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梳理与探究

读书有计划

全书分为四部,建议先阅读《中译本序》《格列佛船长给他堂兄辛普森的一封信》《出版者致读者》这三篇文章,然后用四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第五周进行专题探讨。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所示:

前四周 通读全书

通读全书时,建议完成下列几件事情:

1.阅读过程中要关注正文下方的注释。《格列佛游记》是一本讽刺小说,里面的诸多细节看似无厘头,实际上是对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现实的影射,反映的都是当时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可以借助注释来发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体会其中的讽刺意味。对于注释中自己不甚了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相关资料。

2.养成圈点和批注的习惯。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情节、精彩的句子、有感触的地方做好标记,写下心得感悟或者疑问,留下阅读的痕迹,这样有利于后期进一步思考和品读。

3.通读完全书后,根据自身的阅读情况,及时完成书后的“阅读·思考·生活”。

第五周 专题探讨

拟定一个感兴趣的专题,整理相关材料,分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下专题可供参考。

读书有方法

(一)阅读讽刺小说两注意

《格列佛游记》有着童话式的叙事风格,有趣的情节中蕴含着辛辣的讽刺。在阅读这部讽刺小说时,不仅要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阅读时要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小说的创作有其时代背景,而讽刺小说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为了解讽刺小说里的讽刺含义,更有必要先了解其背景。

《格列佛游记》写于十八世纪初,当时的英国正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弊端在这时逐渐凸显出来。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的斗争常年不息,但这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小事上的钩心斗角,展现了他们对权力的争夺和对国计民生的漠不关心。斯威夫特把这些都化为书中滑稽可笑的故事,无论是小人国令人捧腹的官员选拔制度,还是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傲的议会制度及政教措施的嘲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斯威夫特对现实政治的怀疑和否定。

此外,当时的英国处于科学理性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在政治、科技、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进步和繁荣的同时,社会风气愈加浮躁,人性也渐渐被腐蚀。斯威夫特借格列佛在飞岛国的奇特经历向大家展示了脱离实际的理性所导致的社会混乱,讽刺了“伪科学”。而在大人国中,农民利用格列佛的表演来赚钱,则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2. 关注讽刺小说的艺术手法

作为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将讽刺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其中心思想深刻而丰富。《格列佛游记》中讽刺的对象所涵盖的范围极广,上至各路权贵乃至国家政体,下至平民百姓,对其的嘲讽都能在书中找到。

这样一部读来让人捧腹大笑,实则严肃深刻的讽刺作品,其丰富的讽刺手法值得关注。比如,书中处处可见夸张的表述,小人国的人身高不足六英寸,以鞋跟的高低来划分党派并进行争斗,斯威夫特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奇闻怪事将问题的本质揭露出来,达到批判的目的。再比如,书中直接将美丑、善恶进行对比,将讽刺隐藏在对比之中,以此体现个人的鲜明态度。长得像马的慧骃聪慧、品格高尚,而长得像人的耶胡则卑劣、肮脏。强烈的反差既能唤起读者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能使读者感受到其中对于人性中的丑恶的无声嘲讽。此外,斯威夫特还运用了反语、反讽等手法增强讽刺的效果。

(二)精细阅读,独立思考

1. 精读作品

通读全书后,对重要章节进行精心研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把握讽刺小说的主旨,学习讽刺小说的艺术手法,提升鉴赏能力。精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圈点和批注

阅读的同时可以在重要之处进行圈点标记,也可以在旁边批注想法。可以对小说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赏析,也可以对小说的内容进行质疑,还可以展开联想,与其他小说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个人见解。比如,书中对飞岛上的人的长相的刻画,是为了表达什么?斯威夫特笔下的耶胡自私且贪婪,体现着人类的劣根性,你赞同斯威夫特的这个观点吗?

(2)摘录语句

《格列佛游记》中不乏精彩而经典的语句,文字间迸溅着思索的火花,跳跃着知识的光芒。读到闪光处,摘录下来,体会斯威夫特文字的轻盈与厚重。通过摘录,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 撰写心得

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总会有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让你有感而不得不发。它可以是对小说内容的评价,也可以是阅读时冒出来的不一样的观点……及时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通过撰写读后感、读书报告等形式表达出来,能让你对小说的理解更加透彻。经过这样一番独立思考,你更能领悟到读书的乐趣。

(三)延伸到其他名著进行比较阅读

在世界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在情节、内容、主旨等方面和《格列佛游记》有着相似之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延伸与比较阅读。在进行比较阅读时,要找好比较点。如情节上,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也塑造了巨人的形象,李汝珍在《镜花缘》中也对“大人国”进行了描写,那么这两部作品在此方面的描写与《格列佛游记》有何异同?又如,同样是讽刺小说,西方的《格列佛游记》与中国的《儒林外史》在批判对象、中心思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LTJN35yodwFHw1/8Kbn8bZHYQs5IpA7B2OkKmL/w7G2noboGV/Uyv8bUpK3iI6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