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就像设计师手中的一支神奇画笔。它既能表现细节又能把控整体,既可以表现空间的形态、轮廓、体量感、纵深感,也能表现材料表皮的质感,还可以把空间的层次关系、画面的虚实等都一一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平衡人与建筑空间及自然的关系。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用阴影的观点诠释了东方文化中“绚烂大半潜隐于黯淡之中”的美学倾向,是在寻找适合环境的美。
当代建筑师同样很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师隈研吾从材料与光入手,将建筑隐于自然,完成环境与建筑的对话。在他的中国美术馆处女作“知·美术馆”中,用间接光把建筑融于自然,让建筑在自然中“消失”。
知·美术馆(手绘)
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擅长表现光和空间的关系,他喜欢把光作为一种物质材料,让自然光和人造光透过各种造型结构的窗射进室内空间,让人们体验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光营造的神秘奇妙的视觉氛围。
建筑师妹岛和世则是从构造与光入手,借着建筑的构造,以间接光烘托建筑,完成对建筑特征的提炼。他设计的迪奥(Dior)东京表参道店很好地诠释了光在建筑表现中的“轻”和“透”,给人白色、明亮、轻盈、通透、开放、愉悦的感观体验。
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光和清水混凝土。他用光让人们感知自然,重新认识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他设计的“光之教堂”作为现代主义风格的宗教建筑,虽然在建筑形态上没有仿古元素,但普通人一看就会认为这里是教堂,一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十字造形结构里透出的自然光,一瞬间会被光营造的神圣感所震撼,安藤先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完成了建筑对艺术文化和宗教性的表达。
古根海姆博物馆艺术展(手绘)
迪奥表参道旗舰店(手绘)
光之教堂
光的美并非独立存在的,它只有融入建筑、空间和自然后,才能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震撼心灵的美。建筑大师们都希望在建筑空间中引用类似“天空光”的效果,现代照明手法也都在为创造“均质的发光面”而努力。撇开功能性,这样做更多是为了寄予建筑空间更具精神性的情感。
间接光在建筑中的呈现看似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呈现:
①自然光的引入。例如采光天窗、采光玻璃幕墙的透射,以及水面的反射。
②过滤光。利用和式纸窗、张拉膜、灯罩等作为半透光的形式。
③结构式泛光的应用。利用天花、立面、低位等结构的泛光。
间接光的三种形式
罗马万神殿的自然光引入
机场公共空间的自然光引入
障子门过滤后的光
亚克力灯罩过滤的光
结构式泛光:光的空间(新华书店)
结构式泛光:上海BFC建筑外立面
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不同用光方式在营造空间视觉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直接方式
间接方式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间接照明的方式相对直接照明方式来说,给人的视觉感受更柔和、均匀,就像一幅画的底色。灯光随着结构的漫射,晕染出局部光晕,弥漫出一种虚幻浪漫的氛围。
直接照明在塑造视觉焦点和明暗对比方面,更富有张力。当采用以扩散光为主的手法塑造空间时,可以运用重点光作视觉转折,以达到空间视觉的平衡。
在这里,我们并非一味地强调间接照明有多无所不能,而是先让你准确了解到间接照明在空间中扮演的角色,由此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种表现手法,去平衡空间的明暗比例关系,从而完成合适的视觉表达。
间接光的视觉作用主要有:
厨房空间的环境光
卧室空间的环境光
餐厅空间的背景墙
商业空间的立面装饰墙
橱柜低位的氛围光
阳台墙面层板的氛围光
间接照明手法都是在创造“均质的发光面”,针对室内空间的结构式泛光,按空间的构成,基本可分为天花间接光、立面间接光、低位间接光。
(本章图片来源:好光 ® )