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声音对文本进行
版面设计的时候

老师说:“二加二等于四,

四加四等于八,

八加八等于十六……

重复一遍!”

一位科学专栏编辑在电台每周播出一次他的研究。自从第一次收听他的节目,我就喜欢上了他那深沉、热烈而嘶哑的音色。我如痴如醉地收听了两年。除了对其将科学、心理学和哲学诗意地联系在一起的艺术疯狂迷恋外,我还对他的声音心醉神迷。我喜欢那声音传达给我的深刻智慧,喜欢它让我徜徉于宁静安详的感觉。那声音似乎用几近窃窃私语的低诉,将一个秘密透露给我,而且只透露给我一个人。它温柔轻拂,将我带到壁炉暖火的角落;夜晚,又将我带进偏僻的乡村小屋里那间门窗严实、装满书刊的书房。它让我露出知性儒雅的微笑,也让我感受着性感十足的温暖。

后来,我厌倦了,仿佛吃了太甜的糖浆,感到恶心。他的声音先是吸引了我,随后又让我力孱气馁。他朗读的节奏没有丝毫变化,就像开着飞机的飞行员,只是在用嘴仓促吸气时才中断一下。他的嘴紧紧贴在麦克风上,在他播报长篇大论的过程中,寻找着流逝的空气,语调没有任何变化,相同的音符相继发出,不停重复。“讲述者”所选择的语调在我的耳朵里变成了单调无趣的音乐,遮蔽了文本所蕴含的智慧,令我觉得它十分难听。

我们对一种声音所怀有的感情带有纯粹的主观色彩,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然而,令我震惊的是,发音的单调乏味竟然能令文章黯然失色到如此程度。前所未有的鲜明突出和出人意料的粗暴生硬骗取了听觉,俘获了注意力。无论讲话过程中搭配了什么样的音乐,舒缓也好,躁动也罢,线性也好,锯齿形也罢,当提纲一遍又一遍重复播放,变得有条不紊时,耳朵便放松下来,精神也随之逃脱。我们的思想漂泊游荡,体现着内心深处的声音空间,讲述者的字词也仅仅是一个背景噪声罢了。

书面上,我们花了不可计数的时间将文档整理到一起。我们知道,一份没有版面设计的文档只能吸引几个人的注意,只有发烧友才会拿出放大镜来读一篇字小得不得了的文章。

口头上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用多长时间做版面设计?也就是说,用多长时间处理我们的声音?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心情朗读文章,而且在公众场合,还会把文章读得一塌糊涂,或者因为紧张而读得十分难听。在那些感受粉笔和黑板的岁月里,背诵的声音似乎将我们与声音牢牢地粘贴在了一起。

声调和节奏在口头上的变化与书面文章的图形空间构成对应。由于纸张上的版面设计对标题、段落、重要文字表达一一做出了说明,从而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而通过做声音游戏也可以听见思想结构。

音色相当于字体的角色,发音则相当于书法精雕细刻的角色,休止时听众可以听到词、行及段之间的间隙。加重和声调变化相当于给关键思想加粗或用斜体表示。力量的色调变化——从嘈杂喧闹到窃窃私语——类似于各种字号,情感类似于其字体或颜色。如今,收听那个科学专栏编辑的节目,我感觉他在读六号字体的几只苍蝇脚,既没有页边距,也从不另起一段。

小学老师们总是跟我们反复唠叨:“注意语调!”在朗读中,语调是如此为人熟知,它是声音的神秘财富,而即兴朗读时,却从来都不能那么正确地发出声音来……瓦雷里也声明反对大声朗读,因为大声朗读在意义和声音的潜力中做出甄选,用声音确定意义。而一旦选择,便无法挽回。陈述的短暂有效性可能会令文本受损。“我觉得人类的声音触动内心,如此美丽,我认为那声音是在最靠近它源头的地方捕获到的,所以职业朗诵者的朗读总是让我感觉难以忍受,因为当他们无视或篡改一篇文章的意图、破坏其整体和谐时,当他们用高昂的情绪代替组合词所固有的优美时,他们只是想突出表演的价值。” 马拉美“用低沉、均匀,完全没有‘效果处理’,几乎就是他最本真的声音”将自己的诗歌《骰子一掷改变不了偶然》手稿读给瓦雷里后,瓦雷里写下了上述文字。瓦雷里低估了这内在声音的影响,这声音哪怕微乎其微,但它为文本赋予了生命。那是一个他所喜爱的男性声音,在他的众多手稿中间,在古老的帷幔后面,喃喃而语,声音中溢满了房间隐秘之处的神秘气氛。那悄声低语已经不再是马拉美本人所鼓吹的精神之声,那声音悄然而笔直,也是振动、是音调、是阐释。高声朗读的文章永远不是中立的,任何声音都将其声音的和谐叠加到“预先存在的精神旋律” 之上,于是,二者结合并相互融合,充满了希望。只有自发的话语,才能在“‘灵魂的不同部分’复杂而短暂的统一中” 同时构思声音和文本。

