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凉州派系林立,官场内斗不止,朝廷几番调整。凉州如此险恶,小红人董卓能混明白吗?
小董在凉州最后的成绩,是在凉州幕府从事的位置上得到破格拔擢,进入了朝廷。所以,他肯定得到了凉州一众大佬的认可,不然如何从凉州突围而出?
鉴于董卓本人的资料太少,我们还是得从董卓周围人入手,抽丝剥茧慢慢聊。
第一个人是发现董卓的“星探”——陇西郡守。这位陇西郡守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名字,不过汉朝很讲究门生故吏,师父领进门,那就得一辈子有这个“师徒印记”。所以这位没有名字的郡守,如果后来还活着,那一定是董卓仕途的一大助力。
第二个人是凉州刺史成就,是他把董卓从郡里拔擢到州刺史府的,自然也是通过刺史府报功,使董卓最后得以进入雒阳朝廷。这算是董卓的一个贵人,可成就在史书中也没有过多记载,提拔了董卓之后便没了消息。
除此之外,东汉还有三位宿将是董卓人生中的贵人,他们都是董卓的老乡,也曾是董卓的领导、仕途中的助力者,与董卓“亦师亦友”,他们麾下嫡系将领、家族成员也与董卓有着很深的恩怨纠葛,这三个人就是桓帝朝的“凉州三明”:段颎、张奂、皇甫规。
这三位凉州出身的人物都是东汉后期的名将,是汉桓帝和汉灵帝初期的帝国边疆“守护神”,如果用三国时期的人物做比较的话:段颎统军能力直逼曹操,他对羌人叛军的态度就是坚决剿灭!张奂的能力算是司马懿类型,管理水平不错,统率也行,他对羌人叛军的态度是,听话就抚,不听话就揍。皇甫规就好比诸葛亮,能打仗也能邀买人心,诸葛亮七擒孟获,皇甫规数次招降羌人,他对羌人叛军的态度主要是抚。
而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段颎看不上张奂,二人仇大到张奂最后差点儿被段颎给折腾死,这个我们后面再说。张奂和皇甫规又是极好的朋友,在朝廷上那是你保我,我保你,皇帝想动哪一个,另一个就跳出来解围。但段颎并没有对付皇甫规,皇甫规也没招惹段颎。
这三人不管个人之间有多大仇怨,他们对董卓的印象都不错。小董最后到底还是继承了三人的衣钵,成了属于他的时代的“凉州双明”之一。
这凉州三巨头与董卓的故事,我们要分开讲。
首先说说段颎其人。段颎是一代名将,虽然当今来看此人并不显名,但古时候他的名号十分响亮。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唐人颜真卿奉旨追封古代名将64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64人中就包括大汉太尉新丰侯段颎!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依照唐朝也搞历史名将排行榜,这次增加到72人,其中依然包括段颎!到明朝时成书的《广名将传》中,还是包括段颎!
段颎综合能力超群,统率力、武力和智谋都很出色。他是汉朝的鹰派代表,坚定地主张剿灭叛乱分子。在两次担任凉州护羌校尉期间,段颎采取铁血手腕,前后用了10年时间彻底消灭了东、西两羌叛军。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段颎这种铁血政策,但当朝皇帝汉桓帝刘志很认同:“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埽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汉桓帝对段颎的成绩非常认可,那是因为东汉国库已经打空了,凉州要是再打10年,桓帝就得卖裤衩背心了。
我们暂且不论段颎铁血手腕的对错,而是说说这位与董卓同为凉州人,又同在凉州平定叛乱的东汉战神与董卓之间的关系如何。段校尉应该非常看好董卓。为什么这么说?段颎在凉州指挥的时间段,基本上和董卓历任陇西郡兵马掾、凉州幕府从事的时间是重合的。以董卓在凉州任从事的经历来看,两人之间显然要打交道。如果段颎对董卓不满意,那董卓在凉州可就吃不开了。
董卓中年时被免过职,后来又被征辟复出,按《吴书》记载,是时任并州刺史的段颎推荐其入司徒袁隗府为掾属,才使得董卓复出。这是再造之恩,你说段颎喜不喜欢他。
凉州小红人董卓,自然也会把段军神当作中青年时期的偶像来学习,学什么?
