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这一年来,凭栏看戏,宦党和清流党人的事,险些闪瞎了他的眼……或许,他也得出了自己的判断。
世族有固定的圈子,出身比较低的董卓挤不进去。世族中激进派的清流党人还算正派,但藐视皇权,倒台了。宦官虽然背靠皇帝,却利欲熏心、臭名昭著,董卓觉得还是离远点儿为妙。最后,外戚一直在拉拢世族,但皇帝却不肯让其做大,也没有前途。
凉州江湖虽然危机重重,但快意恩仇;凉州战场虽然刀光剑影,但壮志豪情。而朝廷官场波诡云谲,憋屈得很,别说在其中玩明白了,就是看,董卓都看不明白啊。
那日董卓正在城中一座望楼上,意兴阑珊地望着太学生为清流党人申冤清议时,忽然听到楼下有人找他。
那人拽着一个太学生问道:“董仲颖在这儿吗?”
“董仲什么?”
“董仲颖。”
“什么仲颖?”
“董仲颖啊!”
“董什么颖啊?”
“行,我自己找,你接着喊你的口号吧!”
那太学生一摆头嘟囔道:“董仲颖是谁?是名士吗?神经病吧!”然后接着喊道,“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
在“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清流和宦党掐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董卓忽然被人告知:“皇帝有急事找你,要打仗了!”
董卓揉了揉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来报信的人,傻乎乎地点了点头。
延熹十年(167年)四月,先零羌大举进攻关中长安地区,先零羌大军攻灭京兆虎牙营和扶风雍营,长安周边告急。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八》载:“夏,四月,先零羌寇三辅,攻没两营 ,杀千余人。”
扶风雍营,驻地雍,于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初置,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守卫三辅地区和西汉诸帝的陵园,并作为都城雒阳西部的屏障,应付西部诸羌的军事威胁。
京兆虎牙营就是长安营,驻于长安(今西安市西北),也是永初二年建的,主要任务是守备长安,并和雍营共同作为京都雒阳的西部屏障,以防凉州各羌族部落生乱和东进。
两个老营灭了,长安城和皇家祖坟都成了敌人眼前的肥肉。
从长安的西方屏障的角度看京兆虎牙营和扶风雍营被攻破这件事情,或许没法理解当时东汉边塞到底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皇帝急着找董卓。
下面我们把视角放大到全国版图,就会看清楚当时东汉面临的局面。
董卓入京担任羽林郎后,段颎在西北凉州已经是屡战屡胜,什么勒姐羌、当煎羌的叛军统统被击败,段颎共斩敌首2.3万级,俘获数万人,马牛羊共800万头,还有1万多个帐落投降,如今已经尽灭叛乱的西羌诸种。
而张奂则在并州、幽州和鲜卑、匈奴、乌桓交战,成绩突出。于是汉桓帝让张老哥回朝,直接提拔为九卿大司农,搞搞经济建设,老张倒也乐呵。可他前脚一走,幽州又开始爆发叛乱。
皇帝和朝臣们商议了好久,决定让张奂担任“三边总督”。《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中记载了张奂走上权力巅峰的一幕:“(东西开战)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
如此大的权力,既反映了朝廷对张奂的信任,也从侧面体现了张奂在东汉朝廷的几大派系中属于中立。若不是左右逢源,谁能让张奂上呢?而恰恰也是因此,为董卓这位恩师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董卓的两个老师,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实际上较着劲呢。张奂节制的是幽州、并州、凉州。凉州的“军区司令”是谁?段颎啊!朝廷虽然没有让张奂节制段颎的护羌校尉部队,可凉州其他的本地部队张奂是可以节制的。二人战略思想本就不同,自然会产生矛盾。
《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中记载了汉桓帝和段颎的一次很长的奏对,我给“白话”一下。
汉桓帝曾询问段颎:“现在你干掉了西羌叛乱的各部族,那东羌部族和先零羌叛军怎么办?”
段颎上书道:“当初投降皇甫规的东羌和先零羌部族已经有两万多大小帐落。如今善恶已经分明,剩下抵抗朝廷的羌人就是想叛乱到底的!”
