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肉体与感觉

探讨声音,写了几页文字后,我意识到我还没有给声音下定义……好像概念显而易见,好像每个人都为这个词下了一个共同的定义,而如果不简化这定义,就无法对其进行阐述。“声音”一词,既指一个声音,也指多个声音;既清晰明了,又晦涩难懂。

如果像在学校那样,从字典里找定义,那么第一个语义是“人类喉咙发出的所有声音”。于这个意义上,声音在最原始阶段、在人类含糊不清的兽性状态下就已经存在:呻吟、呼噜、喊叫、哭泣。亚里士多德认为四足哺乳动物生来就有声音,将声音定义为与话语或论说相对。“声音是痛苦与愉快的标记,所以动物会发出声音;实际上,动物已经能够体验痛苦和愉快,并相互表达这些感受。” 亚里士多德将声音限定为承载着情感意愿的含糊不清的声音和即兴演奏的音乐。

然而,如何将声音与言语分开呢?在表达“有用和有害、正确与不正确” 方面,言语是人的本性。没有音乐的言语会是什么样呢?我更喜欢普鲁塔克的定义:“纯粹意义上的声音是一种含糊不清的声音,表达着灵魂的思想。” 在柏拉图和一神教的派系中,声音更具诗意,也更精确。用一句优雅的话来说,声音将音乐、字词和感情结合在一起,将属于人类的东西归还给人类。事实上,一个简单的“嗯”字,在言语方面,就已经可以包含除了纯粹情感之外的众多意义了,比如判断。所以,动物有嗓子,而我们则有声音。我们将声音紧密地联系到其所含有的字词上,将音乐与意义融合在一起,也使二者混合在一起。音色、变调、语调、节奏,以及发音、重音都杂糅进声调中,而它们就是这声调的载体。

各种各样的犹太传说也将声音作为人类特征。其中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如何敢于塑造出一个名为“魔像”的创造物。“魔像”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未成形或未完成的物质。魔像是《妥拉》(诗篇139)中提到的内容,指上帝用一块黏土捏成的创造物,上帝将其塑造成形后,又为其注入了灵魂。在古犹太法庭 里,巴比伦人拉瓦向拉比泽拉展示了他的魔像,于是拉比泽拉审问创造物,而创造物没有回答他。创造物没有声音。于是,拉比泽拉毫不犹豫地命令魔像回到他所出身的尘土中。没有声音,也就没有人性。

这把我们带到语义的另一端,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相去甚远,与动物也相去甚远。在这里,声音变成了构成人类自身之物的隐喻:文字、思想。更有甚者,声音脱离了肉体,标志性地代表了一种观点、一个决议、一个赞成或否定、一种权利。比如用“发声”来表示有发言权,用“良心的声音”来表示良心发现。人民让其声音被听见。其实,声音归根结底苍白无力,在文体风格方面干枯无趣。如果一个作家消失了,通常不都是说“一个伟大的声音离我们而去了”吗?所以,它就是人类沉默的语言。

声音的意义就这样从最具体衰退成最虚幻,从最兽性衰退成最人性,衰退成一个矩阵结构的纵横交叉。该矩阵结构的横坐标上有器官、声音振动、喊叫、歌唱;纵坐标上有话语、意义、个性、意识。我们就在这些轴线上冲浪聊天,对它们评头论足,横坐标也好,纵坐标也罢,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一个,我们将声音视作声音与思想、音乐与文字、肉体与感觉、野兽与神灵,不可分离,经久不衰。 lNYmuMYo+tNCRC7qcPVBRX/TdBAz6j7oRGJgzXoxoBeS/BaU89cK39E0BCk83s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