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表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不仅有益于中国人民,更有益于世界。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杜傲杰从2017年开始担任葡萄牙驻华大使,曾在疫情期间称赞中国人是“天生的战士”。杜傲杰大使表示,葡中要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两国海陆空三方面的互联互通,借助双方共同利益来提高两国贸易往来的水平,加强葡中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在我们的对话中,我问他有一天离开中国,他最想念的会是什么。大使说:“我会很想念中国人的慷慨大方和热情好客。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情款待,这些令我深受触动。从更抽象的角度来看,我喜欢中国社会的活力。我喜欢在我住的地方周边散步或者骑自行车,去看看中国社会的活力和坚定,我也喜欢到潘家园去和卖旧物的店主交流。这些都会是我最想念的事情。”
孙超 :您在北京的生活和工作如何?您喜欢北京的冬天吗?
杜傲杰 :担任驻华大使确实是在思维和职业两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之前我对中国并不太了解,借此机会我可以接触不同的国家和人民,接触不同而古老的文化,并且还可以交新朋友。这丰富了我的个人生活,也为我的职业添彩。过去的几年我在中国感到幸福和满足。
我喜欢北京的冬天。我住在一所很美的房子里,有大大的窗户。北京的冬天非常明媚,天气很冷,但光线充足,湛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令人精神振奋。在欧洲北部的严冬里,一切都是灰蒙蒙、阴沉沉的,还下着雨。北京与之截然不同。我更喜欢温和一点的季节,北京的冬天就有这样的一种美。
孙超 :大使先生,您的官邸就像一个小型艺术馆,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品。您最喜欢的中国文化是什么?
杜傲杰 :中国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我很难指出最喜欢哪一部分。我真的非常欣赏中国文化的多样表现形式。例如,我曾在西安博物馆领略了唐代文学和雕像之美,它们极富感染力。我还发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的中国建筑之美。我喜欢中国的文学、诗歌以及其他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我还喜欢中国的手工艺品,比如精致的丝绸、陶瓷等。这些代表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都很值得人们深入了解。
孙超 :您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是什么?
杜傲杰 :我非常喜欢广州的虾饺。我也很喜欢青岛菜。青岛菜种类丰富,多以海产为主。青岛人也偏爱鱼和贝类,很多菜都和葡萄牙的菜相似,我们两国的佳肴有许多共同点。
孙超 :当您离开中国时,您最思念的会是什么?
杜傲杰 :我会很想念中国人的慷慨大方和热情好客。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情款待,这些令我深受触动。从更抽象的角度来看,我喜欢中国社会的活力。我喜欢在我住的地方周边散步或者骑自行车,去感受中国社会的活力和坚定。我也喜欢到潘家园去和卖旧物的店主交流。这些都会是我最想念的事情。
孙超 :当人们提到葡萄牙,您希望世界了解葡萄牙的什么?
杜傲杰 :首先,无论信仰什么宗教,无论来自什么种族,人们都会感受到葡萄牙对外国人的热情好客和慷慨大方。来到陌生的地方,你会感觉到自己受欢迎而不是遭人排斥,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葡萄牙历史悠久,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非常值得一游。除此之外,葡萄牙人通过食物来表达自我。和中国人一样,葡萄牙人也喜欢和家人朋友聚餐来共同庆祝好事的发生。
在葡萄牙到处都有中国餐馆。大概有3.5万中国人生活在葡萄牙,其中很多人来自浙江省青田市。
澳门有很多优质的葡萄牙餐馆,即使有些餐馆不是葡萄牙人开的。在这些餐馆,你可以享受到中、葡、澳菜系的完美融合。葡萄牙餐馆是人们外出就餐的好去处,这里有高档的菜式、优质的菜品、绝佳的烹饪手法和其他非常精致的食物。
孙超 :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杜傲杰 :我曾是一名法语教师,但是成为一名外交官才是我的梦想。我在葡萄牙学习了国际关系和政治学,在1990年成为一名外交官,外交官职业生涯已有30多年了。
我曾担任葡萄牙外交部长的顾问,也曾担任葡萄牙总统的顾问,并在葡萄牙驻世界各地的大使馆工作。我第一次驻外是在美国的华盛顿,还在布鲁塞尔担任过葡萄牙驻欧盟常驻代表团的外交官。我也担任过葡萄牙驻西班牙公使,葡萄牙驻莫桑比克大使。现在我非常荣幸能在中国任职。我也有幸多次见证葡萄牙总统和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世界各国国家元首之间的对话。对我而言,负责组织安排这些对话非常有意思。
孙超 :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葡萄牙如何更好地参与这一倡议?
杜傲杰 :2018年12月4日,在习近平主席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葡中外交部长签署了关于互联互通的谅解备忘录,其中重点就包括葡中要通过“一带一路”实现海陆空三方面的互联互通。葡中合作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丝绸之路时期,但是现在有了便捷的国际航空,我们也就有了空中丝绸之路,空中的互联互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葡中两国在海陆空三方面的联通对双边关系来说至关重要,这也和葡中两国的地理位置有关。如果你横渡大西洋来到欧洲,葡萄牙是你抵达的第一个国家;如果你选择陆路,葡萄牙又会成为你在欧洲到访的最后一个国家。在欧洲各国中,葡萄牙和巴拿马运河之间的连接最紧密,全球贸易就从这里开始。无论是从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出发,还是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出发,葡萄牙都是人们第一个遇到的欧洲国家,所以从地理上来看,中国位于东方,而葡萄牙位于西方,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它推进了全球商业化进程,促进了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切身受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希望实现中国和葡萄牙密切的互联互通关系。
孙超 :您如何看待全球化的未来发展?