“张奂他当三边总督,应总览全局,可他却徘徊踌躇,这么长时间不进兵攻打叛军。那是因为他只顾虑已经投降的羌人还在观望局势,担心咱们揍那些不肯投降的叛军时,他们吃不准局面,便又跟着叛乱。这么长时间了,叛军集结不散,张奂却想等他们疲惫了然后招降,招降什么啊,降了还得叛!”
段颎这话说得很直白:张奂的策略根本就有问题,狗屁不通,皇帝你看我这套怎么样!
然后段颎拿出了自己的计划,浓缩下就是:“臣认为,叛羌是狼子野心,很难用恩德感化。当他们势穷力屈时,虽然可以归服,一旦朝廷军队撤退,又将重新起兵反叛。唯一的办法,只有用长矛直指他们的前胸,用大刀直抵他们的颈项。”
“东羌还有3万多个帐落在造反,他们现在全部定居在边塞之内,道路并无险阻,而且也不存在战国时代诸国纵横交错的形势。可是,他们却长久地扰乱凉州,不断骚扰并州和三秦京兆地区,甚至迫使西河郡和上郡的太守府迁到内地,凉州的安定郡、北地郡又陷于孤单危急。”
“自并州的云中郡、五原郡,西到凉州的汉阳郡,两千余里土地全被羌人、匈奴人甚至鲜卑人据有。这就等于恶疮暗疾,停留在两胁之下。如果不把他们消灭,他们的势力将迅速膨胀。倘若派精锐骑兵5000人、步兵1万人、战车3000辆,用几年的时间,足可以击破平定东羌,大概需要军费四五十亿钱。”
段颎既然算起了他要求的两万精兵的经费问题,索性就把账算到底。
“如果这样,就可以使羌族诸部尽破,匈奴永远归服,迁到内地的郡县官府也可以迁回故地。据我计算,自安帝永初年(60多年前)中期起,诸部羌人起兵反叛,历时14年,花费军资240亿钱。顺帝永和年末期(20多年前),羌人再度起兵反叛,又历时7年,用费80余亿。如此庞大的消耗,却未能把叛羌诛杀灭尽,以致残余羌众重新起兵反叛,贻害至今。而今如果不肯使人民忍受暂时劳累的痛苦,则永久的安宁便遥遥无期。我愿竭尽低劣的能力,按照陛下的旨意,率领关西将士,和东羌血战到底,只待陛下的定夺!”
汉桓帝喘着粗气,看着段颎的奏章,最终决定采用这个彻底剿灭的计划。又拨给段颎两万精兵和兵车,会合护羌校尉部杀尽叛乱的东羌各部!
段颎和张奂对战事的争议结果是段颎大胜。而二人之间的朝堂之争,还会精彩继续。但段颎突击东羌叛军,却引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桓帝问段颎的另一个问题:先零羌部族该怎么办?
先零羌是西羌中最强大的一支,从西汉时期就是羌人叛军的主力。汉武帝时代,先零羌就联合10万兵力造反,到汉宣帝时代,赵充国率领汉军和先零羌作战。从西汉打到东汉,先零羌时不时地造反快300年了。所以在朝廷眼中,先零羌是一个独立的羌人部族,而段颎平定的西羌部族中也不包括先零羌,简单点儿理解,就是西羌、东羌、先零羌叛军是东汉朝廷的三大劲敌。
西羌叛军被剿灭,而段颎在凉州率领汉军与东羌血战。此时,一位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先零羌豪帅,在无意中捡到了一本书。
书名叫作“围魏救赵”!
那先零羌豪帅看完书,激动地喊道:“先祖啊!谢谢你们给了我挽回战局的提示!”
于是,先零羌起兵突袭关中,兵锋直指大汉西京长安,长安两座老营先后沦陷!
此时,董卓就要出场了,为何是他呢?
当时,段颎在西面和东羌拼命,决战在即,无法率领西军救援关中。而张奂这三边总督,正在幽、并指挥度辽将军部和护乌桓校尉的兵马与鲜卑等族的大战,也顾不得西京长安。
汉桓帝既然同意了段颎继续扫灭东羌叛军的计划,自然不会轻易让段颎回防。于是他询问三边总督张奂:“西路段颎顶住,东路你顶住,中路谁过来帮朕收了先零羌这波兵?”
