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梳理与探究

读书有计划

全书共十一章,建议用四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通读,第五周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并精读相关章节,第六周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时间可大致安排如下。

前四周 通读全书

第一周:阅读第一至第二章

第二周:阅读第三至第五章

第三周:阅读第六至第八章

第四周:阅读第九至第十一章

通读全书时,建议完成以下三件事:

1. 阅读时手不离笔,做圈点批注。比如,对描写精彩的语句、表达态度的关键词、有疑问的地方、深有体会的地方等,可用不同的标记圈点,并写些简单的批注。

2.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参考本书最后的“阅读·思考·生活”栏目内容,带着问题和目标去阅读,并充分利用精读章节的旁批去理解作品内容。

3. 每读完一章,花几分钟时间回顾本章内容,自选角度有侧重地进行梳理,如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关系、主要情节等,并将其记录下来,可以采用提纲、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

以第二章为例,以猫的视角来概括主要内容,并画出情节发展图。

image-014-1

第五周 专题探究

确定一个感兴趣的专题,分小组交流讨论或者自己阅读探究。根据所选的专题梳理书中的相关内容,选取相关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记录自己的思考。以下专题可供参考:

专题一:《我是猫》的叙事视角

专题二:《我是猫》中的知识分子面面观

专题三:《我是猫》的讽刺手法

专题四:《我是猫》的语言特点

第六周 成果展示

在成果展示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与专题相关的材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便形成充分、全面的认识。然后根据专题特点选择合适的展示形式,比如,专题二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介绍书中提到的知识分子的身份、相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专题四可以采用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小组成员依次举例说明本书的一个语言特点,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也可以采用读后感或小论文等书面形式展示探究成果。成果展示方式多种多样,还有短剧、演讲、辩论赛等形式可供选择。

读书有方法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

《我是猫》不是一部以情节见长的传统小说,其中融入了作者的生活体验,饱含作者对社会的独特思考。书中有的人物是以作者的朋友为原型的,有的带有作者的影子,因此想要全面了解本书,需要先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对作者有一定的认识。《我是猫》中猫的主人苦沙弥,其身份是英语教师,而夏目漱石就有过在英国留学的经历,回国后教授英语,他们俩在个性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根据作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作者和人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全书。

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我是猫》中很多地方借苦沙弥、迷亭等人物的言行,反映社会现实,讽刺不合理现象和不良风气。比如,苦沙弥等人对金田夫人极尽嘲讽之能事,这与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当时资本主义在日本迅速发展,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作者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文字表达内心的愤懑。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书中人物和作品主旨的认识。

抽丝剥茧,运用多种方法深入阅读

1. 批注法

批注式精读,可以先圈点,再批注。圈点的内容应该是作品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比如反映苦沙弥、迷亭、寒月等人性格特点的句子,猫对人类行为的评价与态度,以及书中的“醒世金句”等。

做批注时可以自己设定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的语句;用波浪线表示精彩或重要的语句;用问号表示有疑问的地方;用竖线或斜线划分段落层次;等等。

批注可以是感想式批注,比如看到苦沙弥这样一位落魄的教师,你有什么感想;可以是质疑式批注,比如读到迷亭在西餐厅点餐时故意捉弄侍者,可以对此情节提出疑问;可以是评价式批注,比如寒月最后娶了老家的女子而不是金田小姐,对此你怎么评价;可以是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补叙故事,从而活跃思维,拓宽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 图表法

在阅读时,恰当地运用图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抓住重点,厘清作品脉络,将信息高效清晰地整理出来。《我是猫》以第一人称“本猫”的视角贯穿全书,描述了猫的经历、见闻和观点。它没有传统小说那样严谨的结构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每章内容相对独立,可以随意抽出一章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参考“读书有计划”中提到的情节发展图概括各章的情节,把握其中的重点人物和事件;或者在通读全书后,制作关于某一人物的思维导图,列出与人物相关的所有事件,分析人物的特点。

3. 归纳比较法

《我是猫》视野广阔、内容丰富,我们在阅读时要有归纳的意识,将书中内容按照特定的线索清晰地归纳出来并加以分析;还要有比较的意识,将本书与读过的其他类似的书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本书内容。

我们可以将书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分类,分成资本家、知识分子、市井小民等,并分析对这些不同“派别”的人物,猫是什么态度,作者又是什么态度;还可以将猫对人类和猫类的不同看法进行归纳,或者将书中精妙机警的语句进行归纳。

比较阅读有助于我们跳出文本,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的特色。比如,我们熟知的鲁迅很推崇夏目漱石的作品,并受其影响,形成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风。鲁迅在《彷徨》中也描写了很多知识分子,表现了他们的苦闷和迷茫。我们可以在读完本书之后,再去读鲁迅的作品,或其他具有可比性的作品,品味它们之间的异同,在比较中提升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品味鉴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1. 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鲁迅评价本书的语言“轻快洒脱,富于机智”,书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风趣幽默。本书虽然写作于一百多年前,但是现在的读者读起来也毫不费力,没有隔膜感。书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我们可通过这些极具个性的语言推知人物性格。比如,苦沙弥等知识分子喜欢卖弄学问,说话文绉绉的,妙语频出;金田一家人的话语听上去粗俗、市侩;猫的语言风格受主人苦沙弥的影响很大,但又有动物的特性,别具趣味。在阅读时,可以按照章节顺序分类摘抄书中的精彩语句,如人物语言、评价语句等,摘抄的同时可以进行批注,将书中内容更好地吸收内化。

2. 读懂作品的讽刺意味

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辛辣的笔法和幽默的语言,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二十世纪初期日本的社会风貌和知识分子的困境,对当时“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表达出强烈的不满和尖锐的讽刺。书中的很多词语、句子都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阅读时要特别留意,借助脚注及相关资料,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另外,不要被文字表面的含义迷惑,要洞察作者真正的态度,比如作者对苦沙弥等知识分子往往是善意的嘲弄,而对金田等资本家则是毫不留情的嘲讽和批判。 6j2u94GRU4wZuzR4qEUrH8w7mJ8uzFfuWDYnAZxte2yRXKkRxl9+3INUDp45+FOq

image-021-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