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 道的属性:道无所不在,又复归于一

由此可见,道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不是一个抽空了一切属性的主体,如魏晋时期的王弼所理解的“所谓‘无’实际上是把客观世界一切属性抽空了的最高的抽象概念”,是“把事物的属性全排除掉,虚构了一个并不反映事物本质(内在联系)的‘无’”。 相反,道具有最大范围的包罗和概括。任继愈、阎韬论庄子哲学说:“万物所由之道,有一个基本的属性,就是无为。” 实际上,道的属性远不止无为一端。

道的基本属性,沿用《庄子》的原句,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道的性质:道无所不在,又复归于一;二、道的特征: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道无所不在

《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庚桑楚》:寇莫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道的存在,无论其高深久远,无所不在。东郭子问道在何处,庄子回答说:“无所不在。”东郭子不得要领,一定要问道究竟在哪一定处。庄子说:“在蝼蚁。”东郭子不能理解,问:“怎么这样低下呢?”庄子说:“在稊稗。”东郭子更加不能理解,问:“怎么更加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瓦甓。”东郭子仍然不解,说:“怎么越来越厉害了?”庄子干脆说:“在屎尿。”道本来无所不在,东郭子一定要知道道在哪一个具体之处,这已经是错。东郭子又预想道应在哪一个高妙之处,这就错而又错了。《庚桑楚》中所说的“阴阳”,也就是道。“寇莫大于阴阳”,如同《老子》所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地间任何事物都逃不出道的涵括,道最大范围内地遍在于物质存在之中。

道复归于一

道是普遍存在的,道的普遍性同时也就是道的统一性,因为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要共同依循的。道的普遍性是抽象的道以“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庚桑楚》)的形式存在于事物的个性之中。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尿,道不仅承认具体事物的存在,而且承认位置微贱的具体事物的存在。道的统一性与道的普遍性相同步,与具体事物的个性相同步。

《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夔怜蚿,蚿怜蛇……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庚桑楚》:唯虫能虫,唯虫能天。

夔只有一只足,蚿有百足,而蛇无足。这三种生物相见,互相都羡慕对方。夔问蚿说:“我用一只脚跳跃而行,感觉天下没有比我更便利的了,而你长着一百只脚,用一百只脚走路,怎么可以这样?”蚿回答说:“我有一百只脚,是天然如此,天机自张,我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蚿问蛇说:“我用那么多只脚走路,还比不上你没有脚,这又是为什么?”蛇回答说:“也只是天机自张罢了。天机所动,不一定非要有脚才可以走路。”夔、蚿和蛇的境况悬殊,但各自依照其本性而行,听由天机自张,而不必问其究竟,就可以各得其方便自如。天即道。依循各自的本性,就是在依循天,就是在依循道。道不亲不私,公行天下,通过个性的充分展现而体现。虫虽低贱,但虫能做到像一只虫,就是依循了它的天然本性,也就是符合了道。牛和马原就有四条腿,现在它们仍旧有四条腿,这就是符合道。牛马原来没有缰绳络住马头和穿牛鼻,现在络了、穿了,就不合其本性,就不符合道。

合于个性,即合于天,即合于道。道既无所不在,又复归于一。普遍性和统一性是统一的,个性和道是统一的,物质存在的有与抽象概念的无也是统一的。 ANMgo+NIDCgY9w1wxVL8DSHqIem3IIVzOfUvX08K71wPFy6qr9htfRfC3kharw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