反物质存在的假设,而数年后的1932年,人们发现了反物质。接着是默里·盖尔曼和乔治·茨威格,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各自独立预测了夸克的存在,而当时还没有实验证据能表明这种粒子的存在。彼得·希格斯要过上半个世纪,才会等到人们发现他提出的玻色子并确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论。甚至量子力学先驱埃尔温·薛定谔,当初也不过是凭带着灵感的猜测,提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方程:他虽然写出了该方程的正确数学形式,但一开始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方程的解意味着什么。

这些物理学家都有怎样独一无二的天分?是直觉?还是第六感让他们觉察到了自然的奥秘?也许吧。诺贝尔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认为,正是蕴藏在数学中的美,指引了像保罗·狄拉克和19世纪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这类伟大的理论家。

但是这些物理学家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研究的,他们的观点也需要和所有的既定事实及实验观察相一致。 IswwXtq2S3CzQ9vNxnrpmPgU5Ea9k7KfhTYoe+rcJnVvwKsN2nbR+C6YNpCPXW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