杜傲杰 :我们都面临着挑战。作为我个人来讲,无论在什么时候,对话都是解决意见分歧的最好办法。我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作为一个群体,这使我们变得更加丰富。然而,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联合国会提倡采用多边主义解决争端。正是普世价值观使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允许多元化,但在某些价值观方面我们必须保持一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领域、宗教信仰、种族、发展轨迹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对话,促进互动和理解来解决差异。人类天性的一部分便是达成协议,而非对抗。所以,为了促进和平、更高层次的交流,我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需要这样做。
孙超 :在过去的40年里,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您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在促进中国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领导作用呢?
杜傲杰 :我是中国的朋友,我也很高兴看到中国发展向好。我认为,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世界所有人都有利。中国的贫困人口越少,与世界交流的能力就越强。随着中国消费者的增加,中国的进口量增大,这样也会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为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勤奋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的意思是,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基于政府的正确抉择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因为,有时政府颁布了很好的政策,但如果社会没有充分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好结果。但是如果政府没有指明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抉择,同样不能取得成果。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兼具两者——政府要有远见,能在正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人民也要有勤奋工作的决心。中国两者兼具。
孙超 :中国是葡萄牙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您认为未来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关键合作领域是什么?
杜傲杰 :葡中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这样的关系已经持续了500多年。澳门是葡萄牙和中国交流的一座桥梁。澳门对于葡萄牙对中国的认知,以及我们一直以来以和平、积极的态度看待中国有着重大意义。
因为澳门,葡中两国的政治互动和外交关系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自1979年葡中建交以来,历任中国领导人都对葡萄牙进行了国事访问。葡萄牙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中国领导人始终认识到葡萄牙的特殊作用,高度重视与葡萄牙之间的重要对话。同样,自1979年以来,历任葡萄牙总统和总理也都曾访华。对葡萄牙而言,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大国。两国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互动质量相当高。
葡中两国的经济互动水平正在提高,逐步向好发展,但与政治和外交互动水平仍不可比。由于疫情,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减少,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未来我们要从这场疫情中恢复过来,葡中贸易仍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葡萄牙可从中国进口更多的优质商品,并从中获利;同样,中国也有巨大的能力从葡萄牙进口更多优质产品。我认为,我们需要基于葡中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来提高两国贸易往来的水平。
孙超 :绿色经济对每个国家来说都很重要。请问,您认为在未来中葡两国是否会在绿色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杜傲杰 :我希望未来有很多合作。因为这不仅是葡中两国之间的合作,也是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命题。我们需要转向循环经济模式。
近些年来,中国和葡萄牙已经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中国是葡萄牙能源和绿色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投资者。我们期待能从中国获得更多工业领域的投资,包括制造汽车电池以及电动大巴车。我们还可以共同发展很多其他的领域。这不仅是为了葡中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
孙超 :您是如何看待中葡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
杜傲杰 :我认为文化交流是两国交流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葡萄牙,我们知道中国的方方面面。从地理上来讲,中国对葡萄牙而言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
对于葡萄牙而言,中国有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但要缩小葡萄牙和中国之间的地域差异,更重要的是了解两国的语言,然后才能真正了解两国人民的文化和文明。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目前,中国有50多所大学教授葡萄牙语和葡萄牙文化。我们也正在努力将葡萄牙作家的著作翻译成汉语,并在中国出版。这样一来,中国人就能更多地了解葡萄牙历史上不同的观点、文化作品和流派。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更多地了解中国作家也很重要。基本上,我们只知道中国现代的一些作者,对于历史上的文化大家了解不多。我们知道孔子,但对中国唐代、宋代的诗人知之甚少。我们也应该尽力去了解更多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因为了解是理解的前提。没有人能欣赏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所以,当我们真正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加尊重对方,双方之间的对话才能更加容易,甚至更加欣赏对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提高的方面还有很多。
我们邀请了很多艺术家来到中国。现在我们有23位中国译者,他们会将葡语的作品直接翻译成中文。这些作品会在中国的不同城市做宣传,包括北京、上海、哈尔滨、成都、广州等。在葡萄牙,很多人写诗、爱情故事、战争故事、冒险故事、儿童故事和少年文学,这些书有着漂亮的装帧,在中国也很受欢迎。所以翻译在葡萄牙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下一本书是一本诗集,是葡萄牙一位独立女性所创作的。她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在当地服装厂工作,服务当地客户。在我看来,她的诗很接近中国式审美。她非常关注爱情和诗歌,注重爱和自然之间的联系,诗中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精神品质一致。
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诗人是什么?成为一个诗人意味着比普通人更高一层,意味着要爱其他人,意味着要用诗歌描绘和歌唱生活,并唱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做一个诗人就意味着勇敢,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意味着可以成为一个情感领袖、智慧领袖。所以诗人活得热情而坚强。这些正是那位女诗人所说的话。
我觉得中国的女性非常独立,这很了不起。我们也在帮助很多葡萄牙女作家把她们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她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发人深省。
孙超 :您最喜欢来自葡萄牙的格言或者一句话是什么?
杜傲杰 :葡萄牙前总统马里奥·苏亚雷斯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停止奋斗,那么他就输了。”这句话不仅有政治意义,对人生也有启发意义。即使现在我们失败了,但如果我们坚持奋斗,最终能成功。我真的很欣赏这句人生格言。今天你生病了,但不足以致死,你一直坚持与病魔作斗争,明天病情就会好转,最终就会战胜病魔。同样,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抗争,就可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生活也是如此,有时候会遇到挫折,不要放弃,明天你就会是最棒的。同样,这也适用于职场、政坛等各个方面。对于我来说,这很励志。只有停滞不前的人才是输家,坚持奋斗的人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