刘志估计跟张奂通了很多次文书,因为延熹十年(167年)四月先零羌就攻击了长安地区,最后的决战是在十月发生的,其间应该一直在打仗,《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都记载了董卓指挥的这场战役的结果。
长安的两座老营覆灭,其周边的皇陵群就暴露在先零羌的铁蹄之下了,守坟和守长安那是同等重要的!朝廷自然紧急调兵,或者从雒阳西进长安,或者从并州南下三辅,为时半年的长安地区保卫战开始了。
汉帝刘志忍不住了,三边总督张奂你给个准确方案!
“张奂,你是三边总督,朕就问你,长安怎么办?朕先祖的陵寝怎么办?”
“陛下,我正在选将领兵打仗!”
“满朝文武这么多人,你还没选出来吗?”
“党人行吗?”
“滚!”
“宦官行吗?”
“他们懂个屁!”
“那世族子弟呢?”
“用那帮尿裤子的玩意儿,你疯了还是我疯了!”
“北五营的将官怎么样?”
“他们也挺久没上战场了,何况都是些勋贵和皇亲。”
“……那我推荐个你认识的人吧。”
“谁啊?”
“董卓,董仲颖,你身边的保镖之一啊。”
“哦,董大胖子,我有印象。他行吗?是不是资历差点儿,这重担能挑起来吗?”
“跟羌人打仗他在行。你不说我是三边总督吗?我说了算不?”
“哎,算,算,好吧就他了,出了事你担着。”
当刘志与张奂商量好战局部署的时候,恐怕已经心力交瘁。大汉这是怎么了?皇城内部钩心斗角,派系林立;天下间世族强大,流民遍地;帝国边疆烽火不断,天天都在打仗,现在干脆都打到西京了。刘志咳嗽了几声,居然都咳出了血,看来他还得吃点儿大补丸,身体虚啊。
朝里有人好做官,已经被雒阳恶心吐了的董卓,突然被张奂提拔为代理师长,而且还是负责拯救大汉朝局的“特战一师”代理师长。
板荡显忠良啊!这下华丽转身,让董卓心里乐开了花,张奂麾下的军司马还负责长安周边的战事,还是特战一师,流动作战。段老师打东羌,学生小董打先零羌,小董很满足,因为他与老师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其实,董卓的这个军司马职务已经能够充分说明皇帝的无奈了。首先说说军司马是什么级别的军职。军司马是校尉的副官,相当于副校尉,那既然让董卓指挥部队作战,为何不直接让他当校尉呢?
因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董卓资历不足啊,他只是比三百石的羽林郎,一下子拔到校尉,那用得就太陡了!军司马是一千石级别,这对董卓已经算是破格提拔了,若不是战事吃紧,朝廷正在用人之时,董卓想一步入千石级别也并非易事。关中的仗还得有人打,所以董卓只能以军司马的身份领兵去打仗。以董卓的履历,能弄个指挥部队作战的军司马,其实已经很好了,当然,这也是靠着张奂的赏识。
或许汉桓帝刘志最后一次见到董卓,是董卓去任职前的一天,他让董卓陪着自己在南宫溜达了几圈。
刘志拖着病体,殷切地叮嘱着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贴身保镖:“靠你了,好好干。打赢了回来,朕不会亏待你!”
“陛下放心,我在凉州打了快10年羌人,您就等着我凯旋吧。”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就在此时!
