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东汉的十字路口,敢问路在何方

小郎官董卓弄清楚朝廷的旧事后或许很迷茫,如何才能在纷乱的朝局下崭露头角呢?到底应该加入外戚、宦官、清流党人中的哪一个阵营呢?得选择啊,难不成真的给陛下站一辈子岗?

此时东汉朝廷的状况,不但董卓不敢选,换成别人怕是也会犯选择困难症。

一、东汉政坛的重组

汉桓帝刚当皇帝那会儿,东汉的核心是摆设一样的皇帝,绝对一把手的外戚,有实权的各大世族。现在不一样了,汉桓帝刘志夺权成功,核心会大换血啊。

从汉冲帝到汉桓帝,三位皇帝都是摆设,外戚梁冀始终控制着朝政。而其他大世族都不替皇帝出头,光顾着巧取豪夺田产、扩大庄园及私兵、安排子弟当官。

汉桓帝刘志是依靠宦官成功干掉了梁冀,夺回了权力。之后宦官顺利进入了权力核心,大汉核心层洗牌了。

梁冀掌权时与大多世族大家基本上是穿一条裤子的,而且也把事情交给各世族大家办。世族大家势力进一步壮大,也习惯了多年没有皇帝指手画脚的日子。所以世族大家才是东汉众生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皇帝重掌大权,“记住了,王朝姓刘,而且姓刘的还得掌实权”!

更让世族大家不爽的是,那些原来在皇帝身边的宦官居然也扬眉吐气地进入了权力核心,这怎么能忍得了!

而且这些宦官也在民间大肆搜刮,如此下去世族的势力不也等于损失了吗?

最后整个朝廷形成了新的三大阵营:世族、清流党人、宦官。严格来说,清流党人也属于世族,只是清流党人是世族中比较正直且有正义感的代表,但他们比较激进,与宦官势同水火。而官员基本分为两大阵营:世族和清流子弟——太学生阵营;宦官党羽阵营。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安保的董卓肯定看不明白时局,所以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只得逐个观察,了解各方实力。

二、环视四下,竟毫无出路

跟外戚混能有前途吗?

董卓负责护卫皇帝陛下,常伴其左右,自然有机会见到皇帝的老丈人窦武,可他就没看出来这外戚首领、城门校尉窦武到底哪里厉害了。

直到董卓弄清楚了汉桓帝的旧事,他果断地决定,不能跟着外戚混,没前途。

为何呢?刘志被外戚大将军控制了很多年,很忌惮“大将军”这个词,乃至在自己掌权的8年里,都没敢真的封几个将军。董卓做羽林郎的时候,大汉四面都在打仗,可就如张奂、段颎、皇甫规这等名将,刘志也只是让他们做常设的护匈奴中郎将之类,弄个将军名号那也是常态化干活的将军,比如度辽将军,好歹还给段颎弄了个破羌将军。

大汉所有重号将军,绝不能封给实际领军的将军,将军太可怕了。那大汉到底有哪些重号将军?这里就需要介绍一下东汉的将军位序了。

在东汉,大将军是外戚专属的,然后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仨是显贵军职。再后是前、后、左、右四大将军,这是具体领兵的将军。后来刘备的蜀汉政权,最开始册封“五虎将”时,关羽就是前将军。大小关系就是前、后、左、右这个排序,这些将军是可以自己开府办公的,也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团。

接下来还有“四征”将军和杂号将军,杂号将军如破羌将军、荡寇将军、破虏将军,也可以随便起名字,比如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然后才是中郎将、校尉。当然,也不能简单地以为将军就比校尉牛。护羌校尉是监管凉州羌人的官,与羌作战的时候就异常重要,说白了是凉州军区的总司令。护乌桓校尉和护羌校尉差不多。再比如司隶校尉,看上去也是校尉,可实际上并不是领兵的校尉,而是司州刺史等一大堆官员的总和。

所以桓帝执政期间一直拿中郎将当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使唤。

你可能会问,可我们理解的校尉和中郎将似乎并不重要啊?

