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本书是对物理学的一曲赞歌。

我开始爱上物理学还是在十多岁的时候。我承认,喜爱物理学的部分原因是我发现自己擅长此道。这个学科像是解谜游戏和了解常识的有趣混合,能通过变换方程、演算代数符号并代入具体数值,最后揭示出自然的奥秘,对此我乐在其中。但我也意识到,要令人满意地回答许多关于宇宙性质的深层问题,以及少年时代起就涌上我心头的存在的意义问题,那么,物理学正是我必须学习的。我很想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从哪里来?宇宙有开始或结束吗?宇宙的延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父亲和我提到过的量子力学又是什么?时间的性质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求索让我走上了研究物理学的道路。如今,我对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对另一些则仍在探索。

有些人寻求从宗教或其他一些观念、信仰体系中为人生的奥秘找出答案。但对我而言,对世上的事物进行谨慎的假设、检验和推导是无可替代的,这些是科学方法的标志。在我看来,通过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探究,人类获得了对世界的形成及运转的理解,这并不是诸多通往“真理”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是唯一可靠的途径。

不可否认,许多人不曾像我一样爱上物理学。他们放弃科学探索,可能是因为他们认定,或者听别人告诉他们,物理学是一门艰深甚至痴气十足的学科。确实,要理解量子力学的精妙之处是会让人头痛,但宇宙的惊奇之处可以也应该为每个人所欣赏,获得一番基本的了解也不必花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在本书中,我想讲述一下为什么物理学如此神奇,为什么这门科学极具基础性,为什么它对人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当今物理学涵盖的宏大范围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知道世上(几乎)所有可见事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又是如何维系在一起的;我们能回溯整个宇宙的演化进程直至空间和时间刚刚诞生的那一瞬间;通过对大自然物理法则的认识,我们发展了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令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变——这一切都是多么令人惊叹。写这本书之时,我依然在思考: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物理学呢?

本书旨在介绍物理学中一些最为基本、意义最为深远的思想,但所涉话题有可能是大家在学校里没碰到过的。对有些读者来说,本书可能是他们初涉物理学的台阶,可能会吸引他们去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甚至可能像我一样把它当作终身事业去钻研探究。而另一些读者以前可能对物理学有非常糟糕的体验,那么本书或许是令他们改善印象的良方。而对更广大的读者来说,本书也会激起他们的惊叹之心,惊叹于人类对自己所探索的事物已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关于世界的性质,物理学告诉了我们很多内容。为了将这些知识进行一番基本的传达,我选择了一系列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并试图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将考察广袤的物理概念版图,从最宏大的宇宙尺度到最微小的量子尺度;从物理学家对统合诸自然法则的探求,到他们对支配生命的最简物理原理的追寻;从理论研究的思辨前沿到奠定我们日常经验和技术的物理知识。我也将为读者带来一些新观念,这些观念已经渐为我们物理学家接受,但核心专家圈以外的人对它们还知之甚少,我们还需更好地传播这些观念。比如,在亚原子尺度,孤立的粒子之间即便相隔甚远,也会通过一种违反常识的方式进行瞬时通信。这种名为“非定域性”的特性最终会修正我们对空间结构的全套理解。但是很遗憾,许多非物理学专业人士,甚至有些物理学家,都误解或误阐了这个特性的真正含义。

很多介绍物理学基础概念的科普读物都会受到批评,这些批评通常是理论物理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这些读物并不总是有助于非专业读者掌握这些概念的实际意思。在我看来,这是因为真正懂得这些概念、撰写研究论文并提出新理论的物理学家,并不一定是向非专业人士解释自身想法的最佳人选;反过来,那些在向公众传播作品方面较有成功经验的作家,又可能对一些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因而只能做些简单的比方。而一个人即便既懂物理学,又能成功地(但愿吧)向非专业人士表达想法,他要解释诸如“规范不变性”“对偶性”“永恒暴胀”“全息原理”“共形场论”“反德西特空间”“真空能量”等术语,并在不涉及复杂数学计算的情况下表达对相关物理学内容的真正见解,也绝非易事。在本书中我已竭尽所能,但很可能有些读者认为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当然我未来会做到这一点。

不过,如果你希望深入钻研某个特定领域,而我在这里只是稍有涉及,那么还有许多杰出著作可资借助。我在本书末尾开列了一些我认为对大家来说最明白易懂、最具启发的书目。这份清单上的很多书都讲述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自古希腊以来的数千年里,物理学是如何发展的,新知是如何发现的,各种理论和假说是如何提出或遭摒弃的。这些书常常聚焦于物理学中颠覆了前人宇宙观的革命,并描写这些历史性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在这本小书中,我不会回顾人类已经走了多远,也不会过多讨论还要走多远的话题(因为我也不知道,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吧),当然我在第8章中会集中讲述一下人类“已知的未知”。

同样,我也没有特别要阐述的理论。例如,涉及调和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圣杯)时,我不属于致力于此目标的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我既不倡导弦论,也不热衷于圈量子引力论,因为两者都不是我的专长;而及至阐释量子力学的意义时,我既不是“哥本哈根派”,也不是“多世界”的拥护者(我会在后面各章解释上述理论和思想的内容)。但这不妨碍我时不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挑战。

我也会尽力不太过纠缠于哲学、形而上学的思考,即使人在讨论物理学前沿的一些较为深奥的观点时,会禁不住思考这些方面,无论是空间和时间的性质,量子力学的各种不同诠释,还是现实本身的意义。这并不是说物理学不需要哲学思考。举例说明一下哲学是如何在最基本的层面上给我的专业带来养分的。物理学的任务究竟是弄清楚世界“真的”是怎样的,如爱因斯坦所认为的那样,探求某个有待发现的最终真理;还是建立各种关于世界的模型,然后以我们当下关于现实“能够说出的”最佳阐释进行揣测,而这个现实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晓?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物理学家甚至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不过我自己站在爱因斯坦一边。

简单来说,我认为物理学赋予了我们了解整个宇宙的工具。物理学研究就是探索对世界的阐释,但在着手研究时我们得问对问题,而这是哲学家非常擅长的。

因此我们将以谦逊的思想态度开始我们的旅程,坦诚地讲,这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态度,无论长幼,是前辈还是后代:一种知道自己无知的态度。能想到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我们就能想到发现它们的最佳办法。正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使我们对所了解和热爱的世界有了越发清晰的认识。

欢迎来到物理学的世界。 ad59BJWcthlpnO7i3rIQAHhAlZbEz5BAyAFfhcOIORq5K3BayBqOZzb6fiD53p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