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其他乐器不完全
相同的一种乐器

狐狸说:“只有被驯服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

小王子问:“怎么办呢?”

狐狸回答:“要有耐心。”

我们拥有决定自己声音潜能的生理特征。传统上,无论是演奏弦乐器还是管乐器,我们的发声器官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呼吸器官——肺和呼吸肌;第二部分是振动器官——喉和声带;第三部分是共鸣和发声器官——喉、鼻腔、舌头和嘴唇。

气息带动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被共鸣腔和发声腔扩大并修改。这是小号的发声原理:双唇紧闭,气息压力在双唇之间立刻产生声音,接收到声音的金属体立刻变响亮。

由于声音行为在机制方面表现得更久远,而在演奏方面则表现得更为精妙,所以我更喜欢将声音行为比作大提琴演奏者的行为。左手手指弹奏出旋律时,琴弓像气息一样轻抚琴弦,使其振动。声音从大提琴琴体中流淌而出。琴弓被拨得越快,声音越铿锵有力。琴弦越纤细且绷得越紧,声音越尖锐。两把大提琴,由于其制造结构不尽相同、木材质地多种多样、曲线精妙程度不一、清漆构成各有差异,其音色也会有差异——即便相同的音符、相同的音高,也不会有相同的音色。如果将其与中提琴或小提琴弹奏出来的音符相对比,更是如此。这些乐器大小不一,制作材料有别,共鸣腔各异,所以音色和音域也各不相同。大提琴可以演奏小提琴绝对无法演奏出来的低音符。同样,我们的面貌、声带长度、脖颈长度、口形、鼻形……都赋予我们声音不同的振幅和独一无二的特殊音色。

然而,同一把大提琴,在一个业余演奏者手上演奏出来的音色和罗斯特博罗维奇那样专业演奏家演奏出来的音色相比也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特征学习弹奏“身体乐器”,以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意图来调整声音。我们经常认为声音形象是命中注定的东西:几乎只有歌手、演员、记者等专业运用声音的人或者患病的人才关注声音行为。

声音练习和运动相类似,由于这一练习的实践难度属于中等水平,所有人都可以完成,一切取决于我们在此练习上花费的时间和自身的天赋。“对于那些在实施之前就应学会的东西,我们提倡边做边学。”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他还说:“建筑师是在建筑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齐特拉琴师也是在弹奏齐特拉琴的过程中练成的。”为什么声音工具就要另当别论呢? S+YZ6NLibBdxV0dWzpaDSHx9aCS1oZeHaVcxKd2tqALAq9v19w3ilRNSjEKpJGZ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