书面上,版面设计各有差异,我们可以不紧不慢地花时间做。口头上,题材和手法即时密切关联,内容与声音同步产生。除非是死记硬背并重复的文章(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我们应该在字词进入头脑时出声地将其编辑出来。并非只是简单地想到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而是几乎在想到的同时即将其表述出来。我们仅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时间可用来考虑是否应该将这个词比上一个词读得更重,话语间顿挫是否运用得当,或者重要动词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强调。我们应该一边思考,一边进行棘手的训练,这训练依赖于我们想法的清楚明晰,依赖于我们对情感的控制,也依赖于我们对声音这个乐器的精通。

我们的幸运之处在于,不需要进行任何练习或练声,就能够发挥声音的无限可能,能够使口头的版面设计变化多样,能够不需咬文嚼字,却可以选择咬文嚼字。日常生活中每个说话的瞬间均是侧耳细听我们自身变化、尝试做出改变的机会。向陌生人的一声问候,咖啡机前的一次交流,睡前为孩子讲故事,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回答打断您思路的某个问题……我们有同样多的机会尝试不同声音、音高、节奏,也有同样多的机会变化、变化、变化、再变化。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律师和执政官西塞罗也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他撰写了大量修辞学著作。西塞罗说:“创造(即演讲的研究和构建)之后,就是行动(即讲述者讲述其文章的生动时刻),此时,变化至关重要。”他强调声音与文本错综复杂的绝对必要性。只有加工才能让人控制其声音效果。“当然,我们都希望有一副好声音,但这并不由我们决定。训练并发展好声音才由我们决定。” 他试图向布鲁图斯描述理想演说家的样子,拒绝使用适合于演讲起伏的声音变化。有一个练习很有趣,即大声朗读以下节选内容,并同时读出所描述的细微差别和变化。我建议您试着做做这个练习。

朗读庄严的片段时,声音应饱满,尽可能平静、稳重,同时避免使演说的朗诵变成悲伤的朗诵。

朗读论证部分时,将声音略微降低,增加间隔和休止,以令人感觉是发音方式本身将证据带入听众的脑海,并将其加以分类。

朗读叙述内容时,要求声调变化多样,仿佛再现每个事件的性质。陈述已解决完毕的事件时要快捷迅速,而陈述做得漫不经心的事件时则要舒展缓慢。

演讲过程中,发音要体现出其所有变化,从尖刻过渡到和蔼,从悲伤过渡到快乐。

如果叙述内容中有引言、提问、回答、欢呼,应完全致力于表达每个人物的感情和情绪。

朗读玩笑内容时,应使用愉快颤抖的声音,带着些许滑稽可笑的意图,但又不能表现出对滑稽的怀疑;从严肃的语调过渡到真诚的打趣过程中,还应时刻注意机灵敏捷。

我们已经说过,讨论时应使用持续或分隔开的语气。

使用持续的语气时,音量要稍大一些,且间断不能多于话语本身;雷厉风行地说出字词,以使得语速跟上引人入胜的演讲思路。

使用分隔开的语气时,从胸腔深处发出最具穿透力的感叹,同时让每一个休止与每一个感叹的时长相当。

提高声音时,如果要激励人心,应使用非常柔软、温和的声音,音色均匀,语调富于变化,且迅速敏捷。

抱怨时,声音降低,声音变弱;话语常常被打断,断断续续的时间很长,会突然间从一个音调变成另外一个音调。

西塞罗曾经这样写道:“声音所包含的变化与情感变化一样多,也恰恰是声音唤醒了情感。” 自西塞罗提出此种观点后,没有人提出异议。我们的声音总是给予文本太多感觉,维克多·雨果的名言可以应用于声音:“形式和本质如同肉和血一样密不可分。” ryvj8vPjKDaRAlPdOSljWdUm++d8UsD21spMNoiCQRqh28sM6vbSDMg8mgpaqC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