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解码学习力,让普通孩子轻松逆袭

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形势

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让中国教育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想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直击教育行业痛点,可谓拳拳到肉: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企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双减”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问题,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

虽然这是一项对国家、对孩子都有利的政策,但面对全新的教育改革和变化,不少家长却感到焦虑与无措。过去的经验不行了,新的道路在哪里?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父母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习惯了用培训班占满孩子时间的父母,面对孩子空出来的时间无所适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开展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共有511043名家长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87.0%的受访家长感到焦虑,73.2%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的来源是以自己的能力很难辅导好孩子。

在我身边,焦虑的家长也不在少数。有的家长使尽浑身解数帮孩子“攒班”,继续用课外班占满孩子的课余时间;有的家长成天逼孩子学习,导致家里常常鸡飞狗跳;有的家长想要放慢孩子的学习节奏,却又担心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

但其实,学习是需要孩子积极主动、自觉自律付诸行动的活动。所以,父母消除焦虑的根本性策略,就是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沉迷学习。

当前孩子的学习现状

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实,学习之于学生,也同样有着不同的境界。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到底为什么学习?孩子给出的答案,可以反映出他对学习的态度,从而帮助我们看到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也曾经在课堂上问过学生同样的问题。他们都是北京市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可他们的答案与别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了以后有好工作,为了能在学校和同学一起玩,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这种外部驱动,让孩子很难体会到学习真正的乐趣和意义。成绩优异的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成绩平平的学生了。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甚至厌学——听课、写作业都被动消极、磨蹭拖延,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习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计划。而这样的学习状态,也会导致学生想学学不进去,有力使不出。

前段时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因为一号难求的火爆而成功出圈冲上热搜。可见爸爸妈妈们想要孩子学习变好的心情到底有多么迫切。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讨厌学习,甚至被家长视为学习困难了呢?

首先,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很多学生提前学、超纲学,所以休闲时间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学科培训班和兴趣班占用。孩子们很容易把学习与烦、累、无聊等负面情绪联结在一起。并且因为学习科目多,他们不会平衡各门学科之间的学习时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逐渐失去了学业自信。

其次,孩子缺乏学习动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所以学习时很迷茫。

最后,现在的孩子普遍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很多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不让他们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所以学习好不好成了检验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孩子在学习上感受到挫败,其他方面也看不到优势时,自然会对学习感到失望进而逃避学习。

我们的初衷

在学校担任心理老师的十几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学习、厌学,最后不得不休学在家。有太多曾经优秀且自律的孩子,放弃自己后悲伤、无助地麻木“躺平”;曾经以“鸡娃”为傲的父母,绝望却仍心有不甘……每每遇到这样的家庭,我都会感到难过,并为他们感到惋惜。我真的很想帮他们,可他们需要的帮助,并不是几次咨询就可以解决的。更确切地说,这些家庭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

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成形,已经坚定地相信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他自然也就失去了学好的动力和心气。这也促使我不断地反思教育,反思在家庭教育早期,父母该如何避免未来出现难以修复的关系和局面。

这样的想法在我成为妈妈之后变得更加强烈。教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让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模式,去向广大父母分享我的教育研究和心得。

《黄帝内经》里曾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孩子出了问题才去帮助和指导他们,那样只会用最高的成本得到最低的效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而不应该“亡羊补牢”。所以,我和冷老师决定主动出击,在人大附中开设了一门专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选修课——“学习心理学”。

设计课程之前,我们针对众多优秀学生做了充分的调研和问答,我们发现:真正能够促进并保持学习进步的,往往不是恶补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最终围绕学习力开展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学生们一致的好评,课程结束后,他们甚至自发地将课程推荐给学弟学妹们。

学习力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批评孩子不够努力?给孩子讲题,或者找老师给孩子补课?……亲爱的父母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方法其实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治标不治本的?很多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需要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信心、决心、勇气、毅力,这些统称为“学习力”。

“双减”之前,很多父母选择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希望培训班能够代替自己管教和辅导孩子。但是,培训班首要的任务是赚钱,而不是教育。培训班并不能实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培训班的另一个问题,是不顾孩子的发展规律而刻意拔高教学内容,他们通过贩卖焦虑吸引家长的眼球。我甚至见过一个培训班赤裸裸地叫嚣:“你的孩子不来,我就培养他的竞争对手。”很多家长被裹挟着,让孩子疲于奔命地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培训班之间。

我相信没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虽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全部亲力亲为,但我们必须在关键节点上进行监管,不能让他人或机构替代!可能有的父母会说:“我已经学不懂孩子现在的学习内容了,还能帮助孩子学习吗?”这种担心其实大可不必。

教授具体的知识,应该是学校老师的事情。父母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相信自己能学好,具备向难题发起进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教给孩子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修炼学习的内功——学习力。

通过图2中的 学习力三圆模型 ,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孩子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表现:

028-1

图2 学习力三圆模型

如果孩子只有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缺乏学习毅力,那么他往往表现为“抽风式学习”,即学习仅凭一时兴起,学习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坚持,而他自己长期处于容易半途而废的模式,也会感到失落和苦闷。

如果孩子只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缺乏学习动力,他很可能是“苦行僧式学习”模式,即被迫学习但内心不甘,仅靠意志力支撑。这样的学习,不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迟早也会放弃。这类孩子会长期处于厌倦学习和身心俱疲的状态。

如果孩子只有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缺乏学习能力,他通常是“蜗牛式学习”模式,学习起来费时费力,学习效果却事倍功半。长期的努力得不到回报,孩子自然会焦虑、无奈甚至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所以,最好的学习模式是兼具学习力的三个要素,进入中间的黄金三角区。

这样的学习就是“ 心流式学习 ”,即孩子真心热爱学习,自发探索和完善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方法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样的孩子内心坚定,充满对学习的热爱——这正是本书想要阐明的:学习的内在规律、孩子的发展特点、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举例说明父母可以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帮助自己的孩子,注意事项有哪些。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虽然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但是当我们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后,就可以帮他在学习之路上焕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我也是一位家长,很清楚大家的困境,工作太忙、精力有限、耐心不足等各种因素都让我们无法第一时间解答孩子的困惑。很多家长倾向于寻求外部帮助,甚至不想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子关系,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殊不知,那些“小事”往往忽视不得,否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孩子的学习能力更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但家长应如何判断、如何陪伴、如何出手帮助呢?

我在本书中想要向父母传达的理念是:只需要适时轻轻推一把孩子,让孩子利用自身能量激发向善向上、自立自主、自我实现的潜能,就能帮助他们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最高境界的理解,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放手”!

现在,你准备好开始这场令人激动的学习之旅了吗? MPTX+2cbQDgmVThPLNusjEFUZ3fkQcIMimIZgooOTwUJoKFIx7Y6Au2ku2buY9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