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译本序

小人国与大人国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从家长或老师那儿听到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在这两个国家的奇遇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孩子们追随着格列佛进入这两个奇怪的国度去做一番游历,并引起成串的遐想。这两个故事在我国已经伴随了好几代人的成长,在大人和孩子们的心中,它确实是一本有趣的少儿读物,这也说明了作者在写作上的成功之处。然而,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格列佛游记》并不是一本少儿读物或者是一本科幻小说,而恰恰是一本政治讽刺小说,作者通过对格列佛在各个奇怪国度的经历的描述,揭示了当时英国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时存在的种种弊病,从而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态度。为此,在将它列入我国中学生读物时,有必要将它与它的作者向读者做一番介绍。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家境十分贫寒。他出生前七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无力抚养他,于是他的伯父负起了教养他的责任,直至将他送进了当时的都柏林大学。当时的都柏林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是为教会培养忠实弟子的,而斯威夫特始终十分厌恶大学里讲授的神学和各种烦琐哲学,可想而知,他也不可能取得令学校满意的成绩。毕业时,他只获得了一张所谓的“特许学位”文凭,以致无法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无奈之下,他只能找到一位远亲,也是当时的一位显贵——邓泼尔爵士,在他家中过了近十年的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这种经历和地位促使他看透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和贵族阶级与平民百姓之间的深刻矛盾。不过,由于这位邓泼尔爵士喜好附庸风雅,常在家里接见一些作家,帮助青年们参与当时政治和文学问题的讨论,这使喜爱文学的斯威夫特从中获益不少。

为了获得一个不仰人鼻息的位置,斯威夫特只得强抑自己对教会的厌恶,参加并通过了牧师职位的考试,而后被教会派到了爱尔兰基罗特的一个乡村教堂里当牧师。不过,一年半后,他又回到邓泼尔的庄园,一直到一六九九年这位贵族去世,随后他当上了爱尔兰总督贝克公爵的秘书。一七〇一年他在爱尔兰小城莱拉哥的一个小教区工作,为了教会的事务他经常去伦敦,后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伦敦度过,并主要从事着社会政治与文学的活动。从一七〇四年开始,斯威夫特开始发表作品。

由于自身地位与经历,斯威夫特对英国的社会矛盾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总是采用一种讽喻的笔法,针砭时弊,尖锐地抨击了当时的教会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一只澡盆的故事》( A Tale of a Tub )就是借某个父亲对三个儿子的遗训来讽刺教会的。这部作品也因此引起了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的注意,他认为斯威夫特看似不涉及基督教,实际上却讥讽了天主教、路德派和卡尔文派。这部作品成为反对宗教偏见的启蒙主义作家斯威夫特的名著,斯威夫特的作品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作者本人也逐步成为英国政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当时,围绕着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英国与法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国国内主要有两大党派——托利党和辉格党,这两大党派为争夺权位而进行着激烈的争斗。表面上看,斯威夫特附和托利党的观点,主张与法国媾和,他的政治观点似乎是反对辉格党的,然而实际上,他的立场远远超出两党之间的权力之争,直接针对当时英国政治体制和教会制度的种种弊病。斯威夫特可以说是社会上一切非正义和缺点的揭发者。他的天才洞察力表现在:当资产阶级社会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时,他已能看出它的矛盾,揭露出它的反人民性。他表达了广大平民阶层对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罪恶的抗议。也正因此,他成为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之一。

《格列佛游记》就是斯威夫特的这种立场或者其政治观点的一种淋漓尽致的表达。由于斯威夫特花了几年时间才写成此书,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本人的思想也在进步,观点有所改变,致使小说的结构也受到了影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除了第一部与第二部有着较为丰富动人的故事情节外,从第三部开始,书中的故事描写明显减少,反而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与大段的议论,涉及当时英国的许多问题,这也是该书的后两部不像第一、第二部那样在我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或者说脍炙人口的原因吧。

书中的第一部《小人国之旅》中的小人国,其实就是当时英国的一个缩影,该国的秩序也就是英国的秩序。比如,作者描写了小人国中最高的职位要通过跳绳(不是以人的能力品德)来决定,谁跳得最高,谁就能获得最高的职位,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由教会和君主占统治地位,平常人难以凭真才实学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另外,小人国的政党是以所穿鞋子的跟的高低来区别的,实际上是在影射托利党和辉格党的党派之争之无谓;又以小人国中存在吃鸡蛋的“大端派”与“小端派”来影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关于教会仪式的争论。作者认为,两党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教会之争也是无谓的、毫无意义的。

书中的第二部《大人国之旅》中的大人国则是另一种社会制度,作者将它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体,国王也比较贤明正直,这反映出作者心目中的一种比英国社会制度更理想的社会制度。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所描述的英国情况的批评,揭露了英国的社会制度绝对不像格列佛对国王所说的那样理想。作者借大人国国王之口尖锐地指出,英国所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只不过是一连串的阴谋、叛乱、谋杀、屠杀、革命和清洗而已,而产生的最坏结果便是贪婪、派系争夺、虚伪、背信弃义、残忍、强暴、疯狂、仇恨、妒忌、淫欲、阴险和野心”,充分暴露了所谓上等人物的丑恶本质。大人国国王对英国人如此喜好战争也表现出极大的憎恶,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借大人国国王之口来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恶果。

《格列佛游记》的第三部中对拉普他(飞岛)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反对伪科学的鲜明立场,指出脱离现实生活的科学实际上有多么荒谬,这些所谓的科学家从事的全部是虚无缥缈、毫无结果的研究。作者认为,科学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应当成为统治阶级与人民为敌的工具。在巴尔尼巴比这一魔术国度中,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召见一系列历史人物,作者试图向读者揭示,所谓的历史英雄人物,都是些如此丑恶的人,是通过种种卑劣手段而获得高位的,作者借此非难了君主政体,表达了赞成共和制度的态度。

《格列佛游记》的第四部《慧骃国之旅》则反映了作者试图描述出一种宗法制度下真正自然状态下的人的美德,以此来与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文明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作者的描述中,慧骃国的耶胡实际上是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里一切恶习的集中体现,也可说是作者对人的本性中最丑恶一面的揭露。而在慧骃身上,则寄托了作者对人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与向往。当然,这里也暴露出作者本身的一种矛盾心理,即他觉得宗法的自然状态或许是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最好出路,但实际上进入资产阶级社会后,再倒退是不可能的。这也反映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作者无法找到摆脱人类丑恶的出路。

斯威夫特的民主主义启蒙事业,对后来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剧作家盖埃和谢里丹、小说家菲尔丁和诗人拜伦的创作中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斯威夫特的影响,而这也使他们成为斯威夫特的追随者和继承者。在较后的时期中,斯威夫特的影响表现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英国讽刺作家塞缪尔·勃特勒和萧伯纳身上以及他们的作品之中。斯威夫特的现实主义的深刻力量,使他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作品中所批评的不仅是英国的,而且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缺点。这是喜好外国文学作品的读者应当了解的。

由于这本书是以学生为主要读者的,为了让读者不要将本书看作一本科幻小说,也不要就此而将注意力或兴趣只集中于本书的第一、第二部,而能真正理解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故在此对作者及本书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只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联系英国当时的社会背景,看明白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进而能了解当时英国的历史背景,从中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所暴露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缺陷。如果这本书能够作为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本质的一本辅导读物,也算是达到我翻译本书的一个目的了。

孙予
二〇〇一年二月 IolDzJKIZrrgHCJwcQ33hitlO0aNvivIAo1/QWjQp93CWEHRnaAaaxZC8TQK2x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