董卓买了几件新装备,擦拭了身上的鱼鳞铠,摆弄着新披风,梳理着“赤兔马它爹”身上的马鬃,最后还不忘记跟皇帝和张奂老师要一些自己熟悉的将领,然后便出发了。当然,张奂派去的部队也不止董卓这一支,比如尹端也是关中之战的将领之一。
先说战争的结果,董卓小宇宙爆发,率部大败先零羌大军。《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八》记载:“冬,十月,先零羌寇三辅,张奂遣司马尹端、董卓拒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三州清定。”
多部史料记载了董卓指挥的这次战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董卓是延熹十年四月以后出兵关中的,最后决战打完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了,但中间几个月董卓的部队到底怎么打的,历史上没有过多记载,不过结果是统一的。
我们可以从史料分析一下作战的地点:《资治通鉴》说是在长安地区,也就是三辅地区,属于司隶州;而《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写的是并州;到《后汉书·董卓列传》中则说是在汉阳郡,也就是天水郡,属于凉州。
这是什么情况,怎么四处出击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关中地区向西就是凉州地界,北去就是并州地界。董卓的军队到达战场后,应该是去北面并州突击先零羌部落,又回西面凉州偷袭先零羌部落,然后在关中和敌军再一顿死磕,说白了,他在打流动战。
至于战功,《资治通鉴》说司隶长安地区十月终结战,董卓和尹端的成绩是斩首和俘虏1万多敌人。这个战绩,少说也得和5万以上的羌人掐仗。一年以后段颎在逢义山决战东羌联军时,斩首也只有8000级。至于董卓在其他两州的战绩,就没有记载了。
仗,董卓打赢了,他到底是立了一点儿小功劳,还是立了天大的功劳呢?
董卓确实立了不世之功。
在整个汉军中,董卓在关中打出了史书在册的功绩,但史书却没有评价董卓当时的具体成绩。其实战果非常辉煌。
原因一,在三辅地区斩杀的酋长、豪帅加上俘虏1万多人,投降的没说。段颎消灭西羌斩首2.3万级,俘虏数万人,这是几年来的战果,董卓最多打了5个月,而且只是三辅地区的战果就这么多。
原因二,此次董卓与先零羌的关中大战之后,段颎也对先零羌进行了军事打击。先零羌势力大减,从此消停了一代人,直到17年后,他们才借着黄巾之乱的契机再次叛汉。
原因三,董卓得到了让满朝文武咋舌的赏赐——赏赐缣(理解成布匹也行)9000匹!按照汉朝简易货币结算办法,1匹缣大概换1贯钱,1贯钱就是1000钱,缣在汉朝是货币等价物(价格浮动较大),价格浮动在1000钱左右。基本上30匹缣就能换一条人命,《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记载:“其令天下亡命,自殊死已下赎:死罪缣三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完城旦至司寇五匹;吏人犯罪未发觉,诏书到自告者,半入赎。”30匹缣免死一次,10匹免刑事责任。董卓得了9000匹,可以赎死罪300次。
换成钱就更好理解了。按标准算法,9000×1000=9000000,9000匹缣等于900万钱。
900万钱看似不是很多啊,史书记载,后宫中常侍王甫想勒索渤海王时一下就要5000万钱呢。但如果从官方奖金发放的角度去看待这900万钱,你就会发现,董卓可能把先零羌的豪帅给一网打尽了。
段颎和张奂在三边战役中得到了多少赏赐呢?段颎灭西羌时赏钱20万,对,你没看错是20万,此外,获得一个家人入宫当郎中的名额。张奂平定幽州且顺利完成三边督军任务,赏钱20万,顺带奖励可以迁入户口,对,你还是没看错,也是20万赏钱。
董卓击败先零羌、平定三秦地区赏钱900万,顺带给自己拿到一个当郎中的名额。他立的是什么功劳?多大的功劳?他到底干了什么,让朝廷如此感动?就算因为派系原因,朝廷故意降低张奂的奖励,可董卓得到这么高的奖励和荣誉,那朝堂上念出来的时候也得说得过去啊。
董卓的赏赐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后日的平步青云也是从此开始的!此时距离董卓入京夺权还剩下8000天。
董卓当时到底是如何为大汉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我们已经没法说清楚了,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董卓策马狂奔在关中平原时,身后的将士们各个虎目圆睁、战意盎然、忠心耿耿,他们团结,他们奋进,他们确实为东汉王朝创下了不世之功!
如果没有将士们的奋勇,董卓显然是不可能完成艰巨任务的,那么这些将士为什么如此厚爱董卓,这份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从何而来?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董卓是怎么对待手下的,也说说大胜之后的东汉朝廷是否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