实际上,到三国乱世的时候,各路将军就随便封了,校尉更不算什么,那是各路诸侯自己封的,甚至有的人自封,手下只有千儿八百拿锄头的农民的也可以封个校尉,这就好比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时候,手下有几百人就称自己是司令。当然,随着历史的变迁,校尉逐渐就演变成低级军官了。桓、灵二帝期间,真正的校尉、中郎将是很值钱的。

董卓或许看明白了,汉桓帝是不会轻易让窦武做大将军的,跟着窦武混怕是没啥前途。其实董卓不知道,人家窦武除了是外戚首领,还是清流党人的领袖之一呢。

外戚不行,投靠宦官阵营如何?

董卓干的就是护卫陛下的活儿,他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其实是伺候陛下的宦官。宫中的中常侍、黄门令,以及20个小黄门,他们都是皇帝眼中的红人呢。董卓观察了一阵之后,发现这些宦官真能嘚瑟啊。

宦官集团的发起人“宦官五侯”本就属于暴发户,他们既没有世族的底蕴,又没有社会基础,完全靠皇帝直接提拔。结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五人的亲戚朋友在地方那是玩了命地嘚瑟啊,欺男霸女者有之,贪污受贿者有之,巧取豪夺者有之。其实,世族子弟中也不乏这种人,但他们做得周全,至少有缓冲,可宦官子弟……就是嘚瑟。

结果,宦官集团一是和清流党人斗朝堂,二是和世族集团争民间。宦官也想成为世族,封妻荫子,做地方领主。

那宦官能转换成世族吗?当然能了,比较成功的代表叫曹腾!当年的宦官首领曹腾建立的曹氏家族,最后居然得了天下,那是因为他的孙子曹操很牛,其家族最后还追封曹腾为高皇帝。你看人曹腾虽然是宦官,但其家族风头妥妥地盖过其他世族大家,死后还当上皇帝了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宦官都能如曹腾这般成功。和汉桓帝一起夺权,第一批进入权力核心、人称五侯的宦官单超、徐璜、具瑷、左悺、唐衡太能嘚瑟了,风评极差,后来都被汉桓帝给清算了。接替他们的几个宦官成了桓、灵两朝的宦官主力,最具代表性的是曹节、王甫、张让和赵忠。这几个家伙矫揉造作,手腕却很高明,先对付与他们争朝堂的清流,再对抗世族大家,战果显著,当然,这是后话了。

董卓把宦官集团看透了,整体来说,社会主流评价是攻击宦官的。第一,宦官势力做大后,变相地冲击了大世族固有的利益,不能为社会主流容忍。第二,暴发户一样的宦官中,素质高的人可不多,容易落人口实。

董卓想了想:“俺不能投靠宦官啊,若是投靠宦官,那简直等于在玩命。”

为啥说投靠宦官等于玩命呢?因为宦官的子弟一夜暴富,横行霸道,史书对宦官势力胡作非为多有记载。但恶人自有恶人磨,清流党人就是整治宦官的人。既然跟着外戚阵营不行,跟着宦官阵营也不行,那只剩下清流党人阵营可以投靠了。

清流党人,你们这是要跟皇帝对着来吗?

本就痛恨宦官,认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清流党人,真的在和宦官玩命厮杀。

首先讲讲超级大都市南阳郡的太守、清流党人成瑨斗宦官的故事。南阳有个跟宦官混的富商叫张泛,成瑨把张泛拿了,要杀他,可恰巧赶上了朝廷大赦令。然而成瑨不但没有开赦张泛,还杀死了张家宗族和宾客200多人。

其次,再看并州首府太原郡守刘瓆是如何斗宦官的。皇帝身边的小黄门赵津是太原人,他“肆行贪虐,奸媚左右”。太原郡守刘瓆派遣得力干将王允(没错,就是后来的王司徒)把小黄门赵津给拿了,结果皇帝特赦令也到了,可刘瓆依旧杀了赵津。小黄门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可没想到皇帝的赦令在刘瓆这里不好使啊。

