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二十四章,建议用四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通读,并在第五周进行专题精读。为了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时间可大致安排如下。
通读全书时,建议完成以下三件事。
1. 阅读时注意做圈点勾画,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读到精彩的地方时,可以将其圈画出来;若对某些段落产生感悟或存在疑问,要及时记录在旁边,以便之后精读时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
2. 结合本书的注释,感受小说语言中浓浓的老北京味道。《骆驼祥子》是老舍京味儿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比如“车份儿”“拉晚儿”“嚼谷”等。理解这些方言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骆驼祥子》的语言魅力。
3. 梳理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征。《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征,且与小说的情节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记录,并在通读全书后采用列提纲、画表格、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示例如下。
基于前四周的阅读经验,拟定一个或多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根据专题内容,精读相应的章节。以下专题可供参考。
关于专题精读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在精读的过程中应培养问题意识。带着问题阅读,有利于深挖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关注自己在阅读《骆驼祥子》时产生的疑问,并通过进一步细读文本或借助相关工具书来解答,可以深度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
2. 结合通读时的圈点勾画和批注来探究专题。开展精读之前,整理圈点勾画的内容和所做的批注,思考这些内容是否有助于探究所选的专题。如果是,就可以根据这些标记细读文本。
3. 不仅要关注单个章节的内容,也要思考所选各章节的内容之间的联系。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章节的内容以达到塑造人物、批判现实的作用的,这有助于我们厘清线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聚焦旧社会底层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揭示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不公的社会面貌,同时也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骆驼祥子》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途径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即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的真实情况,从而探究作者写作《骆驼祥子》的缘由。这对理解小说的人物命运和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梳理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的情节,对刻画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旨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祥子被孙侦探敲诈买车钱的情节就是《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之一,这段情节体现了祥子的愚昧、软弱,同时批判了以孙侦探为代表的欺压弱者的社会黑暗势力。明确这段情节为主要情节后,我们就能对祥子的命运和作品主旨有一定的理解。
3. 分析次要人物的形象。《骆驼祥子》的故事涉及各个阶层的人物,塑造了多个典型人物。除了关注祥子这个主人公外,在阅读时,我们还可以挑选一些次要人物进行分析,比如虎妞、刘四爷、小福子等,甚至是一众无名无姓的车夫。与这些人物相关的情节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从侧面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细节,使得小说内容更丰满、更精彩,也更贴近现实。
4. 关注小说的叙事风格。《骆驼祥子》有着说书式的叙事风格,作者犹如说书先生讲故事一般,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事件的前因后果用全知视角向读者道来。例如,在作品的开头,作者就毫不掩饰其说书人的角色,向读者介绍起祥子来;再如,作者在第一章的结尾直言“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显示出他对人物的命运发展和结局早就心中有数。那么,说书式的叙事风格有什么好处?这是可以结合文本进行思考的地方。
5.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许多老北京方言,比如“杀进腰”“老油子”“答碴儿”等,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老北京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京味儿语言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将他们话中的方言替换成普通话,并对替换前后的语言进行分析、对比,感受两者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差异。
阅读时对作品进行圈点批注,有利于加深印象、引导思考。在圈点批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有选择性地进行圈点勾画。要有意识地甄选适合的内容,选择经得起反复阅读的段落来进行圈点勾画。圈点勾画的内容应该是小说中的重难点,或者是自己存在疑问或深有感悟的地方。
2. 批注可以从小说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来写,或者展开联想,与自己曾读过的其他文本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体会与见解。
3. 探索个性化的圈点批注的方式。可以自己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圈点勾画的方式,比如设计一些圈点勾画的符号,或是固定几个自己惯用的批注方法等,让批注的过程更高效,也更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厘清人物关系和小说情节。常见的思维导图有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思维导图来整理人物关系和小说情节。
以《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关系为例,可做如下思维导图。
同样是艰苦创业的青年,《骆驼祥子》中原本年轻、独立、自信的祥子经过“三起三落”后堕落成苟延残喘的行尸走肉,《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则带领互助组克服重重困难,成了创业英雄。同样是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为什么祥子创业失败,而梁生宝却成功了?对比《骆驼祥子》与《创业史》,相信你会对祥子的悲惨命运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阅读更多主题或风格相似的作品,如《茶馆》《阿Q正传》《活着》等,与《骆驼祥子》进行对比,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