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对理解的敬畏

尽管故事一直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故事会非常无聊,但如今在科学领域中,现代科学已经取代了许多古代神话和与之相伴的迷信。“创世神话”就是一类很好的例证,能说明我们如何将理解世界的方法去神秘化。自有历史以来,人类就发明了各种世界起源故事,在世界创生的过程中,神灵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从苏美尔人的天父之神安努(Anu),到希腊神话里在混沌中诞生的盖亚(Gaia),以及诸亚伯拉罕宗教中的创世纪神话,等等,至今在许多社会中仍被当作如实刻画的真相。在很多非科学界人士看来,关于宇宙起源的各种现代宇宙学理论不见得比被它们所取代的宗教神话更高明,而如果去看现代理论物理学中一些很大胆的推测,你或许会觉得这些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和仔细的观察——这是一个不断检验和构建科学证据的艰苦过程,而非凭盲目的信念去接受各种故事和解释——如今我们可以信心十足地宣称:关于宇宙,我们了解颇多。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那些未解的谜题无须归因于超自然的力量,它们只是我们还未理解的现象,有朝一日我们有望通过推理和理性的探索,也就是物理学,来理解它们。

与一些人认为的相反,科学方法不只是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法,也不只是另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或信仰体系。它是我们了解自然的方法,其中包括反复试错,实验和观察,时刻准备着替换掉那些显露出错误或不完善的观点,以及发现大自然中的模式、规律和表达它们的数学方程之美。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在深化理解并不断靠近“真相”——世界“真正的”样子。

不可否认,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科学家也有梦想和成见,所持观点也不总是完全客观的。一群科学家口中的“共识”,在另一群科学家看来就是“教条”;一代人眼中的既定事实,在下一代人那里就被证明为天真的误解。如同在宗教、政治或者体育运动中一样,科学中也总是充满激烈的争鸣。科学中也时常存在这样的危险:某一科学议题还没得出结论,或至少还不能免于合理的怀疑,而这时,争鸣的各方所持的立场却可能变成根深蒂固的执念。每种观点都可能是精微复杂的,其倡导者也会像在其他意识形态的争辩中一样坚定不移。这也正像社会大众对待宗教、政治、文化、种族或性别的态度,我们有时候需要新的一代人出现,挣脱过去的束缚,把争论推向前进。

但与其他门类相比,科学也有一个重要的差异点。一次仔细的观测或者一场实验的结果,就能使已被广泛接受的科学观点或经久不衰的理论过时,进而被新的世界观取代。这意味着,关于自然现象的各种解释和理论,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是我们最为信赖、最有信心的。例如地球绕着太阳转,而非相反;宇宙在不断膨胀,而非静止不变;真空中的光速度始终如一,与测量者本身的移动速度无关,如此等等。每当一项足以改变人类世界观的重大科学新发现出现时,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会马上接受,但这是 他们的 问题。当然,科学进步是无法阻挡的,而这 总是 一件好事:知识和启蒙总是好于无知。我们起步于无知,但追求有所发现。虽然一路走来会有争吵,我们却无法忽视自己的所得。当涉及我们如何科学地理解世界时,所谓的“无知是福”就是一堆垃圾。正如道格拉斯·亚当斯说过的:“无论何时,我对理解的敬畏都胜过对无知的敬畏。” [1] IswwXtq2S3CzQ9vNxnrpmPgU5Ea9k7KfhTYoe+rcJnVvwKsN2nbR+C6YNpCPXW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