第一,对下属要关爱。段颎行军以仁爱为本,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裹伤。在边境10多年,没有睡过一晚好觉,与将士同甘共苦,所以军士都愿为他死战。董卓就干过把自己的赏钱分给将士的事情,对底下人好着呢,这点董卓学得妥妥的。
第二,段颎对敌人残暴,这点董卓也得学,毕竟他也成天在打仗。若从董卓一生的履历来看,他与段颎履历最为相似。
说完段颎与董卓,我们再说说“凉州三明”的第二位张奂。前面说过,张奂在安定都尉的任上击败过7000多南匈奴叛军骑兵,要知道,当时张奂壁垒里只有200人,其他的增援军队还说不准能来多少人,可这老哥就敢下令全军到长城边集合和敌人硬磕。
张奂不仅统兵打仗的能力强,还特有学问。
张奂离开安定郡后,又去武威郡做了一段时间郡守,而那个时候,小董应该正在凉州刺史府当差,自然要跟张大哥多亲近的。再后来张奂可就厉害了,到了延熹九年(166年),张奂走上了人生的巅峰。那一年,段颎在凉州跟羌人鏖战正酣,张奂任护匈奴中郎将在并州、幽州和鲜卑等地与叛军作战;那一年三边开战,大汉可以说岌岌可危;那一年,段颎在西北,张奂在东北;那一年,朝廷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让张奂以护匈奴中郎将的身份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同时负责考核三州刺史和所有郡守的政绩。
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三边总督啊!
那么董卓和三边总督张奂的关系怎么样?一开始关系应该很好。张奂在凉州当郡守时,董卓应该已经在凉州幕府了,两人理应认识,不然无法开展工作。
此外,最重要的是,张奂一开始也喜欢董卓,为啥?因为后来张奂在走上人生巅峰的那一年,给了当时已经在朝廷任职的董卓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他把董卓调到了自己军中,并委以重任,最后让董卓一战成名。这是给了董卓机会的恩师。
董卓能够得到张奂的赏识,想来二人关系不错。
董卓跟张奂学的东西可就杂了,人家张奂可不是一个劲儿地想剿匪,对羌人的叛乱剿抚并行,而且张奂的理政水平也很高。小红人董卓对理政水平这一点也得琢磨、也得学习,全面发展嘛,光会打仗哪能成为全能型干部,小董的欲望大着呢。
段颎和张奂都喜欢董卓,这可就麻烦了,这两个人可是死对头,董卓能混得左右逢源,想来必有过人之处。
夹在段颎和张奂之间的董卓,有可能是这样的:
“董从事,我跟你说,张奂那安抚羌人的策略,狗屁不通!”段校尉和小红人董从事在谈军事工作的时候,无意中提了一嘴。
小董脸憋得通红,笑了笑说道:“段校尉治军严谨,他日定能扫灭羌患,不招抚倒也无妨。”
段颎撇撇嘴,倒也没挑董卓不跟着自己骂张奂的毛病。又过了几天,董卓殷勤地安排手下人选购了些凉州特产,并修书一封送到了幽州,给在幽州打仗的张奂将军换换口味。
两头讨好不容易,但很多年后董卓和张奂还是闹掰了。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董卓让自己的哥哥亲自带着一百匹缣送给已经失势的张奂,张奂此前已被免官,朝廷不少人落井下石,段颎就是其一,而董卓派亲哥哥代表自己去看望张奂,算是不错了,可张奂坚决不收。按《后汉书》的记载,光和四年的张奂仿佛不认识董卓,但这自然不对,延熹十年(167年)时董卓就是张奂的部下了。
可史书没有记载张奂拒绝董卓探望的原因,两人最后闹掰的原因,也说不清楚了。
最后说说“凉州三明”中的皇甫规。皇甫规也是高官家族出身,他本人也是东汉的著名战将。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皇甫规名列历史百将之一。
董卓和皇甫规之间的事情很难查清,但一定有交集,只是出处有些让人咋舌。老董看上了他父亲辈的皇甫规的遗孀……
那一年,老董已经做了大汉相国,不过他却用极为丰厚的聘礼,迎娶了皇甫规的遗孀。《后汉书》说董卓贪恋皇甫规遗孀的美色,但这应该不是根本原因,董卓想娶皇甫规的遗孀,是因为他想拉拢皇甫家族,那时候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嵩手中还有数万精兵呢!