接下来是山阳郡守翟超和他小弟张俭斗宦官。张俭是山阳郡守翟超的手下,哥儿俩决定一起对付宦官头领之一的中常侍侯览。侯览家里的房子和坟地都超标了,翟超让张俭把这些房子和坟地都给拆了,然后没收了侯览的家产。桓帝觉得自己中常侍的家怎么能说抄就抄呢?符合规定吗?而且郡领导翟超和张俭是有针对性拆的,所以皇帝很愤怒。

最后说说东海相黄浮怎么整治宦官党羽的。黄浮对付的是中常侍徐璜。徐璜的侄子徐宣是下邳县令,这人特别坏,“抢媳妇”不成还把那烈女绑在院子里给活活射死了。黄浮把徐宣和他的家人都抓起来,不论男女老幼全部严刑拷打,然后才把徐宣杀了。黄浮就地正法了徐宣,大快人心。徐宣杀得对,但不该黄浮杀他,为何?

恶人徐宣当县令的下邳县曾经确实隶属于东海国,但是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便划给了下邳国,下邳国一直传到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黄浮是东海相,而徐宣是徐州下邳国的下邳县令;黄浮是跨地域,专门冲着徐宣去的,这显然不符合程序。

清流党人抗旨或者随意杀死宦官亲近党羽的事情层出不穷,汉桓帝能不生气吗?太随意了,随意到你根本不知道清流党人要杀谁。事情的结果是,成瑨和刘瓆被皇帝关到自己的皇家监狱——北寺狱,那里由宦官管理,二人下场可想而知。翟超和黄浮弄了个徒刑,去工地干活儿了。

而张俭名气很大,他到处逃亡,收留过他的人很多,但最后都被处死了。孔子后人孔融小时候也收留过张俭,最后他哥哥孔褒被判了死刑。张俭是硬骨头,人家继续跑,最终安全地逃出了国境!清朝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在绝命诗里说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就是说他。

其实,对皇帝来说,清流党人杀不杀宦官亲近党羽本身无所谓,皇帝在乎的是平衡、规矩和自己的话语权。黄浮等人斗宦官之后全部受到了惩处,而宦官也被汉桓帝借机扳倒了。

汉桓帝扳倒宦官五侯

当年帮汉桓帝一起夺回政权的宦官五侯——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得势后狂妄至极。汉桓帝和他们发过血誓,不好“辜负”了人家,当清流党人与宦官势力斗得不可开交之际,汉桓帝先处置了清流党人,接着便着手处置宦官,算是各打五十大板。

以“五侯”为代表的宦官势力陆续被汉桓帝设计干掉。当年铲除梁冀势力时,汉桓帝留了一个梁冀的人没杀,这个人叫韩演。汉桓帝想对付宦官时,便起用了韩演担任司隶校尉。韩演当上司隶校尉,马上弹劾左悺和其家族势力,左悺、左称畏罪自杀。接着韩演又禀奏具瑗的哥哥沛相具恭的罪恶,具瑗谢罪下狱,上还东武侯印绶,贬为都乡侯,后来死在家里。然后是受到牵连的单超及徐璜、唐衡三人,就算本人已经死了,其继承人的爵位也一概降为乡侯,子弟曾受过分封的,也一并夺其封地。如此一来,“五侯”哪里还有什么势力?

宦官五侯都倒台了,清流和宦党的争斗是不是该告一段落了?没有!

在四位封疆大吏违抗圣命、诛杀宦官党羽的风波平息不久,皇帝清算五侯也将结束之际,党人出格的举动又一次激怒了汉桓帝。皇帝这次更加歇斯底里,气到就差拿自己身边的羽林郎当出气筒暴打一顿了。

皇帝为什么大动肝火?那是因为一位重量级的清流党领袖在皇帝已经粉碎了宦官五侯势力后,再一次触及了他的底线。清流党领袖之一、时任司隶校尉李膺,再次抗旨,强行诛杀了宦党的外援、著名“算命大师”张成。而这件事也彻底将清流党人推向了风口浪尖。

三、东汉急症的由来

后世说的党锢之祸,其最终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董卓天天保护着皇帝,皇帝若是忽然对男女之事来了兴致,就会把保镖打发出去,然后和采女做一下不可描述的事情。董卓也算是见怪不怪了,不过他发现一个问题——刘志不管睡多少女人,就是生不出儿子!不但“侍卫”急,皇帝也急啊。刘志着急要儿子,都35岁了,怎么就生了三个女儿?