皇甫规的遗孀自然不肯嫁给董卓,她还骂道:“你这个杂种,毒害天下,我老公那是大汉忠臣,你当时不也是他的马前卒吗?现在怎么能娶以前领导的媳妇。你打死我吧!” 结果董卓真把她给打死了,董卓残暴一面可见一斑。
但话说回来,“娶遗孀”在东汉太正常了,曹操娶了一堆,就连后来蜀汉皇帝刘备也干过类似的事。董卓只是想娶皇甫规的遗孀,人家刘备可是想娶自己同族兄长的遗孀。
让我们临时穿越一下。那是很多年后,刘备刚占据益州的时候,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因此群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懿之妹吴氏,以此拉拢蜀中世族。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说白了就是刘备同族嫂子,这么做有违礼法。可刘备的谋士法正会说啊:“讲啥亲疏?晋文公逃难到秦国的时候,就娶了亲侄子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人家最后受到抨击了吗?”
法正这段话的潜台词是,你只要成功了就没人说娶遗孀这事不好。刘备最后成功了,可董卓却失败了。同样娶寡妇,刘备那是控制大族的一种政治手段,老董就成了看中寡妇的美色。
娶遗孀一事告一段落,不过此事也说明董卓和皇甫规是共事过的。董卓和皇甫家渊源也颇深,后面的故事也会体现。中青年时期的董卓既然在皇甫规那儿干过活,那他有没有向皇甫规学点儿什么?自然学了。第一,学了皇甫规在官场明哲保身的一些手段。第二,学了皇甫规喜欢年轻姑娘的特点。
董卓在凉州时的贵人算是说完了,他能在政治生态恶劣的凉州游刃有余,除了因为颇有武略,也因为他不是个简单的莽夫。多年江湖大哥的经历,“盘道”能不明白?董卓就算谈不上左右逢源,至少也很有头脑。
董卓跟着这些大佬学了这么多东西,内心世界怕也变得五味杂陈起来。段颎铁血屠戮,张奂恩威并施,皇甫规内治庸官、外和叛羌。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个初入官场的后生的思维,江湖侠客出身的董卓,在近10年间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多面体的官吏。
10年时光仿佛一晃而过,粗胳膊的小年轻终究变成了眼神诡异的怪大叔,或许董卓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快速变脸的方法,他可以随时选择用哪种面孔来对待不同的人和事。
董卓虽然弄懂了官场的规矩,却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当年和自己把酒言欢的羌人豪帅们,如今大多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刀剑无眼,当年的好友最终走上了殊途。这种情感很复杂,可以是“不徇私情,忠心为国”,也可以是“忘恩负义,六亲不认”。
游侠的热血与遥遥无期的野心,不断地折磨着这个已至而立之年的凉州红人。
当有一天,董卓一箭射死一名多年未见的羌人朋友,又挥刀斩下其首级时,再回过头来,他那狰狞扭曲的表情,怕是让他自己也感到深深的惊惧。
在凉州当得了郡吏、做得了从事、平得了叛乱,这样的将吏显然是乱世中的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