生儿子这事始终困扰着汉桓帝,他经常为此祈福,那时候没有统一样式的送子观音,所以他祈求的对象很多,有时候拜拜老子,有时候拜拜佛祖。

延熹八年(165年),皇帝派中常侍管霸到苦县祭祀老子。第二年,桓帝觉得出去祭祀太麻烦,便在皇宫西北的皇家园林濯龙宫“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釦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

除此之外,按照一个叫襄楷的人在上书中说的,汉桓帝还在宫中修了老子、佛祖的庙宇,方便祈福。不过襄楷还说:“周文王当年就一个媳妇,人家生了10个儿子,皇帝您现在弄了好几千采女,怎么一个也生不出来呢?”

面对如此大不敬之语,桓帝倒也没杀襄楷,他只是认为生不出儿子是因为祈祷不够!

延熹九年(166年)前后,在宦官的介绍下,桓帝认识了一个新的“大法师”。这个“大法师”是河南人张成,他会风角占卜和占候之术,算命很准。《三国志》中的方技传,把东汉的术士说得神乎其神,这种封建迷信自然不可信。总之,平日宦官都找他“算命”,后来桓帝干脆也经常找他“算命”。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记载:“成素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讯其占。”连皇帝都聘用的算命先生,那在民间还不得套上各种大师的名头?达官贵人、当红歌姬还不赶紧都跟人家结交啊。世间追逐名利的人自然想顺着这棵藤慢慢摘个瓜,但有给神棍捧臭脚的人,自然就有反对的人。

一天“大师”张成闲得没事,算到朝廷要大赦天下,竟安排自己的儿子去杀人。杀人之后若赶上大赦天下,那不就白杀了吗?好厉害,大赦天下都能算出来,估计是他天天往皇宫里钻,得到了风声。

“大师”张成的儿子杀人后自然被抓,不过抓他的不是一般人,而是东汉“司隶省”的最高长官,朝中三独座之一,人称卧虎的司隶校尉。这是一个兼任州长官、州监察官,最主要还兼任朝廷所有直属部门监察官的校尉!《后汉书·百官四》中记载司隶校尉“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而《后汉书·百官四》李贤注引的蔡质《汉仪》中对司隶校尉的记录就更详细了:“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入宫,开中道称使者。每会,后到先去。”

这个司隶校尉叫李膺,是当时汉朝士人领袖之一,也是痛恨“大师”张成的人之一!张成教唆儿子杀人案,被这名高官盯得死死的,来不得半点儿马虎。

张成那倒霉儿子在监狱里等着判刑呢,可不久还真的赶上大赦天下。清流党领袖之一的李膺那是什么人,能迷信这一套东西?“混账,会算命了不起吗?他算到大赦天下,算没算到我李膺会逆天改命!什么大赦天下!来人,把张成的儿子推出去砍了,顺带把张成也抓回来给砍了。”

好嘛,非但大赦没管用,儿子死了,张成也搭进去了。

李膺大赦令不顾,法律程序也不顾了?对,如李膺这些党人就是有这个魄力,而且李膺也只是众多违抗圣旨的党人之一而已。

汉桓帝知道李膺无视大赦令,并强行诛杀了张成,怒了。这是践踏皇帝的脸面,挑战皇权,而且这种践踏皇权的行为,在当时已经发生了很多次,只是李膺位高权重,属于重量级选手。

就这样,党锢之祸发生了,皇帝彻底站到了宦官一方开始打击党人。董卓加入清流党的设想也不用考虑了。

眼下,东汉边疆烽火不断,朝中各派内斗不止,东汉接下来又将何去何从? 2NyP7sH758QLVIPDSKdyxXO2le3kIxwMSSxkuHRCYwXxkKeeM3ylDOaamAGFrS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